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有先生歷險記》知識點解析 烏有先生(虛擬人名,烏有,即“沒有”。本文中的“烏有先生”、“亡是公”和“子虛長者”都是虛擬人名,取其虛構之義)者,中山布衣(平民,普通百姓)也(“者……也”,判斷句的標誌,“者”表示提示性停頓,“也”表示判斷,二者均爲助詞)。年且七十(且,副詞,將近,將要),藝(種植)桑麻五穀以(“以”,連詞,表目的,可譯爲“來”)爲生(謀求、生計),不欲與俗人(庸俗的人)齒(動詞,並列),譭譽(毀謗和稱讚)不存(放,在)乎(介詞,相當於“於”)心,人以達士(通達事理的人)目(名詞作動詞,看待)之。海陽(山南水北稱“陽”,山北水南稱“陰”,這裏“海”是水,所以是“北面”的意思)亡是公(虛擬人名,“亡”通“無”;“是”,代詞,這個),高士(品德高尚的人)也,年七十有(通“又”,用在整數與零數之間,可不譯)三矣(助詞,表已然,可譯爲“了”),惟讀書是務(用“惟……是……”將賓語前置以強調賓語,相當於“惟務讀書”;務,動詞,致力於)。朝廷數(副詞,表頻率,譯爲“屢次”“多次”)授以官(介賓短語後置和省略賓語句,相當於“以官授之”),不拜(“拜”,官職任免升遷常用實詞,通常指“授予[官職]”,這裏是“上任”),曰:“邊鄙(邊遠小邑鎮,彭端叔《爲學》中“蜀之鄙有二僧”中的“鄙”與此同義)野人(與“朝”字相對。“在朝”指在朝廷爲官;“野人”,鄉間平民,這裏是謙稱自己),不足以(夠不上,沒能力)充(擔任)小吏。”公素(副詞,一向,向來)善(形容詞作動詞,“與……友善”“交好”。)先生,而相違(互相分別)期年(滿一年,整整一年,“期”讀“jī”)未之見已(否定句代詞作賓語時前置,“未之見”即“未見之”;已,通“矣”,表已然的助詞,可譯爲“了”),因(連詞,表因果,可譯爲“因而”)親赴(前往,趕到)中山訪焉(拜訪他。“焉”在這裏作代詞,代烏有先生)。 二叟(老頭子,這是對老年人的稱呼)相見大說(通“悅”,高興)。先生曰:“公自遐(遠)方來,僕(謙稱自己,可譯爲“我”)無以爲敬(“無以”,固定結構,可譯爲“沒有用來……的”;“爲敬”,表達敬意),然(錶轉折的連詞,可是,但是,然而)敝廬(我家。“敝”,表謙虛;“敝廬”相當於“寒舍”)頗(程度副詞,略微)蓄(儲備)薄釀(即薄酒,謙虛說法。淡酒),每(每當,常)朔望(農曆的初一和十五)則(就)自酌(獨自飲酒),今者(助詞,放在時間詞後,不譯)故人(老朋友)來,蓋(通“盍”,何)不飲諸(兼詞,兼代詞“之”和助詞“乎”,可譯爲“它呢”)?”於是相與(一同,一起)酣(暢快)飲,夜闌(“闌”,將盡,“夜闌”,天快亮了)而(轉折連詞,可是)興未盡也。翼日(第二天。翼,通“翌”,“翌年”則指第二年,相當於文言中的“明年”),先生復(再次)要(通“邀”,邀請)公飲,把酒(端着酒杯)論(評說)古今治亂(太平與混亂)事,意快甚(痛快極了),不覺已酩酊(大醉貌)醉矣。薄莫(傍晚。“薄”,動詞,“迫近”之意;“莫”通“暮”,晚上。),先生酒釋(酒意消除),而(轉折連詞,可是)公猶(還)僵臥,氣息惙然(氣息微弱的樣子),呼之不醒,大驚,延(延請)鄰醫脈之(爲他把脈診斷。“脈”,名詞作動詞,把脈;“脈之”這是名詞的“爲動用法”)。醫曰:“殆矣(危險啦!“殆”,危險)!