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今天,我 “祼奔”抗糖十周年了

 jcj518 2020-04-02

  2018年12月9日,是我“裸奔”(不吃药、不打针)控制糖尿病十周年的纪念日。

       十年来,我用自己的经历,见证了一个事实:糖尿病虽然不可治愈,但只要方法得当,一定可以控制,糖尿病并不可怕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裸奔十年了,当年因为与老茶同志轻言“裸奔”,在“甜蜜的家园屡遭遇围攻、被版主俞越人骂“找死”的那个新墨(亦即平平我),如今还没有死,还活得好好的。

      为了使自己在“甜蜜的路”上走得更远,更轻松我把自己十年来“与糖共舞”生活经历做个简单的小结,同时分享给刚刚开启“甜蜜”之旅的新糖友。

    2008年9月9日,我因肾结石在老家全州住院附带查出患有二型糖尿病,当时的情况是这样:

空腹血糖16. 33 (参考值3.6---6.2)

餐后血糖24.4 (参考值≤11)

甘油三酯13.16(参考值0.48---1.88)

总肝固醇10.5 (参考值3.55---6.45)

肌酐146.5 (参考值44---115)

尿酸504.7(参考值150---440)

谷丙转氨酶83(参考值0---41)

谷草转氨酶96 (参考值5--40)

     确诊的当天上午,我就被送进了住院部,随即进行十四天胰岛素强化治疗,应该说这个“胰岛素强化治疗”为我以后的“裸奔”治疗奠定了坚实基础。

   回到惠州,在市中心人民医院刘伟芳医师的悉心指导下,用了两个半月“减重、控食、运动”,同时服用“二钾双胍和格列镁脲”,经过两次减药,血糖得到了有效控制,体重由144斤减少到106斤。

     值得庆幸的是,经过两个月的努力,血糖趋于正常,经过医生的同意,我开启了“裸奔”之旅。

           我的身高165cm,当时体重超过150斤

     十年来,我不吃药,不打针、靠“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血糖。

      现在的我,身体状况很好,从不感冒,血糖稳定,体重标准,心电图和眼底。空腹一直保持在4.5—5.5之间,餐后血糖6.5——8.5之间(偶尔因“腐败”走偏1—2次,我坐怀不乱),每三个月一次大生化,糖化血红蛋白大都在4.5——5.5之间,两次6.0。

   在与糖友们多年的交流中,大家关心得最多的是:

  1、我到底是不是患有糖尿病?是应激或者误诊?!

  2、我是怎样做到的?

  对于(1),答案太简单了!

  第一,仪器检测数据摆在面前,用“诊断”标准得出结论并不难;

  第二,众所周知,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的区别就是:糖尿病人的餐后血糖会高高在上糖尿病人的餐后血糖不运动不用药,会保持“一定的高度”,正常人则不然

  第三,2008年9月至今,我来到“糖朝”,与糖友们交流相处,如果我不是糖尿病,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我是精神病。

     可是,北京有个自以为很少不起、比向红丁教授等专家还“懂糖尿病”的“糖老太”,从2008或者2009年以来,只要逮住机会就要我进行攻击,说我是应激反应,伪糖人、假糖人,这些我还所以“”接受,但是,她不该说我是骗子,平平一不行医,二不卖药,试问:何“骗”之有?!

   对于(2),这才是今天我要和大家所讲的。

   都说糖尿病不可怕,那是假的,是“鸡汤”,我就很害怕,我就曾经不敢接受现实,痛不欲生,绝望中还为自己准备过“安眠死”的药方,如今还保存在电脑里的某个角落。

   当然,也有不怕的!就是那些截肢的、瞎眼的、肾衰竭透析的和过早离世的

   我感恩我自己,能够很快地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心中时时有糖,但是从不惧糖,血糖偶尔偏高,我会用运动与糖共舞。我想跟大家说,心情确实很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打针吃药还重要。

      糖人每一天有个选择题,快乐是一天,痛苦也是一天,两者之中,我选择前者,你呢?

