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俄罗斯历史之俄罗斯帝国(二)从彼得大帝到叶卡捷琳娜大帝

 昵称h72os7eH 2020-04-03

俄罗斯历史之俄罗斯帝国(二)从彼得大帝到叶卡捷琳娜大帝

相对于其他时期,这段历史常被忽视,并且人们总以肤浅的眼光和嘲弄的语气来描述它。这段历史用一位作家的话来说,是“一对对情人们统治俄罗斯”的历史;或者用某些言辞犀利的评论家的话来说,在这37年里俄国出了6位专制君主,其中有3个女人、一个12岁的男孩、一个婴儿和一个低能的蠢货。


(叶卡捷琳娜一世)

叶卡捷林娜是立陶宛农民的孤儿,长大后给人家当女仆,战乱中的俄军把她带到莫斯科,在彼得大帝的宠臣缅希科夫家里当管家。一次彼得大帝去缅希科夫家,两人一见倾心,她成为彼得大帝的情人。

       1711年,彼得一世被土耳其人包围,甚至想投降,但叶卡捷琳娜阻止了他,并且和其他妇女筹集了珠宝贿赂了敌军主帅,使得彼得一世得以全身而退。

1712年,彼得大帝和这位目不识丁的美女举行婚礼:立下军功的叶卡捷林娜得到朝野的尊敬并给彼得大帝已经生了几个孩子。

1724年,彼得大帝和叶卡捷林娜一世成为共同执政。

1725年,彼得大帝没来得及制定继承人便去世了,于是冒出了好几位继承人,不过最主要的只有两位:彼得大帝的孙子——已逝王储阿列克谢的儿子——彼得和彼得大帝的第二位妻子叶卡捷琳娜。

彼得是唯一的直系男性后裔,理应是彼得大帝的继承者,而且他拥有旧贵族的支持。但叶卡捷琳娜有朝中重臣们、特别是缅希科夫的支持。彼得大帝的两支近卫军站到了叶卡捷琳娜这边,于是继承问题从此再无悬念,叶卡捷琳娜一世加冕为沙皇。


(缅希科夫)

叶卡捷琳娜一世的统治持续了两年又三个月,在此期间缅希科夫成为政府的主要领导人。她可能最重要的行动就是在1726年创立了最高枢密会议。这个机构有八位成员,负责处理重大国事。

       1727年,叶卡捷琳娜一世去世。在缅希科夫的操纵下,女沙皇在头脑不清醒的时候,指定彼得继承王位,称彼得二世。


(彼得二世)

彼得二世继位时还未满12岁,实权落到缅希科夫手中。缅希科夫为巩固自己的权利,甚至把彼得二世从皇宫搬进他的家里去住,还把女儿许配给她。

但彼得二世更信任多尔戈鲁基公爵。在他支持下,多尔戈鲁基公爵等保守派在1727年逮捕了缅什科夫,指控他叛国、贪污,全家被流放到西伯利亚。

        1728年,彼得二世下诏,把皇宫移回莫斯科。尽管在名义上圣彼得堡仍旧是俄罗斯帝国的首都,但实际上所有行政命令均出自莫斯科。在莫斯科,彼得二世仍旧不理朝政、终日游乐,所有政务现在则委托多尔戈鲁基公爵处理。

多尔戈鲁基公爵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也效仿缅什科夫,来了个联姻,把自己的妹妹许配给彼得二世。孰料天有不测风云,1730年初,婚礼尚未举行,未满15岁的彼得二世就死于天花。

这位年轻沙皇生前没有指定继承人,而且随着他的去世,罗曼诺夫家族的直系男性后裔绝嗣,谁将继承皇位再度成为俄罗斯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


(安娜一世)

安娜生于1693年,是彼得大帝同父异母的哥哥沙皇伊凡五世的次女。

1710年,当安娜17岁的时候,被彼得一世许配给了库尔兰公国的威廉公爵为妻。新婚四个月后威廉公爵生病死去,安娜也成了一个寡妇。后彼得一世下令,命令安娜必须住在库尔兰,不许返回俄罗斯。安娜命运的转折点直到1730年才出现。