微(無,有假設意味,可譯爲“如果沒有”)司命(古人稱冥間掌管人生死大權的神),孰能生之(使之生,即救活他。“生”,動詞的使動用法)?愚(謙稱,可譯爲“我”)無所(固定結構,可譯爲“沒有……的[地方]”)用其(代詞,代醫生自己)技(醫術)矣。”先生靡(指示代詞中的“無指代詞”:作主語時,通常譯爲“沒有誰”;這裏作定語,譯爲“沒有什麼”)計(辦法)不施(用),迄(最終)無效,益(越發,更加)恐。 先生與老妻計(商議)曰:“故人過(拜訪)我而死焉(兼詞,相當於“於此”,譯爲“在這裏”),無乃不可乎(“無乃……乎[邪、耶、與、歟]”,固定結構,表推測,可譯爲“恐怕[莫非]……吧”)!雅(平日,向來)聞百里外山中有子虛長者,世操(從事)醫術,人咸(都)以今之扁鵲稱之。誠(如果)能速(請)之來,則(連詞,表假設關係,可譯爲“那麼”)庶幾(表推測)白骨可肉矣(起死回生的形象說法。“肉”名詞用作動詞,長肉)。惟(副詞,只是)路險,家無可遣者(“無……者”,沒有……的人),奈之何!(“奈……何”,固定結構,可譯爲“拿……怎麼辦”)”老妻曰:“雖然(固定結構,表假設關係可譯爲“即使這樣”),終(終究)當(一定)有以活之(“有以……”,固定結構,可譯爲“有用來……的[辦法]”;“活之”,使之活,“活”是動詞的使動用法)。妾(婦女自稱)謂(認爲)坐視(坐着看,表示不採取辦法而等待觀望)故人死,是(指示代詞,指代“坐視故人死”這件事)倍(通“背”,違背)義爾(通“耳”,相當於“而已”),竊(謙詞,可譯爲“個人”或“私下裏”)爲君不取(認爲您不應該採取這種做法)也。夫(句首語氣詞,又稱“發語詞”,通常表示後面要進行議論;也可表後面將另提一事)敗義(損害道義)以(連詞,表並列)負(辜負,對不起)友,君子之所恥(感到恥辱的事。“所”加動詞組成名詞性短語,意爲“……的事情”)。孰若(哪裏比得上,怎麼比得上)冒死以(連詞,表目的,可不譯)救之?”先生然之(覺得妻子的話正確。“然”,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認爲對),曰:“卿(尊稱,可譯爲“您”)言甚(程度副詞,極,很)副(相稱,符合)吾意,苟(如果)能活之,何愛(吝惜)此身?縱(即使)有禍(禍患,災禍),固(本來)當不辭(推辭)也。”遂屬(通“囑”,吩咐)老妻護公,而躬自(親自)策(名詞作動詞,用鞭子子抽打)驢夜(名詞作狀語,在夜裏,連夜)馳之(動詞,前往,趕往)山中。 時(當時,正值)六月晦(農曆月末那一天),手信(通“伸”)而指弗見,窺步(窺,通“跬”。古時的半步,現在的一步;步,古時的一步,現在的兩步)難行,至中夜(半夜,古時又稱“夜分”“子時”,相當於現在的頭天23:00到第二天1:00),道未及(不到)半。未幾(時間詞,不久,沒過多久),密雲蔽(遮蔽)空,雷電(閃電)交加。先生欲投村落(村莊)辟(通“避”,躲避)焉(代詞,指雨),叩(敲)門而人皆弗之內(否定句代詞賓語前置,相當於“弗內之”;“內”通“納”)。方(正在)躊躇(猶豫,徘徊)間(時),雨暴(突然)至。旋(馬上)憶及曩昔(以前,先前)嘗(曾經)過此,村外有一蘭若(梵語音譯詞,指寺廟),遂(連詞,表承接,譯爲“於是”)借電光覓得(找到)之(代詞,代“蘭若”)。