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是我闻:《神农本草经》中的贝母之谜

 jiezhukuaile 2020-04-02

言贝母者,有三:川贝母、浙贝母、土贝母,现今汉医药用贝母以浙贝母、川贝母最为常见,土贝母较少使用。贝母入药,始见于本草嚆矢《神农本草经》,经载贝母“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瘕,喉痹,乳难,金疮,风痉。”众所周知,神农氏著录不言植物形态及具体产地,也就给后世留下不少悬疑。关于贝母,未免亦如是,一种观点认为是今之葫芦科土贝母,如尚志钧、谢志民等前辈;一种观点认为是今之川贝母或浙贝母,如王大观先生及医科院药研所主编的《中药志》。明代李中梓在《本草征要》中提到“土贝母与川贝之润肺,浙贝之止咳不同,旨在消肿,兼能解毒”,很明显,至明时才将土贝母、川贝母、浙贝母完全明确分列开来。

用贝母者,以仲景先生为早,《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原文载“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当归贝母苦参丸主之。当归、贝母、苦参各四两,右三味末之,炼蜜为丸如小豆大,饮服三丸,加至十丸。男子,加滑石半两。”古往今来解仲景者不计其数,但鲜见能将仲景药用贝母予以追本溯源还原本面目者。连建伟先生在其《金匮要略方论讲稿》中十分明确的说“贝母能解气郁,利小便,实际上古代贝母不是用来止咳化痰”,诚哉斯语,直奔真相。以方测症,清代尤在泾言“知其血虚热郁,而津液涩少也”,诸家所言概莫如是。而王三虎前辈将其发挥作为妇科和泌尿系统肿瘤的基本方,解其病理机制为“燥湿相混”,不可不谓深得其妙。

今日的传统认为,葫芦科植物土贝母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的功用,其药理作用为抗病毒、抗癌、抑制免疫、杀精等。百合科植物浙贝母也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的功效,但主要为化痰止咳之功,除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外,近来发现其有较强的抗幽门螺杆菌、抗溃疡和镇痛抗炎作用。浙贝母、海螵蛸作为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对被广泛使用,此外又被用于甲亢、脂肪肝、睾丸炎、瘢痕疙瘩等疾病的治疗。川贝母也为百合科植物,尽管有清热散结之功,但较少应用,更多使用其止咳之效。尽管浙贝、川贝都有止咳作用,浙贝清热作用更强,川贝比浙贝润,更适用于肺虚久咳。现代药用当归贝母苦参方时,多用浙贝,用土贝母者少见,本草汉方演变如是,谁人能避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