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再说你爱孩子,检查下就知道,可能你的孩子缺爱

 塞北观音萧银龙 2020-04-03

著名导演曹宝田有一部电影叫做《狗十三》,在上映以后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单纯快乐的女孩,由于父亲的再婚,逐渐对家庭产生了生疏感,最终成为了一个向现实低头的,世俗的成年人的心路和成长历程!

父亲用自己刻板,霸道的方式教育着女儿,却也因此拉开和女儿的距离,孩子不能感受到爱。

别再说你爱孩子,检查下就知道,可能你的孩子缺爱

孩子缺爱,在当代社会中,并不是个别现象。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在去年公布了一项调查数据,显示美国的95后,百分之四十的孩子都认为自己是缺爱的孩子。

缺爱也不是一个可以忽略的教育问题,因为有研究数据显示,问题孩子的根源是孩子缺爱。

别再说你爱孩子,检查下就知道,可能你的孩子缺爱

缺爱的本质

缺爱,字面意思很好理解,但是,背后却隐藏深层次的复杂的心理学现象:就是没有被周围的人认同,缺乏被认同感,是一种存在感的丧失。这种感觉被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卡伦·霍妮定义为是人类的'基本焦虑”。

人是群居动物,天性决定我们一定要存在于某种关系当中,一旦在这些关系中失去存在感,就会感觉伤心,沮丧!

缺爱,是当某些亲密关系的天枰产生了倾斜,存在感消失或者减弱。

别再说你爱孩子,检查下就知道,可能你的孩子缺爱

什么情况下孩子容易缺爱

常规理解下,如果说一个孩子缺爱,可能很多人认为这个孩子是单亲家庭,其实不然,就算富有的,大多人口家庭,也会造成孩子缺爱。缺爱的原因分为以下几种:

1、被亲人疏离或者遗弃的孩子

这种情况不单单指孩子缺少父母和看管人的照顾,还包括超生的孩子,被寄养的孩子,被遗弃的孤儿,单亲家庭的孩子,出生时机不对的孩子。

罗伯特博纳格在《缺爱》一书当中,提出孩子在家中的状况是决定孩子是否缺爱的主要因素之一。孤儿,聪明的孩子,笨拙的孩子,家中的老大和家中最小的孩子,每个人对于爱的感受都会不同。

比如家中的老小,可能会由于父母养育的孩子已经够多,没有经历再照顾她,对她的关注很少,孩子会感觉自己缺爱;缺爱的孩子也有可能是家中最优秀的那个孩子,因为父母的把精力放在了那个表现不好的孩子身上。

别再说你爱孩子,检查下就知道,可能你的孩子缺爱

在每个孩子心中,父母的爱总是有偏移的,但如果超过一定的范围,孩子就会在主观上把自己划定为是那种缺爱的孩子,是那种得不到亲人关注的孩子。

法语著名小说家乔治·西莫农,童年时期始终从母亲那里得不到该有的关注。

虽然他比弟弟帅,比弟弟优秀,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妈妈总是赞扬弟弟,而对小西莫农表现出冷漠,毫不在乎。

童年的缺爱让西莫农一直无法释怀,而且这种痛苦伴随其一生。

别再说你爱孩子,检查下就知道,可能你的孩子缺爱

2、被父母管教太多过于严厉的孩子

父母管教孩子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过于严厉,带给孩子的就不是爱而是约束。

著名作家王朔《在给女儿的书》中回忆了自己缺爱的童年。

王朔成长于军人家庭,父母管教孩子非严厉,一旦犯错就会用暴力方式进行约束。

王朔说:“我父亲打我的时候,一直打我打到他打不动。”

王朔认为妈妈对他没有真正的爱,如果说有,那就是永远让他行为端正,一旦有偏颇,棍棒就是最好的教育工具。

童年的缺爱,也是王朔被称为'痞子'的原因吧。

别再说你爱孩子,检查下就知道,可能你的孩子缺爱

3、生活突然出现变故的孩子

生活当中的变故,包括环境的变化,亲人的离去。

著名作家林清炫在散文《和时间赛跑》当中描绘了自己外婆的去世给自己童年幼小的心灵带去伤害的感受。

他说'我无法排除自己的忧伤,每天在学校的操场上一圈一圈地跑着,跑得累倒在地上,扑在草坪上痛哭。'

