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首发】高踪仰止泰伯陵

 总总1ilojlvc0p 2018-12-30
高踪仰止泰伯陵
吴谨程


   吴泰伯终于在一个烟雨迷濛的三月三,从梅里古都走进了鸿山,长眠于斯,走进了“至德无名”的千古传奇。

这一年是武乙四年,距今三千两百多年,时年吴泰伯九十三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江南因春雨而柔媚,春雨因江南而生动。



泰伯仙逝后,仲雍遵照泰伯的遗愿,归葬铁山。江南地区传说:出殡这天,苍天垂泪,大地含悲,勾吴城内万人空巷,哀声遍野。因泰伯生前德行高尚,犹如无瑕碧玉,百姓纷纷佩戴白花;采不到白花的,想到泰伯生前酷爱种麻,就把苎麻皮束在腰间,以示哀悼。

自此以后,披麻戴白就成了中华大地民间丧葬习俗的组成元素。



我在公元2018年清明时节来祭泰伯陵。人与事重叠需要契机,就像作为吴氏后裔,我在这一年清明时节主持海内外吴氏泰伯祭祀大典。吴乐一宗长告诉我:泰伯忌日与清明节有一定的关联。先有泰伯忌日,再有清明节气,再有清明节。依据是,在鸿山地区,农历三月三祭祀泰伯,以至于演变为民间祭祀祖先这一习俗;经由历史的风雨淘洗,逐渐与清明节接轨,成为清明节节俗的重要前缘。


鸿山,原名铁山,西周三让皇吴泰伯归葬此山,更名为“古皇山”,后又有东汉隐士梁鸿隐居于此,在唐高宗李治元年(650年)易名鸿山。

《吴地志》《南徐记》均载:泰伯死后葬于梅里东北正九里的铁山南麓,从此铁山更名为“古皇山”。泰伯墓系东汉永兴二年(154年)敕建,吴郡太守糜豹作《泰伯墓碑记》载其事。

鸿山不高,海拔八十四米;鸿山不大,东西长千二百米。再怎么看,它似乎与巍峨、峻峭扯不上关系。然而,当它作为泰伯的长眠之地,当它与圣贤,与古往今来至高无上的德行连结在一起,便仿佛顶天立地,须匍匐而仰望。



我在吴文化广场仰望泰伯陵。严格说来,泰伯陵包括吴文化广场及泰伯墓两部分,前者新修,后者古迹。前者于1999年扩建,含降福广场、吴韵大道、吴文化广场、寻根文化广场,以及石牌楼、仰止阁、御碑亭。其中,仰止阁位于甬道中央,四方塔形四层建筑,意谓高山仰止。捐建者香港实业家吴天赐先生是我同乡。地缘与宗缘关系,我经常会与先生在国内或境外不期而遇,并得到他的训诲与指导。黄昏时分,我经常会与家人散步于先生在家乡捐建的古盈村文化中心、剧场和公园,体察先生赤子怀乡、报效家国的情怀。



我在月牙池前仰望泰伯墓。泰伯墓依山而筑,墓区由月牙池、棂星门、享堂、丹陛、甬道、拜坛、月台、四面碑、茔域罗城和墓墩组成。据《锡金补志》载:“丈得实有墓地18.66亩,外隙地10.84亩。”

由墓而陵,吴泰伯从史书上走来,从广袤的江南大地站立起来,站到本该属于他的位置。

我在享堂檐柱上浏览刻有清代嘉庆年间金匮县令齐彦槐撰书的联句:


志异征诛,三让两家天下;

功同开辟,一抔万古江南。


讫今为止,这是概括吴泰伯德行与功绩最为精辟的对联。上下两联,分别描述了吴泰伯三让天下、开辟江南的历史事迹。

尽管史学界对于吴泰伯“三让”的具体内涵有多种解读,至今莫衷一是;而所让之实,却是不可置疑的。先有孔夫子称赞,后有司马迁史记,这样的记述,大约不必再费心疑惑了。



《论语》载:“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换成今天的白话,即:吴泰伯,可以说是道德的巅峰了,三次把天下让给别人,人民都不知用什么言辞来称赞他才好。

“至德”是孔子推崇儒家道德的极致,是儒家思想中安身立命的最高境界,可见吴泰伯在孔子以上中的地位之高。不只孔子称赞吴泰伯,创作《史记》的司马迁对吴泰伯也礼敬有加,把《吴泰伯列传》列为三十世家之首,赞为世家第一。

