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搏动性耳鸣

 昵称74274318 2021-03-18

搏动性耳鸣

【病理特点】

1.  病因绝大多数为脉管源性,临床表现为耳鸣频率与心跳一致。

2.  机制可能与多种因素导致的血流异常引起振动并被内耳所感知有关。

3.  经对因性治疗后,搏动性耳鸣可完全消失。

【选择检查的顺序】
1.  对于耳镜检查发现肿块者,首选HRCT检查评估中耳腔情况。
2.  对于耳镜检查未见明确异常者,首选颞骨双期增强CT检查,可同时评估动脉性、静脉性及中耳疾病。
3.  对于CT检查未见异常的客观性耳鸣或怀疑硬脑膜动静脉瘘者,应行DSA进一步检查。
【影像学表现】
搏动性耳鸣的病因多种多样,其中以静脉性结构异常、副神经节瘤、动静脉瘘、良性颅高压较为常见。
1.  静脉结构异常:以乙状窦/颈静脉窝单纯骨壁缺失或合并憩室形成较为常见。HRCTV示单纯骨壁缺失表现为乙状窦或颈静脉球周骨质局部变薄、消失,相应部位乙状窦或颈静脉球与乳突气房或鼓室相通(图A、B),当乙状窦或颈静脉球经骨壁缺失处突入乳突气房或鼓室,形成囊袋样结构,即为憩室形成(图C、D)。
搏动性耳鸣-静脉性结构异常

A.HRCTV横断面右侧乙状窦沟前壁部分骨质缺失,相应部位乙状窦与乳突气房相通(白箭);B.HRCTV冠状面右侧颈静脉窝与鼓室间部分骨质缺失,相应部位颈静脉球与鼓室相通(白箭);C.HRCTV横断面,右侧乙状窦局部呈囊袋状向前外突出,邻近乙状窦沟前壁部分骨质缺失、相应部位乙状窦与乳突气房相通;D.HRCTV冠状面,与C图为同一患者,右侧乙状窦局部呈囊袋状向外突出,囊袋根部上下壁部分骨质缺失,相应部位与乳突气房相通。

2. 副神经节瘤:包括鼓室球瘤及颈静脉球瘤。CT可清楚显示病变的范围及颅底浸润性骨质破坏。MRI T2WI及增强T1WI表现为由于多发血管流空影及斑点状出血灶形成的“盐-胡椒”征。DSA可显示肿瘤丰富的血供。
3. 动静脉痿:包括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及硬脑膜动静脉痿。动脉期可见患侧静脉及周围静脉丛提前显影。
4.良性颅高压:确诊需腰穿。MRI示垂体变扁或消失,垂体窝深大。
【评价】
搏动性耳鸣影像学检査的价值在于发现可治愈性的病因。颞骨双期增强CT是耳镜检查未见异常患者的首选影像学检査方法,其优势在于通过一次检查可显示引起耳鸣的动脉性、静脉性及肿瘤性病因。

作者|王振常等

编辑|杨海

审核|头颈编辑部

关注一下 精彩不停

版权申明:本公众号所有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及个人可与我们联系{微信y779243973},我们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