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冰《一个转换案例的研究》| 展示的是猪, 讲的却是人的事《我的真文字》

 刘晓俊 2020-04-01
《一个转换案例的研究》徐冰

1993年, 徐冰开始使用活的动物进行艺术创作, 那时他刚搬到纽约不久, 面对西方与东方当代艺术的融合与挑战, 他感到自己过去的创作过于沉重, 例如《天书》, 他需要观众对东方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这就导致人们难以接受, 是一件非常累的事情。他开始寻找一种直接的、强烈的、有现场感的表达形式, 这也是当代艺术的明显特征之一。带着这样的思考, 1993年底徐冰回国做实验, 他想用活猪做一件作品, 因为在美国他没有认识的农民, 也不知道从哪儿能够找到猪, 于是, 他回国了。
 
徐冰回国后就开始计划如何实施这件作品, 他设计了《一个转换案例的研究布展草图, 这个作品的目的简单来说, 就是做一个场地, 人们观看两头猪交配, 下面我们来了解这个作品的实施过程, 以及途中徐冰面对的种种问题。
 

 01. 如何考虑猪圈的设置和猪的选择? 
 
场地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 场地最好位于闹市区的画廊或博物馆, 展厅中央用铁制围栏做一个40平方米的猪舍并放入800公斤的书, 边上有耳室用来养母猪。

一个转换案例的研究》布展草图徐冰
 

 02. 如何控制猪的发情? 
 
这点与人不同, 母猪发情周期为20天, 发情期为3天左右, 猪场师傅说: “发情期的母猪可以很老实地等着公猪爬, 不在发情期的死活不让公猪上。” 但徐冰要的效果是两只猪在同一时间里既要百折不饶地表演, 又要完成交配。(这点类似人们的情趣, 哈哈哈)
 
1. 他需要严格计算母猪的发情与未发情之间的一天。

2. 在选择公猪时必须是年轻的、性欲强的公猪, 排除没碰过母猪的公猪, 因为不会闹也没有经验。

3. 选择公猪最喜欢的母猪, 母猪也不会让自己不喜欢的公猪乱来, 猪也是有选择的, 不是谁都行的, 这点和人一样。
 
以上三点保证了展示期间的效果: 公猪努力工作, 母猪不屈不挠又配合默契。公猪累趴了, 母猪反倒来挑逗公猪, 公猪备受感动, 继续工作, 人和动物是如此相像, 人们在看到这场表演时, 也会看到自己的动物性, 动物和人其实没什么不同, 因为人本身就是动物, 我们并没有比动物高级多少, 该吃吃, 该喝喝, 该做爱时也做爱, 不该做爱时还是被迫做爱 (比如被父母逼着传宗接代)。
 

 03. 如何变换了猪的生活环境, 它们不工作了怎么办? 
 
这也是徐冰最担心的一点, 连猪场师傅也没有把握。展出后, 显然这个担心是多余的, 许多正经的人和摄影器材对准两头猪在交配, 并探讨这文化问题, 这一切看上去如此荒唐, 在光天化日下两头猪根本没把人放在眼里, 开开心心的交配。人们在面对这样的情形, 我想肯定有人和我一样在思考, 要是那两头猪换做是人, 我们能否接受? 应该都会不适应吧。因此, 人们在观看这件作品时都有一种不知所措和拘束的感觉, 有些人生理上会感到不舒服和恐惧, 有些人则觉得特别痛快。就像徐冰说的: “这件作品是给人们提供一个反思的场所, 看着两头猪的交配, 想的都是人的事情。”
 
为什么人们在观看这件作品时会有样尴尬的反应呢? 我认真思考了一下, 会觉得痛快是源于人的原始性, 也就是人的动物性, 人会感到这件作品的不舒服是因为人有一种羞耻心, 从这件作品我们是否可以联想一下人和动物的区别, 我们是有很强的羞耻心的, 有了羞耻心我们才不会去做一些过分的事情。
 

 04. 为什么在猪上印字和在猪舍上放800公斤的书? 
 
徐冰说: “人能听话, 物可摆布, 唯独动物没有“文化”, 两套语言无法沟通。”
 
当我们看这件作品时, 会发现猪舍地上有很多书, 公猪和母猪身上分别印着英文和中文, 有人认为徐冰在表达文化入侵的问题, 但我不这么想, 我觉得可以引申到其它更恰当的用意。徐冰自己认为: “文字印在动物身上却充满了物种、进化、文明、沟通及混杂感的暗示, 体现了文化作为一种文身概念的意义”。
 
其次, 地上那么多书, 那些代表文明的象征, 而两只猪却一点都不在意, 它们只在乎最本能的交配, 我们是否可以联想到, 我们人常常也是这样, 我们根本不在乎人的精神, 我们所做的很多事情只停留在动物的本能, 我们可以反思一下: 如果人已经堕落到了无视精神内涵和文化道德, 我们还是人吗, 我们和动物的区别在哪里我认为如果人类把精神和道德抛弃了, 那么人类的社会必定将是混乱的, 人类将胡作非为对大自然都是一种极大的危害
 


 05. 怎么处理展览完后的两只猪? 
 
最初, 徐冰想用最文明的方式将它们放回自然, 可实际上, 它们已经不能回去了, 因为这两只猪的祖先世世代代被人们饲养的, 它们已经丧失了自主生存能力, 它们就是人们制造出来的产品或是单纯作为一种食物, 如果把它们放生到真正的野生环境, 它们是无法生存下来的。

其次, 到处都是人为的环境, 人已经不能和它们和谐共处了, 不可能把它们放生到城市街头吧。所以, 徐冰说了这么一句话: “实际在我之前, 它们就已经被一种叫 “文明” 的东西文过身了”。

好了, 这次就介绍到这里, 其实徐冰用活的动物做的作品还有《熊猫动物园《养蚕系列, 我个人觉得没有这次介绍的《一个转换案例的研究来得深刻, 我就不进行介绍了, 在徐冰的《动物系列的作品中, 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个 “养猪” 的作品, 如同作品的名字, 徐冰确实做到了一个案例的转换, 这件作品给人们展示的是猪, 讲的却是文化与人的关系。

《在美国养蚕系列-蚕书》徐冰, 1994

《在美国养蚕系列-蚕花》徐冰

《在美国养蚕系列-蚕花》徐冰


《在美国养蚕系列-包囊》徐冰

《熊猫动物园》纽约杰克·提尔顿画廊, 徐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