分享

从“藻井”看中国建筑所体现的传统礼法制度与历史文化

 昵称36592375 2020-04-01

“……古人谓之绮井,亦曰藻井,又谓之覆海。”这句话是沈括的《梦溪笔谈·器用》中的一句话,其中的“绮井”、“藻井”、“覆海”都是同一个东西——藻井。什么是藻井呢?藻井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个装饰性的结构,主要体现在室内的顶棚上,也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具特色的结构,它是遮蔽建筑内顶部的构件,就是在建筑内呈穹窿状的天花,这种天花的每一方格为一井,又是以花纹,雕刻,彩画,故名藻井。“藻井”一词,最早见于汉赋。清代时的藻井较多以龙为顶心装饰,所以藻井又称为“龙井”。具有丰富的视觉表现力和艺术魅力。

从“藻井”看中国建筑所体现的传统礼法制度与历史文化

在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中,通常会对顶部的装饰非常重视。采用雕刻、彩绘等不同的手法来体现出建筑内部美轮美奂的效果。藻井通常带有神圣的意义,一般会用在宫殿、寺庙等上方,在明清时期,因为等级森严的礼法制度,藻井也成为皇家建筑的专用部分,因此藻井也被赋予了高贵的象征。

从“藻井”看中国建筑所体现的传统礼法制度与历史文化

藻井的历史渊源与含义

关于藻井的产生,其实不并不是在中国传统建筑中衍生出来的。根据考古学家的发现,最早的藻井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根据考古发现,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墓室当中,当时的建筑工匠就在墓室中采用了这种建筑艺术,但是当时的藻井相对来说比较的单调和简单。在之后,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才逐渐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形式。

从“藻井”看中国建筑所体现的传统礼法制度与历史文化

通常来说,多数建筑的藻井上面会刻画着藕茎类的水草植物,特别是莲花纹。藻井是采用覆斗形的窟顶的装饰。藻井按照结构和纹样可分为五类:一是方井套叠藻井,这种藻井是北朝平棋图案的遗风,保留了方井套叠框架的结构,井内纹样却有多样变化。二是盘茎莲花藻井,属于隋代独有藻井,井内是八瓣莲花,周围盘绕变形茎蔓忍冬纹,纹样倾向自然形态。 因为隋代藻井没有固定的程式,因此千变万化,各有其妙。三是飞天莲花藻井:井心宽大,莲花周围画若干飞天绕莲花,透露出一种举首高望空旷辽阔的感觉。四是双龙莲花藻井:井心莲花两侧画作二龙戏珠状,四周画十六飞天撒花奏乐,这一类的藻井有着极为强烈的动感。五是大莲花藻井:井内只画一朵莲花,或四角配花,井外装饰层次较多,简练清新。一般是向上隆起的井状,这类藻井装饰有精美的花纹、雕刻和彩绘。多宫殿、寺庙。

从“藻井”看中国建筑所体现的传统礼法制度与历史文化
从“藻井”看中国建筑所体现的传统礼法制度与历史文化

藻井的思想文化与礼法制度

藻井与中国传统思想

我们知道在中国传统的建筑当中,每一个结构,每一个布局,甚至是一砖一瓦都是一种文化的体现。而藻井作为中国传统建筑内部极为重要的装饰构件,也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

从“藻井”看中国建筑所体现的传统礼法制度与历史文化

以北京故宫太和殿内金銮宝座正上方的盘龙藻井为例,其结构复杂,装饰极为华美,是典型的皇家所用藻井形象。这个藻井可以分为上、中、下三层,上为圆井,下为方井,中为八角井。这一种设计便与我们国家传统的“天圆地方”的概念相符合。而在穹隆圆顶心的明镜下盘卧着一条俯首下视的巨龙,口衔宝珠,名为“轩辕镜”,寓指有雷雨之神坐镇于此,可保大殿免受火灾侵害。因为中国古代建筑多为木制结构,这便会有严重的火灾隐患,以此来达到避免火灾的象征(《风俗通》:“今殿作天井。井者,东井之像也;藻,水中之物,皆取以压火灾也。”)。因此,藻井上的装饰其实是融合了古人“以水克火”的传统哲学思想。