当一些亲密的人从孩子身边消失的时候,随之消失的是一段亲密的关系。当孩子在亲密关系当中失去伙伴的时候,他们的存在感也会消失,造成了缺爱。

别再说你爱孩子,检查下就知道,可能你的孩子缺爱

童年的缺爱,对孩子影响深远

心理学家阿德勒在其著作《自卑与超越》当中提出:孩子童年的经历,从其出生开始就会影响人整个一生的情感和性格,而且在成年之后想改正也很难。

1、缺爱的孩子不懂建立人际关系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一项心理学研究的数据表明,在遇到陌生人时,我们会基于自己的童年关系,对他们产生偏见。

在面对陌生人时,我们会把原生家庭中的说话方式,跟人相处的方式,行为细节统统展现出来,而且这种展现是在不知不觉当中,是毫无意识的。

如果在生活中你遇到一个人际关系很糟糕的人,那么很大程度上他在童年是缺爱的。

别再说你爱孩子,检查下就知道,可能你的孩子缺爱

2、缺爱的孩子很自私

如果孩子缺爱,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只有自己才能保护自己,因此他们可能会不顾别人,只考虑自己。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欲望会被放大,变成疯狂的追求财富和权利,把它们占为己有。

《人类攻击性》的作者,精神分析学家安东尼·斯托尔也认为,缺爱的人会通过高成就来保护自己。

如果一个孩子缺爱,他们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充满了匮乏感,他们会竭尽全力去得到自己没有的东西,以此来保证自己的安全和证明自己的存在。

别再说你爱孩子,检查下就知道,可能你的孩子缺爱

3、缺爱的人行为会野蛮

斯坦福大学的教授,萨波斯基是一位研究人脑的神经科学家,他讲过这样一段经历

有一次萨波斯基全家人出门,后面有一辆车,用非常危险的方式进行超车。萨波斯基的妻子不停地按喇叭表示抗议,没想到那辆车停了下来,司机竖起中指。

随后,妻子从车里拿了一样东西,扔进了超车的车厢里就走了。没想到,那位司机缓缓地把车开走了。

萨波斯基很好奇妻子到底给了什么?妻子回答只是给了一个棒棒糖而已。如果发现一个成年人的行为过于野蛮,那么他在年少的时候一定是缺爱!

别再说你爱孩子,检查下就知道,可能你的孩子缺爱

这可以从科学的角度来进行证实。

我们知道人如果缺少爱,他的情绪会很低落,在这个时候,有一种叫做“糖皮质激素”的荷尔蒙水平会升高。

如果孩子一直处于缺爱的状态当中,那等于是这种糖皮质激素每天都会包围孩子的大脑。

糖皮质激素会伤害孩子的记忆力,感知力,交流能力和自控力。让孩子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因此他们脾气容易暴躁,行为容易野蛮。

别再说你爱孩子,检查下就知道,可能你的孩子缺爱

4、让孩子缺乏安全感

前一段时间很火爆的电影《少年的你》讲述了校园凌霸的故事,但是背后却折射出缺爱的孩子普遍缺乏安全感。

陈念生长在一个单亲家庭,母女俩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很艰难,欠了很多外债。陈念理解妈妈的不易,不想让妈妈对自己有任何的担心,所以她不敢把自己的伤痛告诉母亲,哪怕她是跟她最亲的人。

因为她内心感觉这是不安全的。

缺爱跟缺安全感之间的联系,也同样可以从生理上来进行论证。

别再说你爱孩子,检查下就知道,可能你的孩子缺爱

大脑里有一种叫做皮质醇的激素,它可以应对来自环境的威胁或其他行动要求。如果孩子在婴幼儿时期和童年时期,生活环境会让其感到有压力,皮质醇水平就会出现异常,面对环境的变化,缺乏灵动的应对,进而让心里缺乏安全感。

别再说你爱孩子,检查下就知道,可能你的孩子缺爱

每个父母都应该学会让孩子不“缺爱”