入其(指示代詞,那,“登其陛”中的“其”與此同)門,登其陛(臺階),見殿扉(門扇)虛掩(半開),有小隙(縫隙),將(打算,將要)入。倏然(突然)迅雷(指與閃電相隔時間極短的雷聲)大作(響起),電光燁燁(形容閃電閃耀的樣子,讀yè),洞燭(清清楚楚地照着。“洞”,清楚,透徹;“燭”,名詞用作動詞,照)殿堂,則(順承連詞,就)見一縊(上吊)婦縣(通“懸”,掛)樑柱間,被髮詘頸(形容縊婦吊死時的樣子:“被”通“披”,披散着;“詘”通“屈”,指身體某些部位的彎曲,這裏是頭被繩子吊來上仰而後頸縮短的樣子),狀(樣子)甚(程度副詞,很,非常)慘。先生卒(通“猝”,猛然)驚,還(通“旋”,轉身)走(古今異義詞,指“跑”)宇(屋檐)下,心猶(還)悸([心]跳)焉(助詞,表陳述,不譯)。俄(不一會兒)見寺門大辟(開),一女鬼躍擲(形容縱身而跳的樣子)而入,驚雷破(使動用法,使……破,打破)壁,電閃不絕(斷)。先生自念(暗自忖思):得無縊婦爲之與(“得無……與”,表推斷揣測的固定結構,可譯爲“恐怕是(莫非是、該不是)……吧”,《聊齋志異"促織》有“得無教我獵蟲所耶”句:皆可作爲旁例)?於電光下孰(通“熟”,仔細)視之,則(就)女鬼滿面血污,抱一死嬰,且顧且號(“且……且……”,可譯爲“一邊……一邊……”;“顧”,回頭看;有聲無淚稱爲“號”),若有奇冤而(轉折連詞,卻)無所訴者(“若……者”,可譯爲“像……似的”;“無所”,固定結構,可譯爲“沒有……的地方”或者“沒有地方可……”;“訴”,控訴,申述)。先生馮(通“憑”,憑靠)驢伏(趴下),屏(壓抑,控制)息(呼吸)不敢少(稍微)動。已而(不久,不一會兒),驢驚鳴,女鬼覺(察覺,發覺)之(代詞,指烏有先生和驢),怒目(名作動,看着)先生,欲進復(又)卻(後退)者三( “三”通常是虛指多,而非實數;如直譯,可譯爲“……的情況有多次”)。先生膽素(向來)壯(大),自思:人言遇鬼則(就)死,死亦(也)不過爲鬼耳( “而已”或“罷了”),何懼爲(“何[以]……爲”,表反問的固定結構,可譯爲“要……幹什麼那?”或“哪裏用得着……呢?”)?遂執(持,拿)策(鞭子)厲聲(高聲)曰:“女鬼邪,抑人邪?”(“女”通“汝”,“你”;“邪”通“耶”,疑問語氣助詞。“……邪,抑……邪”,選擇問句的常見句式,譯爲“是……呢,還是……呢?”)女鬼悽然(形容絕望而悽慘)長嘯(長聲吼叫),森然(陰森恐怖的樣子)欲搏(擊打)之。先生毛髮(頭髮)上指(豎起),急擊之以策(介賓短語後置,相當於“以策擊之”),中(擊中)鬼首(頭),立僕(讀pū,向前倒下;向後倒叫“偃”)。乃(連詞,於是)引(拉)驢奔寺外,疾(形容詞,快)馳(本義爲騎馬飛奔,這裏指騎驢飛奔)而(連詞,表修飾關係,不譯)去(離去,跑開)。 質明(天剛亮)始霽(雨[雪]後天氣放晴),罷甚(“罷”通“疲”),然念及(考慮到)亡是公存亡莫卜(生死不明。卜,知道),欲蚤(通“早”)至山中,不敢息。逾午(過了午時。古時用十二地支紀時,把一天分爲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又將一個時辰分爲“上時刻”和“下時刻”,均相當於現在的一個“小時”。午時,相當於現在的11:00—13:00[指地方時間]),始(才)入山,山口有茅店,詢之(詢,諮詢,打聽;“之”,代詞,代子虛長者的情況,從後文看是打聽住地),知長者居山之陰(山北水南稱“陰”,這裏是山,當指北面),而連山縱橫(多貌),略無(毫無,全無)闕(通“缺”)處,遂(連詞,於是)以(介詞,把)驢寄(寄存)逆旅(旅店)主人家而徒焉(徒步行走。