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邦达列夫| 书籍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黑龙江波涛 2020-04-02

书籍究竟意味着什么

邦达列夫

邦达列夫(1924— )

苏联及俄罗斯作家。生于奥尔斯克一个职员家庭。卫国战争期间在炮兵部队任指挥官。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作品以战争题材为主,体现了所谓“前线一代”作家专写“战壕真实”的创作倾向。主要作品有《在大河上》、《指挥官的青春》、《营队请求火力支援》、《最后的炮轰》、《热的雪》、《寂静》、《两个人》、《岸》、《抉择》和电影剧木《解放》等,散文集有《瞬间》。曾获列宁文艺奖和苏联国家奖。1984 年获苏联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曾任俄罗斯作家协会副主席。

邦达列夫| 书籍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假设现代世界失去了印刷符号,我们能不感到这是悲剧性的损失吗?

依我看来,这种损失也许比我们生活中失去电光更为不可弥补,因为那样失去的将是既传播科学知识、又传播历代积累的情感的最重要的工具,而人类就将陷入愚昧无知和精神萧条的深渊。那时世界将会黯然神伤,人与人之间的一些联系线路就将中断,一个无知、多疑和彼此疏远的时代大概就会随之而来。

在人的生活中,书籍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像交谈的语言一样,书籍不仅是人们交往的工具,不仅是信息的传播者,而最主要的——是洞察周围现实生活的工具,是自然界中有理智的一分子——人的自我见解。

与此同时,书籍还是对所有往事的确认,也是人类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的可靠记忆,即如果书中所谈的不是决定各国人民命运的世界性大变动。而谈的是文艺复兴时代那些年轻人的恶作剧,是唐?吉诃德式的可悲形象——拉曼奇斯基的奇遇,是小官吏巴什马奇金的命运,或者是驿站长的贫穷困苦,是伊?伊里奇之死,是孤苦无援的小小米修斯,或者是从旧金山来到美丽如画的喀普里岛岸边的达官贵人未能如愿以偿的心情。

邦达列夫| 书籍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假若远古和不太远时代的往事不被保存在印刷符号里,使人类在所有复杂情况下的探索、迷误、发明以及力图寻求和确定生活意义的传记得以奇妙地恢复,那么,我们对当时人们的生活、习俗、思潮和性格能够知道些什么呢?未来又不仅直接产生于现在,它也产生于过去,须知我们的现代知识和我们对现实的态度——就是我们那些千百万前人的所有经验的结晶,同时也是他们那些经过最大限度压缩和变了形的情感的总和。

假若当年不能凭誊理智和激情走过那些远远近近的路程,譬如说,走过斯巴达克的悲剧式道路,走过博罗季诺原野中被熏黑了的平川,走过一九四一年那被鲜血染红的田野,那么,我们现在回首往事的时候,就会陷入茫然和空虚,就会觉得事情没头没尾,因为如果没有这些伟大的标志之点,那就什么也没有,就什么也不会有。

书籍——就是遗嘱的执行者,是所有时代、所有民族的精神珍品的无可责备的保管者,就是早从人类的童年时代起就传给我们的永不熄灭的光源,就是信号和预告、痛苦和苦难、欢笑和高兴、朝气和希望,就是精神力量优于物质力量的标志,是意识的最崇高的产物。

书籍——就是对思想、哲学学派、社会民族历史条件的发展的认识,这种思想、学说和条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断产生着对善良、理智和启蒙运动的信念,产生着对以自由、平等和社会公正为旗帜的革命斗争的信念。

邦达列夫| 书籍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科学是用概念范畴进行思维的,它能创造物质、体系和公式,可以解释、发现和征服许多许多不可胜数的东西,但是就其本身性质而言,科学毕竟有一种东西无法研究——人们的感情,它也不能创造某一时代的人的形象。这一点注定只有文学才能做到。

科学和艺术,彼此相近,甚至它们要认识的范畴(人在这个世界上的种种可能性)也相近,不过,认识的方法却是不同的,而且,如果把荷马的《奥德赛》、列夫?托尔斯泰的俄罗斯史诗《战争与和平》、或者我们现代的史诗米哈伊尔?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和阿历克赛?托尔斯泰的《苦难的历程》都放在一个公式里,就像科学在发现宇宙的任何一种规律之后所做的那样,那显然是不可思议的。

艺术——就是人类历史的百科全书,它包含着人的种种感觉,包含着互相矛盾的激情和愿望、精神的振奋和堕落、自我牺牲和勇敢精神、失败和胜利。

邦达列夫| 书籍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一个常翻书本的人,不断审视着第二种生活,像端详镜子的深处那样寻找着自己喜爱的人物和自己思考的答案,那他就会不由自主地拿别人的命运和别人的勇气来比量自己的性格特点,同时不断惋惜、疑惑、抱怨、笑、哭、同情和参与其中——这就是书在开始起感化作用。按照列夫·托尔斯泰的说法,这一切就是“感情感染”。

几乎在每个人的命运中,书上的语言都起过无可比拟的作用,谁要是没有被一本好书俘虏过,那将是最大的遗憾——一旦拒绝第二个现实、第二份经验,他最终会把自己封闭起来,并缩短自己的寿命。

我可以满意地说,我们的国家是读书风气最盛的国家。在一个春天的巴黎,我曾有幸看见过著名的塞纳河畔那些著名的旧书铺,它们被沉默寡言的藏书爱好者团团围着,他们用微微颤动的手指抚摸着书页——只有对孩子才那样抚摸。我观察着他们,回想起了西伯利亚一个遥远的村庄,在通古斯河下游,在新兴的工业中心陶里亚蒂市,那里人们对书的渴求和喜爱曾使我感到惊讶不已。

任何一本书,都是作者努力的结果,但精神价值却不是同等的。如果我们把并非第一流的作品当作优美创作的瑰宝向 读者推荐和提供,我们应当担心读者口味的“贬值”。有些书有时由于各种情况的巧合而被捧到了完美无缺的高度,这些书戴满了桂冠,但它们却经不起真实——艺术的唯一可行标准的严格检验。也有些书不大显眼,也就是说没有被吹捧得很高,但它们却极其真诚、纯洁、明哲,贯穿着高尚的力量。

要关心读者的口味,我们(而不是时间)就应当作出选择和淘汰,因为尽管时间是公正的法官,但这法官是不急不忙的。我们之所以应当考虑对书的选择,还由于有这种情况——即把艺术水平不高的读物和具有高度美学价值的作品等量齐观,往往会混淆真正的标准,最终势必损害人们对有份量的语言的信赖。

(王子英译)

邦达列夫| 书籍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主编:宋峸 || 本期责编:小悦君

愿意加入一起悦读微群交流的朋友

欢迎添加小编微号15300077378

并请标注”微群“

一起悦读俱乐部

ID:readtogether

快乐阅读 | 共同阅读 | 分享阅读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中路六号华亭嘉园A-1F

投稿 | 合作 | 加入我们:

17read@sina.com

热线:400-026-026-4

邦达列夫| 书籍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