从“藻井”看中国建筑所体现的传统礼法制度与历史文化
从“藻井”看中国建筑所体现的传统礼法制度与历史文化

由这个藻井我们不难看出,在中国古代,人们对于“天、地“的概念便深刻的体现在了传统的建筑当中。这种把“天”视为万物之长的思想更使古人重视起了与天的关系。于是,人们怀着敬畏的感情把“天”视为最伟大的守护神。此外在中国古代,提倡 “天人合一”、“天圆地方”的说法更将对于天地的尊崇体现在建筑上。人们把对天体万物的敬畏和崇拜之情寄托在室内建筑的天穹,表达自己虔诚的信念,因此,藻井这种建筑内部装饰便成为天体的一种象征。人们想要通过藻井表达自己对神灵的信奉,将天地视为万物之源。藻井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便与中国传统思想相互交融,更为中国传统建筑增添了一丝趣味。

藻井与封建等级制度

我们知道在中国的传统封建社会当中,封建帝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权力。为了使天下臣民对自己的臣服,封建帝王会在各个方面来树立自己的权威,比如称天子,穿龙袍......封建帝王在树立自身的权威时,其实更多的是通过外部的东西来加以诠释,比如自己所居住的宫殿,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体现。皇帝所生活工作的各种宫殿当中,出现了大量的龙的装饰,以象征自己为真龙天子的形象,而龙的形象,对于其他人来说,便是不可僭越的。

从“藻井”看中国建筑所体现的传统礼法制度与历史文化

同样,藻井也是。在封建王朝社会,普通官员家中是绝对不允许有藻井出现的。只有在代表皇权的宫殿等建筑中,才会出现精雕细琢,气派非凡的藻井,而带有龙凤纹饰的藻井更是皇家建筑中的标配。 因此,我们可以说藻井是等级的象征,藻井的使用和规模也是由其主人的社会地位决定的。这样看来。藻井本身在一定程度上便带有了封建阶级特性。

以北京智化寺的藻井为例,这个藻井虽然不是皇宫当中建筑所使用的规制,但是由于智化寺是明朝时奉皇旨所建造,因此无论是其建造工艺还是用料,以及其华丽程度,都丝毫不亚于皇家所用的藻井。智化寺内原本有三处藻井,分别在智化殿、轮藏殿、万佛阁三座建筑的顶部。其中两处在战乱遗失海外,现在只有轮藏殿一处藻井得以保存。在轮藏殿藻井是圆板式藻井,也就是我们说的上圆下方,这便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天圆地方”这一概念相符合。它的外沿是方形,圆板上有五层小斗棋,覆莲形式层层递升至最高处变为仰莲,一尊毗卢佛像背西面东端坐于莲心之上,面貌庄严丰丽,凸起的顶部与凹进的藻井,伸缩相对,相得益彰,极有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我们不难看出,虽然是奉皇家旨意所建造的,其规模也不能与皇宫当中的藻井规模相比较,更加没有皇家所独有的标志——龙。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藻井这一建筑装饰物所体现出的封建等级制度。

从“藻井”看中国建筑所体现的传统礼法制度与历史文化

藻井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特有的建筑形式,以及精美的建筑结构,为中国古代建筑增添了一份趣味。同时其背后所体现出的传统历史、文化、思想、阶级观念又为中国古代的建筑增添了一份厚重的文化底蕴。随着时代的发展,藻井所体现的阶级观念已经在历史的长河当中消失,藻井也不再只是属于皇家特有的标志了,然而其背后所体现出的历史文化与思想却依旧在经久弥香。

从“藻井”看中国建筑所体现的传统礼法制度与历史文化

参考文献:

王娟《浅析中国古建筑中“藻井”的文化特征》

王其钧《中国建筑图解结构》

张磊《明代官式建筑中的藻井艺术》

王炳江《传递天穹之美一中国古建筑构件“藻 井”艺术语言研究》

付璐、宁晓雨《藻井的设计美学分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