焉,陳述語氣助詞,可不譯)。山行(沿着山路走)十里許(用在數量詞後表約數,可譯爲“左右”。),忽聞叢林中一聲呼哨,斯須(時間詞,很快,即刻)而(順承連詞,就)強人(指強盜)列陳(擺開陣勢。“陳”通“陣”)阻(阻擋)於前,爲首者龐然(形容高大的樣子)修偉(高大健壯;修,長),黑面多鬚。從(跟隨在後)者無慮(表估計,譯爲“大約”“總共”)數(幾)十騎(念jì。一人一馬叫“騎”),而步卒(步行的士兵)百餘繼其後,皆(都)被(通“披”,穿着)甲(鎧甲。戴在頭上的叫“盔”)執兵(武器,兵器)。其(其中)一吼曰:“大王在,胡(疑問副詞,問原因,譯爲“爲什麼”)不跪!”先生趨避不及,遂(副詞,最終)就禽(被捉住了。“禽”通“擒”,抓獲)。爲首者下馬坐巨石上,兩展(伸直)其足,案(通“按”)劍瞋目,聲如乳虎(小老虎,一說育子的母虎),曰:“汝來前!孤(帝王自稱,這裏是山大王自稱),山主也。據(佔據)山稱雄,爾來(從那以來。爾,指示代詞,譯爲“這”或“那”)十餘載(年)矣,官軍不敢犯孤境(侵犯我的地盤)。爾(第二人稱代詞,你)何物狂夫(相當於“何狂物夫”,全句大致可譯爲“你是哪來的狂妄之徒?”“物”與“夫”同義,都是“人”的意思,如“待人接物”、“恃才傲物”中的“物”即此義),擅入吾寨,其(表反問,可譯爲“難道”)欲血(名詞的使動用法:使……染上血)孤刀乎!” 先生蛇行匍匐以進(像蛇一樣在地上爬着前進。“蛇”,名詞作狀語:“像蛇一樣”),跽(指“長跪”,跪着時臀部離開腳後跟)而泣曰:“請(敬辭,用在說話人自己動作之前,可譯爲“請讓我”“請允許我”之類)訴(申訴,說明)之(代詞,代指誤闖山寨的前因後果),願(希望)大王垂(表敬副詞,用在聽話人動作前面,表示對方高高在上)聽。小人中山布衣也,友人病危,吾不忍坐視其死,入山詣(拜訪)子虛長者,以延(延續,延長)友人之命,倉皇(慌忙)不能擇路,是以(表因果關係的常用固定結構,“以是”的倒裝,相當於“以是”“以故”“是故”“故”的意義)誤入大寨,罪當(該當)死。身(自己)死固(副詞,原本)不足惜(不值得吝惜),特以不得延醫活友爲恨耳(“特……耳”,固定結構, “只是……罷了”,“特”還可換爲“但”、“徒”、“直”、“唯”、“第[弟]”等詞,意義不變。活,動詞的使動用法,“使……活”;“ 恨”,古今異義詞,遺憾。),惟(句首語氣助詞,含有“希望”的意味)大王哀之(可憐我,憐憫我。“哀”:悲憫,同情;“之”:活用爲第一人稱代詞,譯爲“我”)。”言已(止,完),涕(眼淚)如雨下。爲首者曰:“然則(既然如此,那麼……),君(尊稱,您義士也。”顧(回頭)謂(對……說)徒屬(古無表示複數的詞,常用“屬”、“類”、“輩”、“儕”[讀chái]、“倫”、“流”、“曹”、“等”等詞來表示,大致相當於“們”,準確講應該是“這些人”)曰:“殺義士,不祥(吉祥,吉利)莫(指示代詞中的無指代詞,可譯作“沒有什麼[事]”)大焉(比這更大。“焉”,兼詞,兼介詞“於”[此處表比較,譯作“比”]和代詞“此”)。釋(放)之,以成(成全,使完成)其志(他的心願),且(表遞進的連詞,並且)勸(勉勵,激勵)好義者!”