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单三点,让你找到真正想做的事情,发展自己的个体优势

 忈忎忍菍 2020-04-03

很多人对未来感到迷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找不到自己要做的事情。

他们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兴趣,也不清楚自己的能力优势,而目前的生活状态,仅仅是一种“应付式”的行为,对未来没有一个清晰的规划方向。

由于每天做的事情已经陷入一种“无方向”的重复劳动当中,浪费了很多时间,于是心里的迷茫感就变得越发强烈,到最后甚至对自己都感到麻木了。

你是不是这样的人呢?

固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把兴趣当饭吃。有人玩游戏能够月入十万,就算你也喜欢打游戏,也很难做出这样的成绩。在没有找到适合自己去做的事情之前,任何人都需要经历一段漫长的痛苦煎熬。

但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能够做什么,然后从中筛选出可行的操作方案,慢慢将这些事情变成自己的个体优势,这才算是正确的奋斗规划。

所以,如果你觉得现在的自己对未来感到一片空白,现在是时候要考虑一下,怎么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发展出自己的个体优势了。

以下三方面,就是你要着手改变的点。

简单三点,让你找到真正想做的事情,发展自己的个体优势

发展你的“可能自我”

想要对未来有一个清晰的规划方向,首要任务就是给自己做一个全面的分析。

根据人格心理学的定义,我们每个人有两个“自我”:

1,真实自我(true self),例如现在的你是或个性善良,或脾气暴躁,或情商低下,甚至是口才不好的人等;

2,可能自我(possible self),例如你可以变得口若悬河,外向奔放,有勇有谋,信心满满等;

这两个自我,构成了我们完整的人格特质。

当你对自己当前的性格、能力和思想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时,所得出来“可以做的事情”,都是基于“真实自我”所设想出来的方向。

问题是,如果按照这个方向给自己分析,这就会把我们的思考方向引到一个固化的范围里。

这也是为什么一些人,总是无法根据自身这些特质,找到自己适合工作的主要原因。因为他们一直以来只是从固化的自我当中,去分析自己

例如你是一个内向的人,所以你就觉得自己不适合做销售;或者你认为自己是一个从事文职的人,所以做不到互联网的工作。

这种思考方向的缺陷是,我们会错过“可能自我”的发展机会,埋没我们自身的潜在能力。

好比你没有烧菜做饭的经验,从这个“真实自我”出发,你就很自然地忽视去积累这方面的经历,那么你就无法发现自己有做厨师的潜质,然后拒绝去学习这方面的技能。

简单三点,让你找到真正想做的事情,发展自己的个体优势

当然,也许你会说,尽管我没有烧菜做饭的经验,但我本来就不喜欢也没有想过去做厨师,所以就算缺失这种经历,对我也没什么影响。

这种想法的确很符合逻辑,但是,如果你在很多事情上都缺失这种经历,同样地,你也很难发现自己喜欢去做什么事情了。

这就是那些不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的人,一直以来面对的困境。因为他们的“真实自我”经历太少了,很多事情都没有尝试过,从而导致他们很难从做的这些事情当中,启发到自己想去做什么事情。

例如我一个朋友,是学艺术设计的,一直都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每天只是上班下班。但有一次,她跟朋友一起去参加某个商业活动。这个商业活动,把不同的创业者聚合在一起,分享自己的创业经验。

当我这个朋友,看到不同的人,有农民,有公司高管,有普通打工仔,甚至还有大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创业项目,我朋友就从这个经历当中,醒悟到自己还有这么多事情可以去做而自己没有想到。

于是她最后辞职,创办自己的画室,教导别人画画,还用销售的手法把不同人画的画聚合起来,然后卖出去。

简单三点,让你找到真正想做的事情,发展自己的个体优势

这就是经历带给自己的改变,让“真实自我”朝着“可能自我”迈开了脚步。

想一想,一个内向自卑的人,又缺失相关的人生历练,那他能不能从这个特质当中,找到自己能够做的事情吗?

肯定不行。因为他已经长期困于这个固化的真实自我当中,久而久之,他只会有一种思维方式:我这样自卑内向的人,有什么事适合我去做呢?

然后给他提出意见,他就会拒绝说我这样不行,那样不行,这也做不了,那也不会做。

这种思维方式,就是建立在“真实自我”的框架上。很明显,这样的想法是很难帮助我们找到解决的答案的。

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更多的实践,增加自己的实际经历,从“可能自我”当中挖掘出更多的潜在能力,以此丰富我们的“真实自我”

简单三点,让你找到真正想做的事情,发展自己的个体优势

转变你当下的角色

我们的“真实自我”,会以一个“人格角色”的形态展现出来。

不管你现在是做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对它满不满意,如果你想更好地建立个体价值,你就要赋予这个角色更多的可能性,丰富这个角色的维度。

好比现在的你是一个自卑内向的人,一直以来跟别人相处的角色,都是沉默寡言,内敛被动。很明显,这个角色,无法让自己获得更好的发展。

现在你想要认识更多的朋友,扩展自己的社交圈,你不要以“真实自我”的角色去思考。你要改变思维模式,用“可能自我”的角色去思考这个问题。

因为建立在“真实自我”的思维模式,对于“认识更多朋友”构建出来的思考就是:

  • 没人喜欢我;
  • 我不会聊天;
  • 我不懂社交;
  • 我让人讨厌;

这种思维,会让你认识到朋友吗?当然不能。

这时,你就要构想出一个“可能自我”,然后以这个角色去思考答案。你的“可能自我”是什么样子呢?你可以给这个角色添加一些特质,如:

  • 为人自信大方;
  • 说话幽默风趣;
  • 待人友善真诚;

这个新角色,可以从你周遭的人或者喜欢的偶像当中寻找。只要你觉得这个角色符合自己的感觉,你就可以试着让这个角色塑造成你的“可能自我”。

简单三点,让你找到真正想做的事情,发展自己的个体优势

现在根据“可能自我”这个新角色去思考“认识更多朋友”这个问题,那么建构出来的思维就是:

做些什么事,才能够让别人喜欢呢?

