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为不打价格战,任正非的竞合之道:少树敌人,多交朋友

 老方说 2020-06-29

迄今为止,华为是中国真正称得上跨国公司的企业,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以为华为不过就是把一些通信设备和手机卖给了外国人。

实际上,如果我们去看看各大企业的财报就知道,很多国内的世界500强企业的盈利来源大都是来自中国,也就是说,它们都是以赚国内客户的钱为主的。

而华为呢,早在15年前,华为的海外销售就超过了国内销售额。对比某大型企业口口声声说自己是国际化公司,可市场销售大部分都在国内,而且国内价格高,国外价格低,正好与华为相反,真正是暴露了自己的竞争力水平。

想起老干妈陶华碧一句话,赚外国人的钱才算本事。是吧?

1

从某种意义上,华为如果在国际市场走低价路线,那么爱立信、诺基亚等竞争对手就直接歇菜了。为什么?

一个是因为成本问题,华为的人力资源和公司结构决定了西方公司在成本上竞争不过华为。华为是集体主义,公司高层带头把股份分给团队(员工就是股东,股东数约超10万人),而西方公司普遍是资本市场,它们首先要对公司大股东、资本负责。

一个是因为华为的人力资本增值比较快,华为是自己说了算的公司,它们的组织机制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反应更灵活,华为的企业文化是艰苦奋斗,同样的职位,西方公司的人力成本往往是华为好几倍。

任正非说,华为从一开始创建就呈全开放的心态。在与西方公司的竞争中,华为学会了竞争,学会了技术与管理的进步。

2

华为非常擅长跟行业对手在竞争中学习(雷军:说多了都是泪啊),17年前,华为想要进入美国市场,为什么思科的CEO钱伯斯要狠下心来置华为于死地?

因为钱伯斯亲自调查了华为的产品和销售模式,发现如果按照华为的发展模式,思科以后一定会死无葬身之地。

不管是技术和产品发展,还是成本、市场能力,华为的后劲更足,华为人更能艰苦奋斗,这样等华为真正成长起来,那思科根本不是华为的对手。

话说当年华为在美国打广告,对标的竞争对手就是思科,广告词“唯一的不同就是价格”,简直让钱伯斯毛骨悚然啊。所以他喊出了思科以后唯一要打击的对手是华为。

3

虽然华为与思科有一番生死较量,但任正非跟钱伯斯不打不相识,两人颇有交情,钱伯斯还曾邀请任正非去美国,不过任正非没有去(呵呵)。后来钱伯斯退休,还曾找任正非征求谁做思科接班人的意见。

其实爱立信、诺基亚等通信巨头也跟华为是“友商”,彼此有竞争也有合作,爱立信老板就曾意味深长地说,“假使爱立信这一盏灯塔熄灭了,华为将看不到未来”。任正非马上回应,“我们一定要在彼岸竖立起华为的信号塔,但我们也不能让爱立信、诺基亚这样的值得尊敬的伟大公司跨掉,我们乐于看到多个信号塔共存,大家一起面对不确定性的未来。”

任正非表示,自己最喜欢的谚语就是合作共赢。

2005年,与思科一战后,任正非就在公司强调,“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上,我们强调不打价格战,要与友商共存双赢,不扰乱市场,以免西方公司群起而攻之。”

4

数年后,任正非更进一步指出,华为必须“保持合理的毛利水平,不破坏行业价值。”

市场竞争就是这样,公司一开始创业时候,难免会利用自己低成本的优势跟对手打,不然就活不下去。但等公司发展起来、上了牌桌后,就必须遵守游戏规则,不然大家都抵制你,你要人家的命,人家自然会跟你拼命,这样就是双输了。这是笨蛋也不愿意干的事。

高手的原则是“共同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共享价值链的利益”,做生意要维护行业生态,大家一起把蛋糕做大,合作共赢,一起发财。

“你把东西卖这么便宜是在捣乱这个世界,是在破坏市场规则。西方公司也要活下来啊,你以为摧毁了西方公司你就安全了?我们把这个价格提高了,那么世界说,华为做了很多买卖,对我们价格没有威胁,就允许他活下来吧。”华为在欧洲能够扎下根来,是有思想指引的。

5

华为在欧洲走高价路线,不仅是盈利需要,也是战略需要。任正非主张的是竞合的理念,华为强调聚焦,“聚焦后我们还是需要很多东西,就去和别人战略合作,而且是真心诚意的合作,我们就有帮手去抵抗国际上的压力”。

做企业一定要学会这个思想方法,心态决定格局,你能容人,行业才能容你,大家和而不同,各有自己的优势,有竞争有互补有合作,这才是发展的王道。

成吉思汗是厉害,打仗是寸草不生,可他的帝国很快就灭亡了。光顾着自己好,肯定会被群起而攻之,这就是独霸的坏处。

“我们从事的是世界上最尖端、最艰难的产业,要学会做世界领袖的心态,要学会给竞争对手分蛋糕,要学会树立公共秩序。”

这句话是有深刻内涵的。

最后,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

这就是为人处世的大格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