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治通鉴》和《史记》的区别是什么?

 不争第一 2020-04-01

《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的“史学双壁”,在古代史学界有着极高的地位,也代表着古代最高史学成就。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也被并称为“史学二司马”,两个人在史学界也有着极高的历史地位。司马迁被后人称之为“史学之父”、“史圣”,司马光可以被认为是仅次于司马迁的存在。

鲁迅先生曾经评价《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史记》和《资治通鉴》既是非常优秀的史学作品,也是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

我们在中学阶段,经常学习到两部史学作品中的片段。比如选自于《史记》的《陈涉世家》、《鸿门宴》、《报任安书》等,选自于《资治通鉴》的《孙权劝学》等。

两本书的创作目的和创作理念明显不同。

司马迁先生抱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目的写出了《史记》一书。司马光先生则是抱着“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态度写成了《资治通鉴》一书。

两部史书最大的区别还是在于体裁的不同。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在描写历史的时候,以人物传记为核心。《史记》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此外还有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多万字。《史记》对后世史书的影响非常大,此后历朝历代的正史基本上都采取“纪传体”的体裁修撰。

《资治通鉴》是非常典型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以年代为纲、以事件为目编写史书,共分为《周纪》、《秦纪》、《汉纪》、《魏纪》、《晋纪》、《宋纪》、《齐纪》、《梁纪》、《陈纪》、《隋纪》、《唐纪》、《后梁纪》、《后唐纪》、《后晋纪》、《后汉纪》、《后周纪》。

《史记》和《资治通鉴》时间上有所不同。

《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共3000多年的历史,《资治通鉴》从三家分晋开始写起,一直写到五代时期,共1362年的历史。《史记》的时间跨度更长,《资治通鉴》的时间跨度相对较短,其中重合部分为三家分晋到汉武帝时期。

由于《史记》和《资治通鉴》写作的时候都遵循着略古详今的原则,所以《史记》写秦汉的时候相对比较详细,《资治通鉴》写秦汉的时候相对比较简略。

《史记》和《资治通鉴》在写作思想上有所不同。

司马迁世代为史官,司马迁父子最大的心愿也是书写一部旷古绝今的史学著作,成就“一家之言”。司马迁创作《史记》的时候,较少使用“春秋笔法”和“曲笔”。《史记》中对于刘邦的某些不足之处也没有避讳,也没有刻意抹黑刘邦的敌手。

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的时候,由于没有涉及到宋朝历史,所以也没有多少刻意隐瞒的地方。司马光创作《资治通鉴》为统治者提供某些借鉴,所以便在创作的时候加入了某些自己的想法,具有非常明显的正统思想。

《史记》和《资治通鉴》在许多具体的细节上也有不少不同之处,我们就不一一细述了。

《史记》和《资治通鉴》都是我国古代史学巨著,都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是史学界的两朵炫丽的花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