彼得二世死后,最高枢密会议和其他高官讨论了一下,便决定把皇位传给看上去羸弱、善良的安娜。这样一来,实权就有可能落入贵族集团手中。

安娜为了继承皇位,答应了最高枢密会议的一些非常苛刻的限制性条件。但安娜抵达俄国不久,就利用近卫军和其他一些贵族的支持,撕毁了条约,并废除了最高枢密会议。此外,安娜再次启用秘密警察制度控制国家,而统领秘密警察的就是他的情人比伦。这些秘密警察在安娜的统治时期逮捕和杀死约五六千人,并把三万人流放西伯利亚。

1732年女皇安娜将皇宫迁回莫斯科,并隆重宣布恢复它的首都地位。

1740年秋天,安娜去世。临终前,她指定自己姐姐的外孙——一个两个月大的婴儿伊凡六世做继承人,并让比伦摄政。


(伊凡六世)

伊凡六世的一生无疑是可悲的。

1740年被立为沙皇。1741年,彼得大帝的女儿伊丽莎白指使近卫军发动政变,推翻伊凡六世政权,随即成为沙皇。伊凡六世则开始了他一生的牢狱生活。

自1742年起,伊丽莎白秘密将伊凡六世关押在不同地点,最后的关押地点成为靠近北极苦寒之地的霍尔莫格雷。在这个监狱里,伊凡六世被完全与世隔绝。他的父母先后关押于里加、拉宁堡等地,再未见过自己的儿子,1746年,安娜·利奥波尔多芙娜(其母)因产后热死于监狱中,1774年,安东·乌尔里希(其父)也死在监禁地。

       尽管这样,伊丽莎白还是担心有可能发生的政变,对伊凡六世仍不放心。1756年,伊凡六世又被押到圣彼得堡附近的施吕瑟尔堡监狱。在施吕瑟尔堡,伊凡六世仍旧被关在单间牢房里,与世隔绝,不允许他和任何人接触,在整个关押期间没有见到过一个人,其中也包括狱卒。但另有历史文献表明,在施吕瑟尔堡监狱,忠于伊凡六世的人组织了他的学习和生活,给他讲述了他的身世,教他学会了读书写字。自幼年起的关押生活使伊凡六世不但丧失了正常的表达能力,更神经失常。

伊丽莎白给监狱长官下了一道密旨:只要一旦有人企图劫狱,救出被关押的伊凡六世,狱卒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杀死伊凡六世,总之不允许伊凡六世活着离开施吕瑟尔堡监狱。应该说,伊丽莎白的这个做法还是很有先见之明的。

自从伊凡六世被转押到施吕瑟尔堡监狱后,支持伊凡六世的贵族们就开始暗中策划解救他,然后自然就是迎伊凡复位;如果复位不成,至少也要把他救到国外去流亡。这个计划一直持续到了1764年,当时已是叶卡捷林娜大帝在位。


(伊凡六世之死)

1764年,施吕瑟尔堡的看守人员中有一位叫做瓦西里·米罗维奇的少尉军官,担任了解救行动的主要执行者。当日米罗维奇值班,他说服了部分狱卒,发动武装暴动,包围了监狱,试图解救伊凡六世。在危急关头,监狱长官拿出当年伊丽莎白的密旨,先是当众宣读,然后奉旨处死了伊凡六世。这一转折根本出乎众人意料之外,谁也没想到伊丽莎白竟然留有这样一手,米罗维奇等人顿时手足无措,解救行动就此流产。

伊凡六世遗体被埋葬在施吕瑟尔堡附近,但具体位置不详。伊凡六世是俄罗斯君主中唯一下葬地址不明的人,至今他的遗体仍没有被找到。

(伊丽莎白一世)

伊丽莎白登基后,宣布恢复所有彼得大帝的改革措施,解散了内阁,恢复彼得大帝时代的参政院,设参政院总理大臣,总领国务,取消死刑,取消了俄罗斯国内海关,颁布鼓励商业流通的法令,用法律形式确定了贵族特权,建立起能够吸收社会各个阶层任职的文官体制,同时也全力以赴巩固君主专制。从历史角度看,伊丽莎白女皇是俄罗斯开明君主专制制度的始作俑者,自伊丽莎白女皇开始,俄罗斯的各项国家制度,包括君主制度才可以说真正成熟起来。

