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时期,为何司马懿面对北伐的诸葛亮,为何始终不主动出战?

 剧透历史 2020-04-01

原因很简单:打不过,只能拖。拖到诸葛亮粮草不继,他自然就退兵了,此计看起来很怂,却很有效。

诸葛亮继承刘备的遗志,一直以匡扶汉室、统一中原为己任,五次北伐曹魏,可惜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一次成功。

前三次都没司马懿什么事儿,曹操后期比较忌惮他,继任者曹丕、曹睿受曹操影响,虽然重用司马懿,却不敢对他完全信任,所以用曹真、曹休、夏侯尚等人牵制他,更不敢给兵权,所以前三次抵御蜀汉大军的主要是曹真。

但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曹真病重,曹睿看遍朝中文武大臣,似乎只有司马懿可与诸葛亮一战,无奈只得改派他为统帅屯于长安,率领张郃、费曜、戴陵、郭淮等将领抵挡蜀军。

一开始诸葛亮占尽优势,以木牛流马运输粮草,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前几次北伐中的后勤难题,率大军包围祁山大寨,并在祁山大寨东北修建卤城作为蜀军大营。

司马懿派费曜、戴陵率四千精兵前往上邽防守,自己率其他兵力随后前进,意图攻打诸葛亮所建卤城。诸葛亮闻讯后,留下王平继续打祁山大寨,自己则亲率主力至上邽迎战。

当时上邽附近有一片麦田即将成熟,为了抢收麦子,司马懿日夜行军赶到上邽,然后就躲在营里不出来了。诸葛亮数次叫阵,他都是拒不出战。

司马懿的心思很容易理解,因为蜀军远道而来,虽然是诸葛亮练出来的精兵,但远离本土难以持久作战,魏军只要守住主场作战的优势,就能耗到蜀军撑不下去退兵的一天。

因此,即便名将张郃建议出奇兵包抄蜀军断其后路,司马懿也是置之不理。随军将领们请战他也不应,大家觉得跟着这样的主帅实在太没面子了,以至于当面嘲笑他“畏蜀如虎”。

只不过司马懿又不是脸皮薄的人,要什么面子!反正他就是不下令出战。

诸葛亮知道司马懿休整过来后必然出兵,便调整战略撤除对祁山大寨的包围,将兵力集中于卤城,打算先和司马懿决战,再图其它。

然而接下去的大战,结局是个迷,谁胜谁负没有个准确的定论。《汉晋春秋》中记载,胜利的是蜀军,斩首魏军低级军官三千多,获得战利品玄铠五千、角弩三千一百张;《晋书》中则记载,胜利的是魏军,俘获斩首数万。

这种用屁股决定脑袋的记载,本来也真假难辨,估计此战双方的损失都不很大。如果蜀军胜了,诸葛亮不至于因为粮草不继而撤军回蜀;如果魏军胜了,蜀军必然实力大损,诸葛亮没有余力再次北伐。

第五次北伐,诸葛亮总结之前的经验教训,在渭、滨的居民之间屯田生产粮食,希望能够彻底解决蜀军的粮草问题。

此次孙权也响应蜀汉,亲率十万精兵配合诸葛亮北上攻魏,但吴军陆战不行,很快被曹睿打败了。

诸葛亮这一边,抵挡蜀军的主帅依然是司马懿。而这一次,司马懿打算将龟缩战术进行到底,与蜀军稍一交战就撤兵回营,任诸葛亮如何叫阵他都不出来。

为了激司马懿出战,诸葛亮派人给他送去了女人的服饰,嘲笑他像女人一样胆小。但司马懿笑纳了诸葛亮送来的衣服,还是坚守不出。

结果司马懿什么事都没有,有事的反而是诸葛亮,因为他耗不起。

虽然这次粮草充足,可蜀军远道而来,求的是速战速决,耗在这里算什么?再说了,曹睿已经打败孙权,随时有可能增援司马懿,到时蜀军的压力会更大。

焦虑之下,诸葛亮得了重病,最后死于五丈原,蜀军只得暗中退兵结束北伐。

事实证明,司马懿所采用的避敌锋芒、耗其粮草、持久为战的策略,是对付诸葛亮北伐最有效的办法,所以战术不在漂亮,有用就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