无怪乎,吴氏子民一提到“三让高踪”“世家第一”,便要血脉偾张、神情激奋起来。

至于下联,则为我们传达了:吴泰伯因让王位而南奔荆蛮,而开辟江南的意义在于,一个亘古蛮荒的水乡——江南,因了泰伯的到来,在中华大地上突显出来,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哪个老外说过:历史是一出没有结局的戏,每一个结局都是这出戏的新情节的开始。

对于吴泰伯的事迹,我乐于从各种版本的册页中探寻他九十三载传奇的情节,直至姬周八百年兴衰的轨迹。

我在搜狗百科中搜索得如下文字:


吴太伯,又称泰伯,吴国第一代君主,东吴文化的宗祖。姬姓,父亲为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兄弟三人,排行老大;两个弟弟仲雍和 季历。父亲欲传位于季历及其子姬昌,太伯和仲雍避让,迁居江苏,建国勾吴。

又泰伯殷高宗武丁四十年丙申四月初四(约公元前1165—前1074年)生,立国“勾吴”,以国为氏,第一位吴国君主,在位49年,卒于武乙四年丙寅三月初三;娶卜氏。吴氏开氏始祖。葬今江苏无锡鸿山(古称皇山)。


公元前420年左右的《左传》,有八处记载泰伯奔吴或吴为姬姓的事实。如“太伯、虞仲,太王之昭也。太伯不从,是以不嗣”(僖公五年)。“太伯端委,以治周礼,仲雍嗣之,断发文身,羸以为饰,岂礼也哉,有由然也”(哀公七年)。公元前320年左右的《穆天子传·卷二》“赤乌氏先,出自周宗,太王亶父之始作西土,封其长子吴太伯于东吴,诏以金刃之刑,贿用周室之壁。”《论语》一书有三处提及泰伯奔吴或吴国为周后。《诗经》、《国策》、《吕氏春秋》、《汉书》、《越绝书》、《逸周书》、《韩诗外传》、《论衡》、《舆地记》以及《吴越春秋》、《东周列国志》,以至好多地方史志等等先秦与两汉古籍都有记载。



如此翔实的史载,为我们打开这一段尘封的历史提供了可能。当然,史书记载有它的真实性问题,但在考古没有可靠的物证发现以前,我们又能凭什么来怀疑它的真实性?王国维先生的“二重证据法”告诉我们,“虽古书之未得证明者,不能加以否定;而其已得证明者,不能不加以肯定,可断言也。”

最为完整地记载吴泰伯生平的,当推公元前90年左右的《史记·吴泰伯列传》,故事的主角是泰伯。尽管三让之说有多个版本,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对于泰伯,面临的抉择异常艰难。选择一是继承王位,享受荣耀和权力;选择二却是放弃唾手可得的权势、金钱,赤手空拳,浪迹天涯,奔走异域。

如此说来,泰伯之让,让的是权、利和名。过程有点迷离,而结果已然明晰,历史选择了泰伯,泰伯选择了让王。

让出了至德第一人的美名。孔圣之后,泰伯更为历代帝王所敬仰,文人雅士所称颂。“迩来父子争天下,不信人间有让王。”因为稀少,所以珍贵,由此他成为至德第一人。



让出了江南万家始祖的尊荣。泰伯开发江南,凿伯渎、开九泾、传耕织、兴蚕桑,建宫殿、筑城垣、兴冶炼、修船坞,促进了中原文化与江南文化的融合。

还让出了吴文化鼻祖的殊荣。无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吴泰伯始。泰伯与仲雍建都梅里,立国勾吴,开创了勾吴至姬周八百年的文明史,成为江南人文始祖。

可以说:以泰伯立国为始,以夫差失国为终,吴国的历史为吴地文化的发展埋下了一个伏笔,并理所当然地成为下一出戏的开始。


如果可能,我愿意与这个伟大的灵魂在一个烟雨迷濛或旭日当空的日子促膝长谈,或畅怀高论,或长吁短叹;这样,我不仅能目睹其高尚的、圣洁的、伟岸的灵魂和身躯,而且还能窥视其内心深处的犹豫、彷徨和不平,窥见其权衡民族大义、江山社稷的凛冽正气之外的凡夫俗子般的日常起居和哀乐喜怒。

