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益生菌究竟每天吃多少菌数是最好的?

 昵称43693170 2020-04-02

依据法规取得药字号的益生菌产品单次服用剂量最低总菌数不低于100万,而市售产品(包括保健品和食品)的单次服用剂量低的有10亿,高的有1500亿,那么究竟单次服用剂量是否越多越好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采访了台湾成功大学过敏与临床免疫研究中心王志尧教授,期待得到一个权威的答案。采访摘要如下:

益生菌来源于人体本身,是经过消化道提取筛选再体外培养后回补给人体,属人体原生菌株。人类经过长久的进化体内的益生菌微环境处在一种平衡的状态,菌株需要营养才能存活,所以在微生态下菌株间相互竞争生存的环境,同时产生协同或者拮抗的作用,进而影响人体自身的健康微生态。

那么单次补充多少菌株数量是做好的呢?我选择的依据是实验研究结果。做科研的都懂,最初的实验是动物实验,以小鼠实验为例,在免疫激发实验方面我做的研究比较多,研究结果发现在过敏相关的实验中,给与小鼠益生菌低剂量(1×10的7次方)对过敏的保护作用优于中剂量(1×10的8次方),中剂量优于高剂量(1×10的9次方)。这样的结果和西儿科团队的研究结果一致。依据国际惯例,给与小鼠益生菌的剂量(1×10的7次方)换算到人体的剂量为1×10的9次方,依据上述结果在后续的人体过敏临床研究中,给与人体益生菌的单次剂量多采用5×10的9次方(即单次剂量50亿)。过敏相关的人体研究论文发表了很多,也证实了这个剂量对人体过敏的保护作用是显著的。

那么为什么益生菌单次剂量补充多了对过敏保护作用变差了呢?这样的结果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学术界认为可能菌株为了定殖相互竞争生存环境有关。研究证实细菌主要定殖在肠道皱褶表面,由于表面有限,菌株需要依靠其触须附着在肠道上皮细胞表面,当单次给与的剂量适宜,和固有的表面细菌发生的冲突就小,有利于补充的菌株定殖;当单次给与的剂量太大,和固有的表面细菌就会发生激烈的冲突,固有的菌株会大量增殖以抵御补充的菌株,补充的菌株就很难在肠道表面定殖,因而对过敏保护作用的能力就降低了。也有认为单次补充剂量太大,相互间对营养的竞争也会加大,最终结果导致补充的菌株全部营养不足,定殖能力变差,进而影响其发挥对过敏的保护作用。

结论:随着科学界对肠道微生物研究的不断深入,需要补充益生菌的种类及数量也会进一步明确,依据我们现在的研究结果,补充益生菌的单次剂量控制在5×10的9次方(即单次剂量50亿)为宜,最低不少于1×10的9次方(即单次剂量10亿),最高不超过10×10的9次方(即单次剂量100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