又謂先生曰:“吾等雖(連詞,雖然)嘯聚(召集,聚集)山林,非草寇(一般強盜)之比(同類),君勿(否定副詞,別,不要)懼。子虛長者,仁(仁慈)人也,居山之陰,君須躋(登,讀jī)山之顛(通“巔”,山頂)而(連詞,表順承)北下,始(才)得(能夠)至其家。速(趕快)詣之(去找他),以(連詞,以便)救乃(第二人稱代詞譯爲“你的”)友;然長者每(副詞,常常)採藥於千山萬壑間,吾輩亦鮮(少,讀xiǎn)遇之,虞(擔心)君不得見耳。”先生再拜(拜兩拜,古人的一種禮節)致謝(表示謝意)而後去。 進(往前走),山益(越發,更加)深,失(迷失)路。先生緣鳥道(順着高峻無路處往上爬;緣,沿;“鳥道”,喻指高山無人行走只有鳥能飛過之處),披(分開,拔開)荊棘,援(攀)藤葛,履(名詞用作動詞,踩)流石,涉(趟水過河)溪澗;越(翻越)絕壁(陡峭的山壁),登之彌高,行之彌遠(“彌[愈、越]……彌[愈、越]……”連鎖關係的固定結構,現在通常只說“越……越……”),力竭(用盡)而未克(能夠)上。忽見虎跡(足跡,腳印),大如升(古代容量單位,十鬥爲一升),少頃(時間詞,不一會兒)聞巨嘯(吼叫聲),四山響(古今異義詞,名詞,譯爲“回聲”)震,林泉戰栗(通“慄”,顫抖,)。聲裁(通“才”,剛剛。《促織》中有“手裁舉,則又超忽而躍”之句)止,而餒(飢餓)虎見(通“現”,出現)於林莽(樹林和草叢)間,眈眈(貪婪而兇狠地看着的樣子)相向(對着他。“相”本是副詞,這裏偏指一方,有代詞意味,可譯爲“他”,代烏有先生)。先生自分(料想)必死,嘆曰:“不意(“意”,料想)今乃(竟然)捐(棄,丟棄。與現在的“捐獻”不同)軀(軀殼,身體)此獸之口!” 方瞑(閉)目俟(等)死,聞虎慘叫,怪(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爲怪”)而視之,蓋(句首語氣助詞,原來)一矢(箭)已貫(射穿)其喉矣。尋(不一會兒)見一長者挾弓立崖上,衣(名作動,穿)短褐,著草履,不冠(名作動,戴帽子)不襪(名作動,穿襪子),鬚眉悉(全都)白,顏色(古今異義,臉色)如丹(名詞,硃砂),儼然(很像的樣子)類(類似,像)仙人。先生趣(通“趨”,小跑)而前(名詞作動詞,走上前去),拜謁(yè,參見)長者,不敢慢(怠慢)。長者詰(問)曰:“若(你)何爲者(幹什麼的,“爲何者”的倒裝,問句中代詞做賓語需要倒裝)也?奚自(疑問句代詞賓語前置,相當於“自奚”,譯爲“來自何處”)?何所之(賓語前置,相當於“之何所”,譯爲“到哪裏去”)?”先生具(詳細地,一五一十地)白(告知,陳述)所以(固定結構,譯爲“……的原因”)及所從來(固定結構“所+介詞+動詞”,可譯爲“從哪裏來的”)。長者笑曰:“子虛者,吾之氏(本義爲“姓”,這裏指“名”)也。寒舍在邇(本義是形容詞“近”,這裏作名詞,“近處”),不可不入。”遂引(帶領)至其家,殺雞爲黍以食(作動詞,“給……吃”;讀sì)之。先生請(請求)曰:“事迫(緊迫,急迫)矣!乞(求)長者速(趕快)往,冀(希望)有萬一(萬分之一)之望(希望)。不者(如果不快去。“不”通“否”),時不逮(來不及。)矣。”長者詢(詢問,打聽)曰:“病者孰與(表比較的固定結構,譯爲“與……相比,哪個……”)君少長?”曰:“長僕四歲(倒裝兼省略介詞句,相當於“於僕長四歲”,於,介詞,譯爲“比”)。”又問病狀(狀況,情形,情況),曰:“毋庸(不用)憂!