廖沫沙说过:只要我们都尊重历史,就一定能够得到真理。

距鸿山九里许,是泰伯奔吴的落脚地:古都梅里。



梅里首先是古都。3200多年前,吴泰伯从中华民族发源地岐山来到无锡梅村,带来先进中原耕种技术,开创了江南文明,梅里由此享有“至德名邦”、“江南第一古镇”的美誉。梅里其次是古镇。从蛮村、梅村至梅里,再从都城、镇至街道,不仅仅是古今地名的演变,梅里比江南其他小镇都早一点见证了期间的沧海桑田。

梅村泰伯庙,就是梅里曾经作为古都的佐证。东汉永兴二年(154),桓帝敕令即宅为祠,始建泰伯庙于无锡梅里,与泰伯庙同时兴工。历代对泰伯庙、泰伯墓屡有修缮,最近一次乃是1999年,对泰伯墓进行扩建。



现存的泰伯庙为明清建筑,经过历代修建的泰伯庙,是一组群体建筑,规模宏大。庙坊上“至德名邦”熠熠生辉,庙院内古柏桂树逢时飘香,庙后伯渎河如拱如带。



难能可贵的,梅村现存的诸多古地名,再次佐证了梅里作为古都的事实。荆村、蛮巷,俱是古代遗名;伯渎、九泾,史书上有记载为泰伯所凿,“证诸历史,最古为伯渎”(《江苏水利志》),据近年鸿山古墓群考古,通过遥感技术测定为人工开凿。还有泰伯率众春秋致祭的“故文台”。历代诗人、文人留下的诗歌,有记载的不下三百首之多,当地流传的吴歌更多。碑记、碑文自汉至清,代代皆立,有文字记载的达21方,现尚有12方完好无损。这里还要说的,苏州、泉州等处均有泰伯庙,而泰伯墓在全国仅此一处,好多古籍史志都有确凿的记载,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如果不够,还可以在代代相传的民间传说中找到更多的信息。荒三千、凤凰墩、马夫浜、皇渡河、泰伯井、皇渎浜、望虞河、泰伯洞居等等传说,都与泰伯开辟江南梅里有关;这些传说血肉丰满,倾注了历代劳动人民的无限热情。所有这些口碑、传说均有迹可寻,往往揭示了历史的可信性,又有历史的可靠性,是远古文物的再现。

赵鑫珊说过: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


4月10号上午,江南无锡旭日当空,万里无云;海内外2000余吴氏宗亲汇聚鸿山吴文化广场泰伯塑像前,参加2018吴文化“亲情中华”泰伯祭祀大典。

十时许,依照祭祀大典主持词,我在舞台右侧司仪的位置上高声宣布:朗朗乾坤,肃肃清祀。祥云涌动,良辰已到。2018吴文化“亲情中华”泰伯祭祀大典开始。



总主祭吴文富先生是我廿年的挚友,中华吴氏宗亲总会主席,本次祭祀大典总指挥。睿智而谦逊,宽容以平和;虚怀兮若谷,乐善哉好施。吴族有斯,福矣。


恭维吾祖  亮节高风  三让天下  至德无双

梅里垦拓  史绩辉煌  创立勾吴  万古尊崇

孔圣题碑  四海称颂  德昭日月  世泽绵长

吾祖显佑  裔孙兴隆  衍传五洲  尔炽尔昌


我的始祖一路自陕西而江南,我的口音得之于父辈及乡土。以上祭文如果用闽南语诵读,则能发现其音韵铿锵、激越顿挫。

主祭吴天赐、吴希民、华伯泉、吴俊民诸位皆如师如友。吴氏宗亲依古礼向泰伯公点烛上香、敬献花篮、敬献供品、献爵献酒、行跪拜礼、恭读祭文、行鞠躬礼。礼成,全体参会宗亲有序诣泰伯公陵园拜谒。自下而上,每一步都有崇敬之感,每一步都于仰止之间。

漫山葱茏,满园青翠,青松古柏、红梅绿竹掩映于亭台廊榭之间,拳拳追远慎终之情洋溢于心间。何处寄寓吴氏子孙认祖归宗之情?

