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泰伯庙”江南地区最早奉祀吴地始祖

 苏迷 2012-07-27

泰伯庙位于阊门内下塘街250号。又名至德庙,奉祀古吴国始祖泰伯。东汉永兴二年(154年)郡守麋豹建于阊门外,五代后梁乾化四年(914年)吴越王钱镠为避兵乱徙于今所,占地58.5亩,为江南地区最早奉祀吴地开发始祖泰伯的庙宇北宋元祐七年(1092年),诏号至德庙。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庙毁。乾道元年(1165年)知府沈度鸠工重建,又于庙前建至德桥。后历经淳祐十二年(1252年)、明宣德五年(1430年)、成化中、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万历十九年(1591年)、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崇祯二年(1629年)、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先后葺治,主其事者有知府况钟、巡抚汤斌等名臣。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帝南巡时,钦赐给泰伯庙御笔“至德无名”。乾隆十六年(1751年)二月,乾隆帝南巡时,在泰伯庙御笔“三让高踪”,乾隆历次下江南都遣大臣祭泰伯庙,可见泰伯庙之地位。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毁庙,同治六年(1867年)重建,光绪元年(1875年)增修。民国时期亦曾修缮。抗战起,日机投下炸弹,庙西部许多房屋被炸毁。1947年发的土地所有权状上,庙仅占地2.8124亩。1952年10月,庙舍交泰伯小学使用,当时尚有大殿、龛位、碑记多块及桥北牌坊,文革中,学校迁出,改为菜场,又在庙内挖防空洞,原有庙门、方池、塑像及三座石坊无存,旧迹仅存大殿和桥北“至德坊”。2009年,迁出庙桥农贸市场开始重修。

     至德坊为四柱三间冲天式石坊,柱端雕卷云纹,横额镌“至德坊”,为光绪二年(1876年)江苏巡抚吴元炳所书。原尚有“三让无称”、“归化”、“开吴”三坊及石桥、方池,现均已无存。享殿广三间,面阔14米,进深10米,硬山顶,前加卷棚。殿内立有清康熙二十四年《重建至德庙碑记》、二十五年《巡抚江南汤公长生碑》等石刻。东西两庑各三间,壁嵌泰伯及诸先世画像石刻,镌于光绪二年。   鈥溙┎礅澖系厍钤绶铎胛獾厥甲
                               改造前,至德坊后即为庙桥农贸市场

鈥溙┎礅澖系厍钤绶铎胛獾厥甲

               上图是我2010年初访泰伯庙所拍,下图是近日周边建筑拆除后的场景
鈥溙┎礅澖系厍钤绶铎胛獾厥甲
鈥溙┎礅澖系厍钤绶铎胛獾厥甲
     据光绪二年(1876年)重印的九十三世孙吴毅在至正间所刊《吴氏家谱》载:八十七世吴镒的第三子福兴,在元代改名忠,官至礼部尚书。其后裔九十五世宗荣,于成化十三年(1477)受钦命为泰伯庙奉祀,自此直至乾隆时第一百零四世吴朝鼎,俱为主奉祀。据第一百十世吴福盈手书近代谱系稿,朝鼎以下的后裔也都是泰伯庙奉祀。光绪二年重刊的《至德志》第十卷载:这年重修至德庙时,该庙奉祀生、第一百零七世吴起周请求在庙西隙地建屋,以资看守,得到准许。于是吴起周的子孙一直住在庙西私宅守庙奉祀,称“至德堂吴氏”。起周之孙鑑坤曾在庙内设塾,专收阊门一带吴氏子弟。鑑坤之子吴福盈于解放初仍为泰伯庙代理人,生前藏有泰伯庙和至德堂的有关契据、照片及族谱。鈥溙┎礅澖系厍钤绶铎胛獾厥甲

                         至德坊下是古玩摊,出售从街坊搬家时收购的老物件
鈥溙┎礅澖系厍钤绶铎胛獾厥甲
鈥溙┎礅澖系厍钤绶铎胛獾厥甲
鈥溙┎礅澖系厍钤绶铎胛獾厥甲
鈥溙┎礅澖系厍钤绶铎胛獾厥甲
鈥溙┎礅澖系厍钤绶铎胛獾厥甲
鈥溙┎礅澖系厍钤绶铎胛獾厥甲
鈥溙┎礅澖系厍钤绶铎胛獾厥甲
鈥溙┎礅澖系厍钤绶铎胛獾厥甲
鈥溙┎礅澖系厍钤绶铎胛獾厥甲
鈥溙┎礅澖系厍钤绶铎胛獾厥甲
鈥溙┎礅澖系厍钤绶铎胛獾厥甲
鈥溙┎礅澖系厍钤绶铎胛獾厥甲

鈥溙┎礅澖系厍钤绶铎胛獾厥甲
游后感言:无锡泰伯文化节已办十届,苏州修庙祭祖才回过味来,吴文化在苏州险成“无文化”。

推荐指数:

鈥溙┎礅澖系厍钤绶铎胛獾厥甲鈥溙┎礅澖系厍钤绶铎胛獾厥甲鈥溙┎礅澖系厍钤绶铎胛獾厥甲鈥溙┎礅澖系厍钤绶铎胛獾厥甲鈥溙┎礅澖系厍钤绶铎胛獾厥甲鈥溙┎礅澖系厍钤绶铎胛獾厥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