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西南康吴氏的迁徙与分布情况

 西江红月 2020-04-01

编辑整理:吴述东

南康,位于江西省南部,居赣江上游、章江中下游,毗邻赣州市中心城区,因“地接岭南,人安物阜”而得名。古称“南野”、“南埜”,又称“南安”,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南安县改为南康县,南康县名自此开始。总面积1800多平方公里,下辖18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80多万人。城区面积达3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30万人。1995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撒县设市,2014年2月25日撤市设区。南康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全境通行客家话(于桂片),客家风情浓郁。南康吴氏,主要有两大支系,一大支系是季扎公次子吴征生的后裔,另一大支系是季扎公三子吴重道的后裔。

一、征生世系

1、泰伯公71世孙山西布政使吴孔彰与堂侄河申府通判吴宾祥,因避“黄巢作乱”于唐朝甲午年(874年)迁至虔州水脉洞(现章贡区东门坛前出水寺)定居。唐朝末年,吴孔彰之子吴乾迁南康东乡(现镜坝镇)洋江浒,奉为洋江浒吴氏(老祠堂)始祖,至今1100多年,传50余世,现有人口1300多人。

2、泰伯83世孙吴铨(字平衡),赐进士及第,吏部尚书,奉为城东、叶坑和平田坝吴氏始祖。长子吴子明,孙吴澄(字草芦),著皇极诸书,出任崇仁县儒学教谕,于明天顺丁丑年(1457年)由虔州(现赣州)水脉洞徙居大余县沙村,越3世,曾孙吴乾怒于明崇桢初迁徙到南康唐江平田坝定居,至今500多年,现有人口500多人。

3、泰伯77世孙吴元护,奉为南康城内西贤坊吴氏始祖,原籍南京四牌楼(现河南商丘南)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迁徙南康西下堡迳里定居,传至6嗣后孙吴成章、吴玉章、吴选章三人,于明宣德五年(1425年)迁徙南康城内西贤坊定居。迨后子孙蕃盛,派衍吴永嘉、吴永亨、吴永行、吴永清四大房。吴永嘉后裔散居县城西内街吴屋巷、东山大窝里、仑子前、唐江足头坝等地。吴永亨后裔于清康熙丁酉年(1717年)迁徙龙回大布坊居住。吴永行后裔分居三江赤湖、唐江墟晏罐行、潭东老虎坑、潭口墟、龙岭丘边、东山牛屎垅等地。吴永清后裔分居南康城北上坳里、大余青龙鸭子坞等地。吴元护迁居南康870多年,传20余世,现有人口1200多人。

4、泰伯77世孙吴茂德系吴宾祥之玄孙,于宋室南渡由虔州(赣州)水脉洞迁南康北乡西路吴田屳(横市早禾田)定居,其长子吴一郎于十二世纪中叶迁至洋江,奉为东乡(镜坝)阳江浒吴氏(新祠堂)始祖,长子吴太二十留居洋江浒,历经700多年,传30余世,现有人口3800多人。

5、泰伯78世吴一郎为龙回吴氏始祖,其次子吴敬科因避元季兵乱,于十二世纪末由洋江迁至三益庵坑,曾孙吴宗荣偕子吴均茂于明洪武三年(1307年)转迁龙回堡库布坊立户三迳六甲吴屋村定居,下传九嗣孙吴有才分居三益九江村和浮石江口村。吴有盛人财两旺,聚居龙回吴屋岭历经600多年,传20余世,现有人口1500多人。

6、泰伯78世孙吴二郎(字:金龙)为横市长南吴氏始祖。他于十二世纪中叶由北乡西路吴田屳徙居相安镇迳口,下传七世孙吴子贵于1421年迁往横市长南立居,于1572年建造长南吴氏宗祠,名曰“世德堂”,奉祀延陵季子香火。历经700多年,传20余世,现有人口380多人。

7、泰伯78世孙吴三郎,官至副枢密使,徙居崇义尚德里落发泥,其曾孙吴二十二郎迁至龙泉三溪(现遂川县禾源乡三溪村),育有四子:十万、小四、小七、小九。

(1)、长子吴十万于1308年由龙泉三溪复迁南康北乡沙堤(现横市沙芫),奉为横市沙堤吴氏始祖。明崇禎时建造宗祠,名曰“敬爱堂”,奉祀延陵季子香火。后裔散居横市增、大坪、麻双三个乡镇的下厅、坪山、缺口、沙芫、增坑、合布、田心、早禾田等村庄,历经600多年,传30余世,现有人口3800多人。

(2)、次子吴小四郎由龙泉三溪(现遂川县禾溪乡三溪村),下传14嗣孙吴佳禄于1710年由三溪迁龙华乡桃源村,为龙华桃源吴氏始祖。后裔分居桃源、安子金等地,至今300多年,传13世,现有人口1000余人。

(3)、三子吴小七郎后裔91世吴必华于明宣德年间自遂川禾源三溪始徙崇义县隆坪里至坪(现龙沟乡庙前村吴坑子)定居,传400多年。吴必华后裔先后分别散徙南康朱坊乡瑞坑(现红星村)和崇义县龙沟乡庙前村寺里,现有人口3100多人。

(4)四子吴小九郎由遂川禾源三溪徙居大余、广东南雄后,其子铨公迁居南康。吴铨生四子:吴国宁、吴国宝、吴天秩、吴天秧。

吴铨偕妻及长子国宁、次子国宝等于明孝宗弘治戊申年(1488年)由虔州迁徙到南康县城东门外迎恩坊落户,下传孙吴万通、吴万泰二兄弟建造城东外迎恩坊吴氏宗祠,奉祀延陵季子香火。国宁房散居蓉江城南、西华叶坑、东山坪岭牛屎垅、暗坑里,镜坝张屋坝、潭前、浮石、禾坑、上犹县城、崇义长龙新溪等地,现有人口近500人。次子国宝房主要聚居南康城东门内外,现有人口300多人。