  作为糖人,必须坚持运动,因为运动可以增强胰岛的敏感性,帮助消化体内多余的糖分。大多数糖友运动是为了降糖,而我运动不单只是为了降糖,更重要强身健体,体格和体质好了,内分泌正常了,控制血糖就更容易了

       但是,糖尿病患者必须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才能坚持下去。

        沦为糖人的开始一年,我每天三餐后都有运动,以快步走为主,和着“洗衣歌”的节奏,每分钟144步,每次一小时,雷打不动,年三十、年初一都没有停止过,下雨撑着雨伞在河边走是常事。

       现在想起来有些后悔,其实当时没有必要那么紧张,两个半月,搞掉了38斤,以至于我在老朋友面前成了“怪物“,人家都不认得我了。糖尿病餐后运动强调的不是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而是它的“持续性”和“规律性”,适量才是科学的。

   2009年,几经周折,我找到了“组织”,加入了协会,练起了太极,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十年下来,我的太极拳打的不咋的,身体却好多了,原来“驼背”、脸色铁青、脾气暴躁的我,精气神上来了,脾气变了,身体也好多了,大家都说我变成了另一个人。我原来是个药罐子,现在感冒也少了,每年两三次,一般不打针吃药,更重要的是,控制血糖也越来越轻松了。

   2010年以后,我每天晨练太极1小时,晚饭后定时、定点、定路程快走40—50分钟,中午有时间就走,否则就在空内活动,三餐后的十五分钟内我一般不会坐着。

   最近两三年,我中午不运动,但坚持午睡30分钟,中午13:00眼皮准时打架,撑也撑不起,得马上睡,但睡30分钟后会自然醒来。晨练还是1小时太极,没有特殊情况,晚饭后还是坚持到河边快走40—50分钟。

    现在,我可以骄傲地说,除了不再“胡吃海塞”,我的生活跟正常人没有太多的区别,只要我不说,别人看不出来我是个病人。

    民以食为天,作为糖尿病人,在“美食面前”最容易失去“节操”,这是有些糖友血糖控制不好的主要原因。这方面,我一直做得比较好。

    以前的我是个吃货+懒货。白酒1斤半左右,抽烟一天两盒是个人的量,一个人一餐吃个猪脚是一件小事,而且饭后喜欢“葛优躺”。所以,一不小心把身高只有165cm的自己养成了这个模样:

     2008年9月确诊为糖尿病后,由于服用二钾双胍、过于严格控制饮食、过量运动,不小心又把自己“修理”成下面这个怪物,朋友们都不认识我了,我自己也不认识我了:

2009年4月于惠州(办理太极拳协会会员证所拍)

     2013年8月于桂林

        老伴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每次盛饭时,偷偷地帮我盛多点,我会毫无犹豫地减出去才吃,这是好多朋友做不到的,但是,我做到了。

       经常有人问我,你的血糖控制得那么好,平时怎么吃的?都吃些什么?吃多少?你是不是很瘦?

         从得病到现在,我从来不搞特殊,跟家人一起吃的,每天早餐大多都是桂林米粉,偶尔下面条,有时来不及就买包子、馒头吃。中晚主食都是米饭,副食鸡鸭鱼肉轮着来,蔬菜尽量挑含糖量较低。

       我的饮食原则:一般不多吃,绝对不少吃,每天早餐一只鸡蛋,晨练点发前冲杯奶,吃几粒生花生或两个核桃,睡前不管饿不饿,喝一杯牛奶,再来几片饼干或者几个红枣。

      至于吃多少,这个问题不好说,太多的不可比性,比如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年轻的与年老的,升糖指数高的与升糖指数低,血糖控制好的和血糖控制差的,因人而异,需要各自摸索把握,怎么吃?那些可吃?哪㘹不可吃?吃多少?

   这么多问题,该多问问血糖仪问,多检测、多记录、多对比、多记忆,自然就清楚了,会搞的,建个平面直角坐标系,画个血糖谱,一目了然。

   我是什么都吃(不直接吃白糖),粽子、榴莲、月饼、西瓜等等,我都吃,但会注意成分交换.

  常常人担心我会很瘦,这个问题我不想多说,在这晒几张近照:

2018年8月14日于老家全州磨盘水库

  2018年9月于惠州

                   2018年9月于惠州

                     2018年11月于惠州

                   2018年12月7日于惠州

                    2018年12月7日于惠州

  五架马车中有“药物治疗”,我暂时没有。但是我并不排斥药物治疗。2009年,我给自己订了个三个“十年计划”,即裸奔十年(今天已经到期),服药十年,还在考虑中(愿听大家的意见),打针十年(70岁以后的事,尽量争取)

      无论在QQ群还是在微信群,不难发现个别糖友只测空腹血糖,不测餐后血糖值,跟着感觉走,我很不认同。

        因为我们的每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餐后度过的有的人空腹正常,可是餐后高 。就像一辆车,空车可能没事情,发现不了问题 ,但拉东西后就发现有问题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于已经确诊糖尿病的我们,检测餐后血糖就显得更为重要。

