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政信信托违约为什么不用过于担心?

 啥冬冬 2020-04-03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立信而托

在信托的投资领域里,政府项目可能是投资人一直都绕不开的话题,信托投资领域一般分为房地产、政信类、工商企业类,以及近几年兴起的消费金融类。

01 政信项目不会存在最终风险

回顾市场表现,18、19年在民企违约潮不断、地产调控加码、资金池规模严控、消费金融刚兴起还没经历过市场验证的背景下,政信信托依旧是整个市场里最耀眼的那颗星,也许有的投资人会认为,政信项目也有违约,但我依旧认为,政信是过往投资违约案例里还款意愿最强,最具偿债能力的。根据过往违约的案例来看目前只是存在流动性风险,不存在兑付风险。兑付风险主要指的是无法偿还的债务,可以对债务单位进行破产重组,按照公司法的法律法规进行清算。但是政府平台不同于一般性企业,更多的是参与公益性项目建设,所以政府平台破产目前只存在理论层面。

02 正确理解政信项目的形成

一般我们说的政信项目指的是以当地政府设立投融资平台为交易对手的项目,融资平台是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承担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功能,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具体来讲就是当地的市区县级别的城投公司,城投公司的业务类型主要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整理与开发、公共事业(具体来说包括水、电、煤气等服务)国有资产运营、棚改、园区开发等6类公益类项目,所以我们看到市面上的政信类项目都是以这些负责不同业务类型的城投公司融资的项目。

所以,城投是地产政府为了筹资开发建设而组建的公司,服务对象也是地方政府,本质上与地方政府职能部门没有太大区别,仅仅是套了一个企业身份,实操层面城投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也都是地方政府直接任命,往往和地方政府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背后涵盖的是政府信用,也就是市场普遍提及的城投信仰。

03 政信项目违约后的处理方式

当一个地方政府平台发生违约后,当地政府会很重视,因为会影响到金融市场对其再评估,成本太高,不利于当地发展。从过往案例来看,违约后当地政府态度积极,不会形成半死不活的局面,处理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包括上级政府资金调配、出让政府股权以及经营性国有资产权益等,但是核心处理的方式依然是银行债务置换、滚动偿还的模式,以时间换取空间。

中央的政策也是松紧结合,一方面保证适当的融资需求,以防地方政府的金融风险恶化。另一方面经济依然有下行压力,基建仍是稳定经济的重要手段,当然也不会无限滚动下去。

所以城投会不会真的破产其实就很容易回答,似想真的破产全国到处基础设施烂尾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会坐视不管吗?另外,中央出台的城投公司破产只不过是虚晃一枪,目的是为了遏制住地方债务的蔓延,实际上不用过于担心。

04 如何选择优质政信项目  

1.我们在选择项目方面尽量选择做基础设施代建、土地开发整理等业务的传统城投,这类项目是公益类项目,与政府的关系会更紧密,信仰更强。其次是水电气港口码头等公用类项目,因为这类项目可以产生部分经营收入,存在市场化运作,和政府关系稍逊一筹。

2.区域上宁可选择经济发达的弱城投,也不选择经济落后的好城投,一方面是因经济发达地区参与融资市场时间较长,存量规模大,出了负面事件需付出高的成本,所以出负面概率小。另一方面即便发生了兑付风险,经济发达地区的自身造血能力较强,一般是区域联动,处理周期会更短。当然选择经济发达的好城投就更好了,不过少之又少。

3.抵押方面城投项目作用不大,不需要过于看重,因为处理抵押物需要起诉拍卖,金融机构不会去起诉城投和政府作对,比较实际的方式是协商展期,前面说到城投破产的概率也微乎其微,所以处理抵押物只停留在纸面上,没有太大实操性。担保方面区县级平台最好绑定市级平台,市级平台一般都是同级平台互保,这个比较好判定。

最后总结:

选择城投类项目的原因是基于对政府的信任,这是投资人和金融机构的共同信仰。特别是在目前复杂的背景下,这是与政府平台最为直接的联系。国在则政府在平台在资金安在;国兴则政府兴平台兴资金稳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