怎么样,才能够让自己变得幽默风趣会聊天?

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会有哪些方法?

这些想法,都是从这个“自信大方、幽默风趣、待人友善”的角色构建出来的。

当你懂得如何塑造你的“可能自我”,你才有机会增加自己的实践,丰富自己的经历,然后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否则,你一直以旧有的角色,旧有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只会一直处于负面循环圈里,无法脱离。走不出这个死胡同,你自然很难找到适合自己做的事情。

举个例子。

我以前在香港读大学的时候,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总是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唯一做的比较好的事情,就只有待在家里看书和写文章。

但看书和写文章,是无法给自己带来稳定收入的,而我又不会做其他事情,怎么办呢?

这些思考,如同前文所说,都是建立在当时我那个“真实自我”之上。这种思维方式,压根无法解决我的问题。

于是我试着转变自己的角色,发展“可能的自我”。尽管我是一个内向的人,习惯沉默寡言,但我很想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很羡慕那些侃侃而谈口才很好的人。

这时,我不再从“真实自我”的角色出发,而是建立新的角色,构想出一个符合自身的新角色,发展“可能自我”。这个“可能自我”的特质,其中就包含“口才好”这一项。

为此,我主动参加学校辩论社团去锻炼自己,扩展我的实践经历。经过几次校际比赛之后,我居然成为辩论社的Leader,还派出去跟其他香港大学的辩论队比赛,争夺名次。

最终,我把“可能自我”,变成了“真实自我”。基于这个角色,回来内陆后,我就从事一份活动策划的工作。通过说话,跟不同的企业和商家倾谈合作,组织和统筹活动,协调不同的部门。

这个工作,如果换做是我以前那个内向沉默的“真实自我”,肯定做不来。但我通过转变自己的角色,发展“可能自我”,最终做到想做的工作。

至于写作,就成为我的业余爱好,我也把这个爱好做好,出版了两本书,让我的“真实自我”慢慢丰富起来了。

所以,通过发展“可能自我”,丰富自己的“真实自我”,你才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建立出自己的个体优势。

如果你确实不知道怎么做,可以问自己三个问题:

1,什么样的人,会让你有一种“很想成为他”的感觉?

2,有什么事你想去做,但碍于“真实自我”而做不了的?

3,你要变成一个什么角色,去做这些事才会更加容易?

思考这些问题,找到自己想要做的那个角色,发展“可能自我”,然后基于这个新的自我角色,你就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事了。

简单三点,让你找到真正想做的事情,发展自己的个体优势

主动给自己增加实践的机会

如前文所说,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做什么,就是因为他们缺少实践经历,无法真实的体会当中,找到喜欢做的事情。

好比你还没有去过外国,完全不知道生活在外国是什么样子,那么单凭想象,你是很难了解到那种生活在外国的真实感受。

既然不了解,那么“你是否适合在外国生活”这个问题,就无法获得一个解决了。

只有当你真正到过不同的地方,居住过一段时间,你才会对自己“生活在外国”有一个切身的经历。基于这个经历,你才能给自己准备好生活的一切所需。

这就是实践的用处。

待在一个固有的环境里,是无法让你接触到外界事物的。缺失这种接触的经历,你连自己喜欢什么都不知道。

简单三点,让你找到真正想做的事情,发展自己的个体优势

那么怎么增加这种实践呢?

第一,把自己代入到某种角色中去练习。

不管你想做什么,在你还不知道怎么去做之前,首先要问问自己:

如果我要把这件事做好,我要怎么发展“可能自我”,变成某个角色呢?

例如你不会做销售,不会创业,这时你就可以问自己这个问题。想要把销售做好,想要做好创业,应该要怎么改变自己当前的“真实自我”呢?什么样的角色才适合去做这些事?

然后按照这个角色,构建出“可能自我”,从日常生活练习起来。

例如练习销售,那么试着给朋友介绍最新的电影,或者说服朋友一起去旅游之类的,用“销售”的新角色去获得实践经验。

把自己当成一个销售员,做一些类似推销的事情,你就能够从中获得相应的体会和感受。通过对这些经历的反馈,你就能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

第二,先从“不讨厌”的事情做起。

刚开始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你可以先从做一些“不讨厌”的事情入手,积累经验。

有空的时候,主动找一些兼职工作,做一些之前从未做过的事情,扩展自己的舒适区,让自己了解到从事不同工作的感受。

很多时候,你找到自己喜欢去做某些事,往往都是在不经意之间发现。

第三,从自己擅长做的事情寻找。

问一问自己,你从小到大,比较擅长,或者做起来没那么吃力的事情,到底是什么呢?

例如你跟身边的人相比,你更容易跟别人沟通、打交道,那么这就是你擅长的区域,基于这一点,你可以做一些“人际交往”类的工作,例如销售。

但“销售”这种工作的类别是很宽广的,由于这是你擅长的事情,所以就算让你做其他类的“销售”工作,你适应起来不会有什么难度。诸如活动策划,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也会用到销售方面的技能。

只要你懂得从擅长的事情当中,扩展工作的展现形式,你肯定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种。

这时,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发展你的个体优势,也不是什么难事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