旦日(明天),吾當(一定)與君具(通“俱”,副詞,一同,一起)往。”先生言路險,恐遲滯(延遲,耽誤)時日。長者曰:“後山有坦途,抵(到達)中山,第半日耳(“第……耳”,固定結構,譯爲“只不過……罷了”。第,副詞,在文言中與“徒”、“但”、“僅”、“直”、“唯”同義;有時“第”也寫作“弟”)。”侵晨(凌晨),遂攜藥囊乘(騎。讀chéng)健驢與先生同行。無何(時間詞,不久),至山口,先生取己驢與長者並(一齊)驅而循大道(沿着大路策驢飛奔)。 二叟同行,途經鄉(通“向”,先前,從前)所入蘭若,先生因述遇鬼事,指示(古今同形異義詞。指着[寺廟]給[他]看)曰:“此寺,吾之所遇鬼(遇見鬼的地方)也。予當死之矣。”長者笑曰:“嘻(嘆詞,表示驚奇)!先生不亦惑乎(“不亦……乎”,固定結構,譯爲“不也太……嗎”;“惑”糊塗)!鬼神者,心之幻景(通“影”)耳( “而已”或“罷了”),安(怎麼)能受(通“授”,給,施加)人禍!足下(尊稱,您)知(通“智”)者,曷爲(介詞賓語前置,相當於“爲曷”,譯爲“爲什麼”)信此哉(表疑問的助詞,譯爲“呢”)?”適(恰好)寺旁有田父(念fǔ,古時對老年男子的稱呼;“田父”,農夫)五六人,輟(停止)耕坐隴(通“壟”,田埂)上。長者偕(作動詞,可譯爲“陪同”)先生就(靠近)而問焉,並述向(先前)之所見。田父掩口胡盧(形容笑聲)而笑,曰:“君誤矣!彼縊婦者,吾村王氏妾(小妾,側庶,俗稱“小老婆”)也,不爲惡姑(對丈夫的媽媽的稱呼,俗稱“婆婆”)、嫡婦(正妻,與“庶”[俗稱“偏房”]相對)所容而自經(上吊自殺。“經”,動詞,上吊)焉(兼詞,譯爲“在那裏”)。子(尊稱,您)所見女鬼者,吾村李氏婦也(“者……也……”,判斷句的標誌)。家素(向來)貧,今歲饑(荒年歉收),賦斂(賦稅)又重,衣食不給(讀jǐ,足夠,豐足),夫(丈夫)新(新近,剛剛)喪(死),其子昨又夭(夭折,短命而死)矣。婦搶呼(頭撞地口呼天,形容悲痛欲絕的樣子。“搶”念qiāng)欲絕,悲極(到極點)而入邪魔,夜半病作,發(打開,挖開)其子之墳取屍以(連詞,表順承,可不譯)歸。自言其首爲寺鬼所傷(“爲……所”,表被動)。君無問,何由(介詞賓語前置,相當於“由何”,譯爲“從哪裏”“憑什麼”、“怎麼”)知其(代詞,代“李氏婦爲寺鬼所傷”這件事)乃(副詞,用在判斷句謂語前以加強語氣)先生爲(作名詞,做的(事),乾的)也。”言已(說完),皆大笑。 及反(通“返”),亡是公猶(副詞,還)未醒。長者診之(爲動用法,譯爲“爲他診斷〔病情〕”),曰:“是非疾也(否定性判斷句。“是”,指示代詞,譯爲“這”;“非”副詞,表否定;疾,文言中指小病,與現代漢語中的“疾”表重病不同[注意:“病”在文言中表示“重病”]),困於酒(被動句,即“爲酒所困”)耳(表限止的語氣助詞,譯爲“[只不過]……罷了”)。酒出中山,一醉千日。若習(習慣,經常)飲之,故無異(異常);此翁,他鄉客,安能勝此杯杓也?”(“安能……”,表反問,譯爲“怎麼能夠……呢?”;“勝”,禁得起;“杯杓”,酒杯和杓子。借指飲酒)取針刺血(古代的一種治病方法,用針或其他尖銳硬物刺破皮膚,使血流出來,從而在這種刺痛中刺激神經,引起身體的應急反應,從而達到治病的目的)數處,又然艾炙之(“然”通“燃”,動詞的使動用法,“燃艾”,即“使艾燃”;也可譯爲“點燃”。