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察孩子睡着后的1个小时,用好2碗汤!

 woainijingzhi 2020-04-01

一到春天,家长又要被孩子出汗多的问题困扰了,从最近大家在推文下的留言就能看出来。孩子出汗多,有些情况是正常的,有些情况却反映脏腑功能出了问题。家长学会辨证,才能正确地处理。

孩子在这个季节为什么爱出汗呢?中医认为,“阳加于阴谓之汗”,汗是由身体的阳气将阴液推动到外部形成的。冬主封藏,阳气都收敛在内,出汗就少。到了春天,阳气逐渐升发,出汗就会慢慢多起来。在孩子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

孩子为纯阳之体,生机蓬勃、天性好动,阳气时刻向上向外升发,加上新陈代谢旺盛、腠理疏松的生理特点,正常出汗量可以达到成人的3倍之多。所以,家长看到孩子出汗多,先不要紧张,按下面的方法来判断是不是正常的。




 

孩子哪些出汗是不正常的?

一般来说,如果孩子只是在下面几种情况下出汗多,当造成出汗的原因停止后,汗也随之停止了,那就是正常的。

正常出汗的情况:天气炎热,室温过高,穿衣盖被过多,喂奶过急,快速进热食,剧烈运动,或因恐惧惊恐等外界因素导致的多汗,不属于病理现象。

还有一种情况也是家长经常提到的,孩子睡着了之后特别爱出汗,是不是正常的呢?这个要看具体情况。

《黄帝内经》中讲“阳入于阴则寐”,睡眠就是阳入阴的过程,孩子白天活泼好动,阳气过于发散,入睡后阳气收敛进入体内需要一段时间,所以睡着后的1个小时内会出汗较多,这是正常现象,等阴阳平衡了,出汗就停止了。

但是如果入睡1个小时之后还是汗多,或者出汗并非上述原因所诱发的,或者出汗同时伴随其他症状,那就不正常了,中医称为“汗证”。根据表现,汗证可分为自汗和盗汗。

自汗:清醒情况下,孩子不明原因的大汗。多为气虚不固所致,重点在健脾益气。平时不要吃生冷和不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损伤脾胃,多吃有健脾功效的食物,如:粳米、薏米、山药、白扁豆、莲子等。

盗汗:睡觉的时候出汗,醒来之后就不出了,就像是偷偷出汗。临床上孩子盗汗大多跟积食湿热相关,积热化火,迫使津液排出体外。要先做好消食化积,同时滋阴降火,睡前一个小时不要喝奶、进食。除了控制好消化,还可以适当吃一些养阴生津的食物,比如用银耳、百合、石斛、麦冬等。

通常孩子高烧、大病,或者用了很多抗生素之后就会容易出现比较严重的盗汗。这是因为生病的过程中损耗过大,这时候孩子是气虚、阴虚、阳虚,基本上就是一个各种虚的状态,所以津液不能被很好的固摄。这种情况下,首先就不能太着急给孩子补,要特别关注孩子的消化,每天一定要做好10秒法跟踪孩子消化情况,如果当天消化好,就健脾益气。脾气补起来,肾气就会慢慢充盈起来,各种虚的情况很快就会有改善,盗汗也就慢慢好了。




 

汗证分虚实,辨证调理才有效 

家长来找我看诊时,有的说孩子的头部特别爱出汗,有的说孩子的手心总是汗津津的……不同部位的汗证,的确可以反映出脏腑的不同问题。但实际在治疗汗证时,往往不单纯拘泥于发汗部位,而是考虑辨证虚实,从整体去治疗调理。

根据病因,小儿汗证可分四型:卫表不固、营卫不和、气阴两虚和湿滞内蕴。前三型属于虚证,最后一型是实证。具体该怎么鉴别和调理呢?

1、卫表不固(虚证)。卫气是游走在体表的一层阳气,起到开合毛孔、抵御外邪的作用。肺主气属卫,外合皮毛;脾为卫之本,主肌肉,所以卫表不固与肺、脾两脏虚损的关系尤为密切。

表现:自汗量多,出汗后怕风;后半夜汗大,甚至湿透枕头、床褥;小便量少不畅;舌苔薄白或偏淡;人没精神,脸色较差,经常感冒、鼻塞。

食疗调理:重点在益气固表,适用于黄芪红枣汤(见文末食疗方),严重时要找医生面诊。

2、营卫不和(虚证)。“营者,水谷之精气也。”营气,可以理解为营养物质,属阴。营卫不和常表现为“卫强营弱”,卫气太过强盛,积郁在外表,迫使营阴外出,导致出汗。

表现:常见于病后,汗出遍全身;怕热、怕风,或伴盗汗,或伴低热;四肢不温,胃口不好。

食疗调理:补气健脾为主,可以用太子参、淮山、莲子等煮水或煲汤给小朋友喝。

3、气阴两虚(虚证)。气虚,指人体元气不足,抗病能力下降等身体虚弱的现象。阴虚,指人体阴液不足,无法滋润、制阳而引起多种证候。

表现:常见于小儿热病之后;怕冷又怕热;容易手脚心热,摸着皮肤有点热,但是量体温不发烧;食欲不振,一吃温热食物就上火;容易疲劳,小便淡黄,大便干燥;舌红苔或舌津无苔。

食疗调理:以健脾、益气、养阴为主。可以在前面补气健脾食疗方的基础上,加点石斛、麦冬、沙参,煮水或煲汤给小朋友喝。

以上三种就是家长总挂在嘴边的“出虚汗”的情况了。既然是虚,就要补虚。但是这类孩子本身都是脾虚的,脾胃能力很差,容易积食,所以要特别留意每天的消化情况,一定要在孩子没有积食的时候再进行食补。

4、湿滞内蕴(实证)。除了久居潮湿之地,湿滞内蕴还有一个特别常见的原因就是积食。不消化的食物在体内郁而化热,湿热蒸腾而汗出。越小的孩子,越多是这种情况。

表现:汗多、汗液比较黏腻;食欲不振、口臭、舌苔厚腻、睡不踏实、大便不正常等积食的症状。家长用“10秒判消化”法,很快就能辨别。

食疗调理:控制饮食,最好能够素食两三天,及时消食化积,可以用我们常说的三星汤或者保济口服液、保和丸来调理。

如果实在分不清宝宝出汗属于哪种,家长也可用以下方法简单划分,对证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