很多家长认为:我每天忙碌工作,回家后尽心尽力的照顾孩子,他缺什么我给买什么,我花昂贵的学费,让孩子去参加各种课外班,我已经把我全部的爱都给了孩子,我的孩子怎么可能缺爱呢?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多维度的复杂的抽象的概念。

美国前第一夫人米歇尔在自传《Becoming》说,父母给孩子的爱是倾听,是理解,以及在需要时给予(孩子)鼓励和满足他们的需求。

别再说你爱孩子,检查下就知道,可能你的孩子缺爱

没错,这就是爱。

想要让孩子不缺爱,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先疗愈自己

爱能传递,同样缺爱是可以传递的。

当代的很多父母,自己就是在一个缺爱的环境当中长大的。

所以当他们成为父母以后,会有一种补偿心理,或者补偿自己,或者补偿孩子。

如果是前者,他们就会把自己童年的经历遭遇转移给自己的孩子,希望孩子能和自己有同样的感同身受,一次在自己的心灵上得到补偿。很多父母意识到自己童年的缺爱,并不知道自己也在无意识当中影响了孩子

心理学家武志红认为治愈自己的最好方法,就是能自我鼓励和自我安抚,做自己的父母,好好爱自己!

别再说你爱孩子,检查下就知道,可能你的孩子缺爱

2、孩子1-3岁,要给足他们安全感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孩子一岁前除了喝奶睡觉,最重要的就是有安全感。

如果孩子缺乏安全感,体内的皮质醇水平会总是很低,他对外界的刺激,比如人际关系,环境的变化,通常会表现出反应迟钝或者冷漠

给一岁的孩子安全感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及时满足他们的生理需求:不能让他们饿着,如果出现哭闹要去哄,尿不湿脏了要及时换,要经常跟宝宝有交流,不管是把他抱在怀中也好,或者是跟他说话聊天,进行眼神碰撞也好,总之让孩子感受到亲人的存在。

孩子一岁以后,父母就要有高质量的陪伴。这也是很多育儿专家提倡在孩子三岁前母亲不要出去工作的原因。

别再说你爱孩子,检查下就知道,可能你的孩子缺爱

3、孩子三岁以后,父母要用爱包围孩子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

若你够幸运,有一个好妈妈或好的抚养者,你的感受不断被触碰被确认,你会形成一个丰盛而灵动的自我。

世界著名的哲学家和实业家,日本的稻盛和夫先生曾经这样回忆自己的母亲:我的母亲明明很忙碌,却总能掐着点儿,在我放学以后给我准备好零食,每天如此,从未间断。

他说:母亲虽然并没有时时刻刻陪在我身边,但对我的关心一直都在。

稻盛和夫说:是母亲的爱改变了我的一生!不管她多忙,我总能感受到我周围有浓浓的母爱。

现在的父母都非常的忙碌,忙着赚生活,忙着拼事业,可能真的没时间陪伴孩子,但是请一定要让你的爱围绕在孩子周围。

父母的爱可以是你早晨工作离家前给孩子留下的一张便签,或是一份温暖的早餐;也可以是某个特殊节日送给孩子的仪式感;还可以是你事业上的成就,带给孩子的自豪感,引领他们以积极阳光的正能量不断的努力前行。

别再说你爱孩子,检查下就知道,可能你的孩子缺爱

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一书时说:

教育之间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给孩子他们需要的爱,请别吝啬!

聪明的父母都会关注J妈学堂,每日分享孕产育儿小知识。

有爱的父母都会分享这篇文章,让更多的人受益。

加入J妈粉丝圈,点击

,更多科学育儿知识在那里等你哦!

我是J妈,曾经以为自己足迹踏遍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是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现在认为做了妈妈才是人生的王道!曾经的职场达人,现在的育儿达人,专心在头条码字,每天更文,专注于育儿经验和宝妈自我提升以及时间管理,分享我的所学所思,所有文章,一字一标点,全部是我一个一个敲打出来。

别再说你爱孩子,检查下就知道,可能你的孩子缺爱

每一个文章都是我的原创,如需转载,必须取得授权。 文内如果有错别字,请见谅。 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如果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