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個別藥農誤解“桂枝去皮” 之意

 jiezhukuaile 2020-04-03
欢迎移步论坛交流
www.chengjitang.org

【原贴正文】

廣西玉林地區,有個別藥農將桂樹粗枝之樹皮完全削掉(見上圖),把木心作桂枝出售,這做法可能是他們對古籍中“桂枝去皮” 有所誤解。

“桂枝去皮”一詞最早見于宋代林億編修之張仲景著作中(見上圖),千年的迷團從此產生;桂枝去的是什麼皮?

今日於一些可見的資料上試作淺析,並以時間次序排列出桂類藥的歷史名稱及入藥部位:

西元前168年:馬王堆1號墓主人下葬,陪葬品中有一塊桂皮,板狀,已去外粗皮。

西元前32—西元5年間:《神農本草經》曰:菌桂,味辛、……牡桂,味辛。

西元219年:張仲景逝世。

西元276年—324年:郭璞《爾雅》曰:今南人呼桂厚皮者為木桂。

西元311年:葛洪《肘後方》曰;牡桂,桂去皮。

西元473年:陳延之《小品方》曰:桂肉。

西元756年;日本東大寺接受中國贈品記錄冊上,載有桂心的名稱,其實物至今仍保存在院內,有板狀及管狀,全部是桂皮去掉了外粗皮。

西元1068—1077年:宋代林億奉旨重編《傷寒論》、《金匱玉函經》、《金匱要略》等,統一將桂類藥定為“桂枝”名,並注明“去皮”,其所去之皮為外粗皮,源自桂主幹樹皮,即今日之肉桂。當時桂枝、桂心、桂皮三名混用,實際是同一物桂皮。故林億所言之“桂枝去皮” ,是將桂皮削去外粗皮(木栓层)。

我們今天所用的桂枝是嫩枝連皮,它與肉桂自清代起已分家各自建功,桂枝在上親天,通陽化氣和營衛。肉桂在下親地,暖水養龍消陰翳。


【去年今日】

北五味子晾晒,多图,可见不同成熟度的五味子

小编:李强


申明:本公众号发布的文章均来自“承继堂中医中药论坛”,内容可能包括发帖正文和精彩回帖。微信文章的作者项为楼主的论坛ID;若发帖正文里注明转载或精贴抢救等,并明确原作者姓名或ID,则文章的作者项为原作者姓名或ID。文章的观点及版权归楼主或原创作者以及回帖者所有。微信文章的原创申明为公众号行为,表明此贴发表在“承继堂中医中药论坛”。若文章内容给您造成困扰,请联系小编(微信号:Yi_Zuo)。欢迎转载,请联系作者或小编。欢迎登录论坛交流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