    所以,我们除了检测空腹血糖外,也应检测餐后血糖,这对于我们改变生活习惯、调整饮食结构、调整运动量、调整药物剂量以及医患交流,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对于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长期跟着感觉走,无异于“盲人骑瞎马”,“温水煮青蛙”是要付出代价的。

十年抗战,我也碰到过不少问题,但我都会理性地处理:

     1、初诊期的饥饿

      开始的几个月,因为一方面要“管住嘴、迈开腿”,另一方面要吃药。由于本能的应激反应,常常饥饿难耐,这是由于我们的胰岛素缺损及胰岛素不敏感,所以无论机体血液中葡萄糖多高,最终都无法进入细胞,所以容易感到饥饿。  我的医生告诉我说,有些时候,并不是真的饿了,是血糖在作祟,这个时候,喝一杯水,大约5分钟就缓解了。

    因此,我没有逢饿必吃,这么多年我经常用医生教给我的法子,我也不止一次低跟朋友们分享。

2、控糖过程中的两个课题:分餐与加餐

   我虽然“裸奔”控制血糖,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我的血糖一度曾出现波动,主要表现在餐后血糖偏高,记得最高的一次11.4。

       一次,上网的时候发现, 早在2005年,专家们就已经开始对糖尿病患者饮食加以干预,对餐前餐后血糖进行对比监测,求证了分餐制饮食的可行性

   于是,我在总量不变的前提下,一餐分成两餐来吃,这样就避开了餐后高血糖

   分餐就是这样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把一餐的量分成两餐来吃,这样可以防止餐后高血糖偏高。

    与此类似,还有个加餐的问题:加餐是在两餐之间吃适量的水果,已补充“能源”缓解饥饿,2008年-2009年,我加餐的水果最过的是黄瓜,后来吃腻了,吃雪莲果、番石榴、柚子,这些含糖量都比较低。

    在群聊中我发现,不少糖友把这两个概念搞混了,无论是加餐还是分餐,无无意中他们的饮食是过量的,餐后血糖长期不合格,就是这个原因。

      更有甚者,有人仿照“分餐”炮制出一个“加餐促泌”,并提出糖尿病患者在餐前半小时加餐水果,以“胰岛素分泌”,我觉得有点荒唐。

        大道至简。众所周知,只要不是喝水,任何饮食下肚,都不同程度地转化为糖,你在餐前半小时吃了那么多水果,等会照常还吃正餐,餐后血糖不高才怪。我认识的一位糖友被告知“餐前半小时加餐200-250克水果”,效果如何可想而知,反正这位朋友再不玩“促泌”了,血糖也容易控制了。

3、血糖控制的不错了,我要不要放松一下?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也曾经想过“青蛙一跳歇口气”,但在群里、在论坛、在网上看到很多反例,我就不敢轻举妄动了,还是夹着尾巴做“明智”的糖人吧。所以,在“饮食“和“运动”方面我没有给自己开绿灯,这就是我的血糖一直控制的比较好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其实很简单,在有个良好得心态的前提下,做足“饮食干预+运动”,这两篇文章,糖尿病控制中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我的一个朋友,原来控制的比我好,也是裸奔的,他看到自己的血糖控制很好了,在饮食和运动两方面“绿灯大开”,差不多一年不控制饮食、不运动,结果血糖反弹了,失控了,他的肠子也悔青了。

    所以,“欲健康常在,需警钟长鸣”,我们必须“如履薄冰”,套牢五驾马车,除了保持良好的心态之外,切实“管住嘴,迈开腿”,同时注意检查而血糖,心中“有数”,控制血糖才能得心应手。

4、10年来,我没有一天放松过学习,上网、进论坛,建QQ群(1000人群乐活糖友之家:145547394,裸奔糖友之家:87674874)、微信群(乐活糖友之家,甴原来的裸奔糖友之家改建的裸奔糖交流群,裸奔3年以上的可进入),群聊和私聊,和大家共同学习,即充电自己,又帮助新人。

      由于不懈地坚持学习,我长姿势了,长见识了。所以我从来不相信糖尿病治疗有捷径,不相信神药,不相信“神医”,不相信广告产品,就连某些糖界“大咖”代言的降糖产品,我都没有正眼看过

       另一方面,我深知了解糖尿病治疗有较强的个体性,我虽然虚心向老糖友学习,但从不生吞活剥人家的“经验”,我没有“”拿着别人的地图去寻找自己的路”!

      今天,我的第一个10年计划已经完成,是否如期启动第二个“10年计划”还需慎重考量。但不管怎么样,在“甜蜜的路”上,我都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平平

 2018年12月9日 于惠州                                                          


附:我在糖友网的直播视频回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