“艾”,一種草藥,通常於端午節時採摘來插在門上,等它枯乾後團成米團狀等用。治病時將它點燃,呈陰火狀態,靠近病者相關穴位炙烤以刺激相關神經,從而達到治病的目的,這種方法叫“灸”)。須臾(很快,片刻),公覺(古今異義詞,意思是“醒”),謝(感謝)曰:“蒙(承蒙)長者生我(“生”,使動用法;“生我”即“使我生”,意即“救活我”),再造之功(“再造”,即“再生”;“功”,功德,恩德)也,惡(疑問副詞,怎麼;讀wū)能報?”長者曰:“公本(本來)無疾,老朽(老年人謙稱自己)何功之有(賓語前置句,“有何功”的倒裝;“之”,助詞,賓語前置的標誌,不譯)?”先生以金帛奉(送)長者,辭(推辭,拒絕)不受,曰:“吾家世業醫(以醫療爲職業;“業”,名詞的意動用法,譯爲“以……爲職業”),止濟世活人耳,何以金帛爲(“何以……爲”,固定結構,“要……做什麼呢”或“哪裏用得着……呢”)?余(第一人稱代詞,我)豈(表反問的語氣副詞,難道)好貨(愛財,貪財)賈(gǚ,商人)哉(表反問的語氣助詞,可譯爲“嗎”)?”遺(留下,念yí;也可講成“贈送”,念wèi)藥數劑(量詞,相當於現在的“付”),不索(要,索取)直(通“值”,這裏指藥錢)而(表順承關係的連詞,可譯爲“就”)去(離開)。亡是公復(副詞,又,再)留兼旬(時間詞:一“旬”是10天,“兼”即“倍”,所以,“兼旬”指20天)而後別,惟(副詞,只不過)不敢縱(放縱,不加控制)飲矣。 字詞句分析 人稱詞 1.公自遐方來,僕無以爲敬◆公,您,敬稱;僕,謙稱,我。 2.卿言甚副吾意◆卿,愛稱,你。吾,我。 3.愚無所用其技矣◆愚,謙詞,我。 4.女鬼邪,抑人邪◆女,通汝,你。 5.大王在,胡不跪◆大王,敬稱,古時稱諸侯,後來也稱佔山爲王的首領。 6.官軍不敢犯孤境◆孤,古代君王專用的謙稱,這裏是山大王的自稱。 7.爾何物狂夫◆爾,你。 8.小人中山布衣也◆小人,謙稱,我,多用於平民對官吏、下屬對上司的自稱。 9.君義士也◆君,您,敬稱。 10.吾輩亦鮮遇之◆吾輩,我等,我們。之,他,指子虛長者。 11.予當死之矣◆予,我。 12.子所見女鬼者◆子,您,對男子的敬稱。 13.若習飲之,故無異◆若,你。 14.老朽何功之有◆老朽,老人自己的謙稱。 15.余豈好貨賈哉◆余,我。 通假字 1.海陽亡是公,高士也( ) 2.而相違期年未之見已( ) 3.二叟相見大說( ) 4.然敝廬頗畜薄釀( ) 5.今者故人來,蓋共飲諸( ) 6.翼日,先生復要公飲( ) 7.不覺以酩酊醉矣( ) 8.薄莫,先生酒解( ) 9.妾謂坐視故人死,是倍義爾( ) 10.遂屬老妻護公( ) 11.手信而指弗見,窺步難行( ) 12.先生欲投村落闢焉,而人皆弗之內( ) 13.則見一縊婦縣樑柱間,被髮詘頸( ) 14.先生卒驚,還走宇下( ) 15.得無縊婦爲之與( ) 16.於電光下孰視之( ) 17.若有奇冤而無所者( ) 18.先生馮驢伏( ) 19.質明始霽,罷甚( ) 20.欲蚤至山中,不敢息( ) 21.而連山縱橫,略無闕處( ) 22.斯須而強人列陳阻於前( ) 23.案劍瞋目,聲如乳虎( ) 24.君須躋山之顛而北下( ) 25.聲裁止,而餓虎見於林莽間( ) 26.先生趣而前( ) 27.不者,時不逮矣( ) 28.塗經鄉所入蘭若( ) 29.鬼神者,心之幻景耳,安能受人禍( ) 30.