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能时代,教师面临哪些挑战?

 张福涛lu70kpm9 2020-04-03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每10-15年会上一个大台阶。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问世。

1965年,集中计算(大型机、小型机)出现。

1980年,个人计算(PC机)兴起。

1996年,互联网WWW兴起。

2010年,云计算(网络计算、效用计算)

2015年,人工智能兴起。

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渗透教育行业,未来10年,人工智能将成为最具颠覆性的技术。各行业对劳动者知识、能力、素养要求快速发生转变。

2017年,美国专注于信息技术研究和分析的机构Gartner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到2020年,人工智能将消灭180万个就业岗位,同时带来230万个新的就业岗位。

从人工智能给劳动力市场带来的重要变化来看,在未来,人与机器协同工作将成为常态,计算思维、编程能力、人机协助技能将成为智能时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那么,“教育究竟应该培养具备什么样能力的‘人’?”成为一个重大现实挑战。学生的评判性思考能力、协助沟通能力、创新能力、以及高超的“人-机”互动能力将成为面向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关键竞争力。

智能时代教师会被替代吗?

目前,教师职业面临的挑战是:应对培养目标的变化,适应教育场景的变化。2020年的黑天鹅事件,在网络授课的新环境下,让很多老师感觉既兴奋又紧张,但还应该有更多的反思和挑战。

挑战一:传统教师角色受到挑战

人工智能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模式,也将重新定义教师的角色定位,改变内容的传播途径。人工智能会逐渐打破围墙,有效实现教育公平化。

智能时代对教师能力的要求也相应发生巨大变化,对教师信息素养的要求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教师的能力标准将重新定义,对教师的职业要求将全面更新。

之前老师要求学生:识记、理解、应用。

现在老师必须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素养培育、心理干预、人格塑造

挑战二:受教育者的转变

学习软件设计家马克普连斯基(Marc prensky)于2001年提出“数字原生代”和“数字移民”概念,意思是80后甚至再年轻些的这代人,一出生就面临着一个无所不在的网络世界,数字化生存是他们从小就开始的生存方式。

数字原生代,人才培养对象显示出不同特点:个性化和差异化。


他们更倾向于快速的、非线性的学习;依赖技术获取信息、开展社交活动和交流;善于迅速处理信息;对课程质量要求高,没有包容性。

美国青少年网络行为调查,2017年,美国常识媒体(Common Sense Media)发布全国调研报告显示:美国0-8岁的儿童平均每天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约为1.9至3.5小时。

中国儿童中心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19)》,抽样调查显示,无论是在上学日还是周末,中国儿童对于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都位列其校外时间分配的前三名。

儿童在上学日平均每天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长为43.24分钟,在周末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平均为96.27分钟。此外,乡镇农村儿童的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明显高于城市儿童。

挑战三:教学环境的智能化问题

无论国外国内,都在积极架设“智能教室”、积极开展信息化条件下的“智慧教室”研究和建设,大部分学校都已经实现了富媒体内容呈现、即时师生互动、学习情境感知、自适应教学服务等功能。

挑战四:教学内容的重塑问题

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改造传统的教学内容?

人工智能直接纳入教学内容,在中小学开设人工智能课程,怎么上?

基于学科融合的STEAM教育:STEM的进一步延伸。

2016年11月14日,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在其官网中指出:为了应对社会的挑战,芬兰将大规模开展“现象教学”,同时原有分科教学不会被废除。现象教学并非取代传统学科教学,而是鼓励学科整合与跨学科学习,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交叉。

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2017),将人工智能课程纳入我国中小学教学内容。

挑战五:教学模式的创新问题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

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考试为中心。

新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效果为中心。

挑战六:教师专业发展问题

智能时代的教师能力体系建构:学科知识、教学方法、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编程教育将成为教师培养培训过程的必备内容。

教师驾驭智能技术的要求空前提高:智能助教、智能学伴、智能管理(AIO).......

人工智能教师课程前

人工智能教师采用互动动画来解释概念,提出一系列练习问题,以确定学生的能力水平。

课程中:

人工智能教师不断地评估学生的能力,以确保为他们提供最合适的教学内容;在学生对基础学习目标表现出强烈的理解之后,人工智能教师会转向更高层次的概念,以确保学生没有知识缺口;它还会对学生的需求做出反应,并在学生努力理解一个概念时提供额外的帮助;它允许家长通过在线互动的方式鼓励甚至奖励孩子。

教育必须面向未来,教师必须面向未来

社会需求,社会大环境,国家战略需求发生了变化,倒逼教育体系要发生系统变革,而不再是小修小补,这是中国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们讨论未来学校和未来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今天的学生和老师不生活在未来,未来的老师和学生将生活在过去。

——杜威

—完—

内容:百家号/向阳花开满山红  、华中师范大学

来源:智能观

整理编辑:邵旭

审核:盛森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