从月池出东门,便是吴氏归宗碑林。归宗碑林于新世纪始建,北靠皇陵,南望清水围山河,东傍鸿山果林,西依先祖泰伯陵墓,尽享鸿山风水。“让德”“感恩”等献辞表达了吴氏子孙景仰与缅怀之情;不同材质、不同造型的石碑分别由吴氏宗亲社团、族群、个人敬献。



东山坡上有望虞亭,登此可远望常熟虞山。泰伯之弟仲雍东进海虞,卒葬虞山,相传是泰伯生前曾于鸿山顶眺望其弟所居的虞山,以示怀念,故称“望虞亭”。骨肉情深,所以鸿山有望虞亭,虞山有望鸿墩。


何处春光最可怜,望虞亭上望虞山。

梨花林下多莺语,柳树堤边少鹡缘。

王墓乞灵香腊社,泉酣留客绮罗筵。

迄今风景俱非旧,想到句吴一怆然。

         

                  ——《春日登望虞亭有感》元·倪瓒


青山有幸埋忠骨。虞山除泰伯陵外,尚有梁鸿墓、专诸墓、要离墓,史称“鸿山三墓”。三墓呈“品”字形,居中为汉高士梁鸿墓,左前方为专诸墓,右前方为要离墓。

相传无锡市大娄巷的“专诸塔”,是阖闾替专诸厚葬的优礼墓。邑人秦颂硕曾写《专诸塔》一诗:


一剑酬恩拓霸图,可怜花草故宫芜;

瓣香侠骨留残塔,片土居然尚属吴。


至于要离与梁鸿,清代诗人过澎芳游鸿山时,曾题一首《鸿山吊古诗》:


要离侠兮鸾清高,遗踪仿佛帷蓬蒿。

英雄冷落樵牧侮,难禁温泪沾青袍。


专诸与要离俱是春秋时期的侠士,忠肝义胆,千秋永铭。而梁鸿是踏着泰伯的足迹来到江南的,隐居古皇山,开垦荒地,传教耕织,所以当地乡民尊称梁鸿为田祖师。梁鸿与妻子孟光是成语举案齐眉的主人公,《后汉书·梁鸿传》载:“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江南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远方,杏花春雨,吴侬细语,更有那小桥流水、吴歌悠扬。一曲《青花瓷》,我宁愿听为烟雨迷濛的江南,以她的柔媚、她的诗意在等我。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祭祀大典下榻的酒店,全称为梁鸿湿地丽笙度假酒店,江南园林别墅式建筑。推窗凭栏,随时能欣赏到叠山池水,花木桥廊,荷塘月色小桥流水等景致。这就是我的远方,我的梦寐:江南是流动的,流动着古典而朴实的光华,流动于小船和渔歌的神韵。江南是凝固的,时光在每一棵柳茎中写满苍茫,触摸之下尽是生命的浩气,教一双双寻访的脚步踟踌彷徨。



首次入往梁鸿湿地丽笙度假酒店,是在2016年祭典。期间,我在酒店一个靠窗的案前,写下了《2016泰伯祭祀大典抒怀》:


苍穹之下,皆是吴家社稷。我该点燃一柱高香

点燃三千年的功德,甚至一望无际的辽阔

放眼处,高山、河流、田园和青草

尽是旧时江山。三千三百年前的蛮荒

包括断发纹身,在碑石上清晰可辩

功开万古江南!泰伯奔吴,身边是他的人民

我该以百倍的景仰跪拜

以卑微的身姿,以仰望的私语

称颂让国之德。让出天下,让出史册上的标杆

太阳之下,我要奉献整个春天和森林

感知蝴蝶的飞翔,如同沐浴雨露甘霖

并以中华吴氏的名义,说出心中的激荡


可以忽略惠山,可以忽略二泉,而太湖是必去的,只因太湖是无锡的魂,是无锡的肺,更兼有与吴氏有着失国之痛的西施有关的传说:失吴之后,范蠡带走西施,一起泛舟于太湖,后来他们下落不明,不知所终。



风荷鼋头渚,据说有西施的化身。“同泛五湖”

只是结局的一种,若说包孕吴越,那得有多大的子宫

和格局?我只说沉鱼,一个女人浣纱,把鱼儿弄晕

那是馆娃阁前的一段硬铺装。一个女人把衣服和姿色

穿戴整齐,本是一件大事。把两个国

夹于胯下,就是本事。一片荷扶风,一叶舟浅渡

我不说响屐廊,一想到这种舞蹈可能是踢踏舞的前身

一想到这种舞蹈跳失了一个国,我只能噫吁

我对着无锡说:吴人何苦怨西施,听我的没错

土做的吴宫,回归到土;人做的心,回归到悠悠逝水


我的本质是诗人。与妻游完鼋头渚,我留下了《吴宫弄》诗一首,不是为斌新诗,不求青史留名。人生如同白驹过隙,只为在无锡,在太湖,在鸿山留下一串脚印。


                              2018.04.29


(作者简介:吴谨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经典文化出版社总编审,中国诗歌民刊收藏馆馆长,晋江市作家协会主席,中华吴氏宗亲总会秘书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