足下知者,曷爲信此哉( ) 31.輟耕坐隴上( ) 32.及反,亡是公猶未醒( ) 33.又然艾灸之( ) 34.不索直而去( ) 答案: 1、亡,通“無”,沒有。 2、已,通“矣”。 3說,通“悅”,開心。 4、畜,通“蓄”,儲存。 5、蓋,通“盍”。 6、翼,通“翌”第二;要,通“邀”,邀請。 7、以,通“已”,已經。 8、莫,通“暮”,傍晚。 9倍,通“背”,違背;爾,通“耳”。 10、屬,通“囑”,囑咐。 11、信,通“伸”,伸手;窺,通“跬”,半步。 12、闢,通“避”,躲避;內,通“納”,接納。 13、縣,通“懸”,懸掛;被,通“披”,披着;詘,通“曲”,彎曲。 14、卒,通“猝”,突然;還,通“旋”,轉身。 15、與,通“歟”。 16、孰,通“熟”,仔細。 17、所,通“訴”,告訴。 18、馮,通“憑”,憑藉。 19、罷,通“疲”,疲勞。 20、蚤,通“早”,早早地。 21、闕,通“缺”,缺口。 22、陳,通“陣”,行陣。 23、案,通“按”,按住。 24、顛,通“巔”,山巔。 25、裁,通“才”,剛纔;見,通“現”,出現。 26、趣,通“趨”。 27、不,通“否”。 28、塗,通“途”,途中;鄉,通“向”,以前。 29、景,通“影”,影子;受,通“授”授予。 30、知,通“智”,智慧。 31、隴,通“壟”,田埂。 32、反,通“返”,返回。 33、然,通“燃”,點燃。 34、直,通“值”,價值。 詞性活用 1.不欲與俗人齒◆齒,名詞用如動詞,並列。 2.人以達士目之◆目,名詞用如動詞,看待。 3.公素善先生◆善,形容詞用如動詞,交好,與交好。 4.延鄰醫脈之◆脈,名詞用如動詞,診脈,摸脈。 5.微司命,孰能生之◆生,不及物動詞用如使動詞,使……生,救活。 6.則庶幾白骨可肉矣◆肉,名詞用如動詞,長上肉。 7.先生然之◆然,形容詞用如意動詞,認爲對。 8.苟能活之,何愛此身◆活,不及物動詞用如使動詞。 9.而躬自策驢夜馳之山中◆策,名詞用如動詞,鞭打。 10.洞燭殿堂◆燭,名詞用如動詞,照。 11.其欲血孤刀乎◆血,名詞用如動詞,血染。 12.履流石,涉溪澗◆履,名詞用如動詞,踩。 13.衣短褐,著草履,不冠不襪◆衣、冠、襪,均爲名詞用如動詞,衣,穿;冠,戴帽子;襪,穿襪子。 14.先生具白所以及所從來◆白,形容詞用如動詞,稟告,陳說。 15.殺雞爲黍以食之◆食,讀sì,供給……吃,使……吃。 16.予當死之矣◆死,爲動用法,爲(之而)死。 17.吾家世業醫◆世,名詞作狀語;業,名詞用如動詞。 時間詞語 1、期年:一週年。 2、朔:陰曆每月初一。 3、望:陰曆每月十五日。 4、晦:陰曆每月最後一天。 5、今者:現在。 6、中夜:半夜。 7、夜闌:夜將盡。 8、翼日:明天,次日。 9、薄莫:傍晚。 10、未幾:不久。 11、曩昔:從前。 12、旋: 隨即,不久。 13、俄:一會兒。 14、已而:隨後,接着,不久。 15、質明:天亮時。 16、逾午:過午。 17、斯須:一會兒。 18、爾來:從那時以來。 19、少頃:一會兒。 20、尋:隨即,不久。 21、旦日:明日。 22、侵晨:凌晨,天矇矇亮。 23、無何:沒有多久。 24、須臾:一會兒,片刻。 25、兼旬:二十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