三子天秩于明武宗正德年间(1505~1520年)由大余返迁东山五陂上定居,奉为东山五陂上和田心里吴氏始祖。92世兴芳公徙居大余新城新屋下,96世敬彩公徙居西华大卫村南山窝。至今500多年,传20余世,现有人口600多人。四子天秧主要居住在东山村田心里。小九郎传20余世,现有人口1300多人。

二、重道世系

1、泰伯80世孙吴应祖由广东龙川迁兴宁乌池开基立业,越八世,吴永长偕长子吴应玉于清康熙末年(1722年)由广东兴宁乌池迁南康西乡甘竹二堡即横寨草丘里双巴塘定居,后裔散居乐角塘、江池里、大路上等村庄。至今280多年,传15世,现有人口500多人。

吴永庆的曾孙吴晓日于清顺治元年(1644年)由广东兴宁迁南康三江乡饶家陂赤岭下定居,至今350多年,传15世,现有人口500多人。

吴永辉偕子吴善来于清雍正初(1723年)由广东兴宁迁唐江风车甲丫槎塘立基,至今270多年,传15世,现有人口600多人。

吴永纯偕子吴传九于雍正末年(1736年)徙居南康西乡甘竹一堡沙坪里横龙口,后裔散居赤土青塘、旗山、禾场坪等地,至今340多年,传15世,现有人口400多人。

2、泰伯92世孙吴绍伯于清顺治年间(1640~1661年)由广东惠州府河源老孙守蔗陂迁至南康太窝乡蒲芦塘立居,至今300多年,传15世,现有人口180多人。

3、泰伯79世孙吴法猷,下传六嗣孙吴宗旺,生三子:吴璇、吴铭、吴郁。三兄弟由广东龙川铁场东湖迁徙南康太窝乡上洲孜串石下居住。长子吴璇之玄孙吴绍薪育有四子:吴钦隆、吴仰隆、吴必隆、吴耀隆。

(1)长子吴钦隆于清顺治丙戌年(1646年)由南康太窝乡上洲孜徙居凤岗乡松山下开基立业。奉为凤岗乡松山下吴氏始祖,至今300多年,传15世,现有人口200多人。

(2)、三子吴必隆于清初由太窝乡上洲孜徙居蟠龙鹅公头立业,奉为蟠龙我鹅公头吴氏始祖。至今300多年,传15世,现有人口200多人。

(3)、宗旺次子吴铭,随胞兄弟在太窝上洲孜立基不久,因敛赏祭扫祖坟,又返迁广东龙川祖籍。下传五世孙吴应忠、吴应臣、吴应垟三人于清康熙甲辰年(1664年)携家眷由广东省龙川县铁场东湖迁徙到江西省南康朱坊乡邓坑立基。至今300多年,传15世,现有人口近500人。

4、泰伯79世孙吴法猷次子吴发开,育有四子:长子吴显荣,次子吴华,三子吴富,四子吴圣。越三世,曾孙吴德开(字承贵)为朱坊塘背吴氏始祖。于清康熙初由瑞金迁徙到南康朱坊埠聂屋坝塘背开基立业。至今300多年,传15世,现有人口500多人。

5、泰伯80世孙吴兆珂之子吴文锋,系奉为凤岗山孜下吴氏始祖,于清朝初期由广东省龙川县师锣铜麦园前塘下迁徙到江西省南康凤岗乡山孜下居住。至今300多年,传15世,现有人口260多人。

6、泰伯79世孙吴德极,于明永乐三年(1405年)由江苏省南京徙居南康东山晏孜口打网河头开居立业。后裔散居马草塘、坪塘观背和潭口江坝、坞埠等地,至今600多年,传24世,现有人口600多人。

7、泰伯55世孙吴绍,奉为唐江塔前吴氏始祖。下传27世孙吴文晋于清顺治年间(1644~1664年),由信丰县小江堡迁入南康唐江塔前开基立业。至今300多年,传14世,现有人口300多人。

8、泰伯111世(辈分如此之小,值得查阅原谱!!!)孙吴起光,于清康熙年间由崇义县上堡莲塘湾迁至南康凤岗溪济口石角村开基立业。至今300多年,传13世,现有人口260多人。

9、泰伯80世孙吴吉正,系吴吉甫后裔,奉为唐江老木行始祖。于南宋嘉泰年间(1201~1204年)由广东省程乡蔡岭迁入南康县石塘乡大石陂辟地而居,迨后移居唐江东路仓山下居住,至今700多年,传20余世。

10、泰伯85世孙吴复新,原居广东省惠州市龙川县广信都李甫南门岭下简头。生两子:吴上义、吴上习,父母双亡后,兄弟俩长大成人,于清顺治戊戌年(1658年)外出做生意,来到江西省南康县唐江新屋场定居。至今360余年,传15世,现有人口600多人。

11、泰伯73世孙吴慎庭(字仲甫,号胜廷),吴震三次子,宋仁宗景佑四年(1037年)任福建省上杭县县令,育有八个儿子(具体情况,另文阐述)。

参考资料:

1、《江西省南康县地名志》(1984年版);

2、《吴氏宗祠建设纪念册》(2014年版);

3、《中国吴氏通书》(2001年版)。

2020年1月31日

【如有遗漏,请联系我:13979786928。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