       伊丽莎白在位期间,除了在内政方面颇有建树,在对外交往和开疆拓土方面也小试牛刀。1741年至1743年俄罗斯和瑞典之间爆发战争,最后以俄军胜利而告终,俄罗斯占领了一小块原属芬兰的土地。此后又与奥地利签署同盟条约,用来牵制日益强大起来的普鲁士,在1745年和1748年主动依靠外交手段调停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的奥普关系和奥法关系,获取了战场上得不到的利益。此后俄罗斯还参加了七年战争,占领了普鲁士的柯尼斯堡。

       伊丽莎白很重视科学和教育的发展,在她支持下,由伊万·舒瓦洛夫伯爵和著名学者罗蒙诺索夫在1755年创建了莫斯科大学,大学当时下设两个学校。此外还开办了俄罗斯第一所美术学院,建成了建筑艺术的杰作——位于圣彼得堡附近皇村的叶卡捷琳娜宫。

       俄罗斯的奢华风气始于伊丽莎白时代。她在少年时代曾受过法国式教育,对法国的服装和化妆品情有独钟,妙龄的伊丽莎白除了相貌姣好,还长了一双美腿(至少别人对她是这样说的),所以很多时间都用在打扮和对容颜的护理上。伊丽莎白喜欢不停地置办新衣服,而且每件长裙礼服从不穿两次。有一次伊丽莎白存放衣服的宫殿起火,一次就烧掉了4000件礼服。而在她逝世后,又从宫中点出了15000多件长裙,数千双鞋子和整整两大箱子绸制长筒袜。

       此外,伊丽莎白还喜欢跳舞,每个星期至少要在宫中举行两次假面舞会。在一次舞会上,伊丽莎白竟前后三次换装。她还别出心裁地要求参加舞会的女宾一律着男装,而所有男士一律改穿裙子。每次从巴黎运载化妆品和服装的商船抵达圣彼得堡,伊丽莎白就要求立即把所有她喜欢的商品买下,而且不许别人看见,这样就总是第一个穿着新款式服装参加社交活动,永远领导俄罗斯的时尚潮流。

就这样,伊丽莎白带动了俄罗斯贵族崇尚奢华精致的风气,比起行为粗鲁的安娜女皇,可谓有天壤之别。也就是在伊丽莎白女皇统治期间,俄罗斯开始逐渐形成了类似西欧的上流社会。

我们再来谈谈女沙皇的私人生活。女沙皇虽然从小就有倾城之貌,但因母亲(叶卡捷琳娜一世)的出身不好而错过了一次婚姻,后来因种种原因便没再嫁人。她的情人很多,但与其他女皇的情人不同。伊丽莎白去世后,她的情人安然无恙:情人们都不参与政治,她给他们封地,不涉及政府俸禄而安享天年。

1762年,伊丽莎白病逝,继承人是早已被选中的彼得三世。

(彼得三世)

       彼得三世是彼得大帝的外孙,是彼得大帝长女安娜所生。按照父系家谱,彼得是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的侄孙,所以起初彼得一直是准备继承瑞典王位的。

       1741年,伊丽莎白发动宫廷政变,登基成为伊丽莎白女皇。为巩固罗曼诺夫王朝彼得大帝这一支,伊丽莎白决定把姐姐安娜的儿子彼得选为继承人。

       1742年,在伊丽莎白的加冕仪式上,正式宣布彼得为皇储。彼得被接到俄罗斯以后,洗礼皈依了东正教,改名彼得·费奥多罗维奇。彼得自幼在德国长大,不会说俄语,对俄罗斯的东西也不感兴趣,整天以各类军事游戏,观看军队列阵度日。


           (叶卡婕琳娜与彼得三世)

1745年,在伊丽莎白女皇主持下,彼得迎娶安哈尔特-采尔勃斯特公国的索菲娅公主为妻。索菲娅公主嫁给彼得以后,也皈依了东正教,改名为叶卡捷琳娜·阿列克谢耶芙娜。

       在俄罗斯生活期间,彼得从未试图了解俄罗斯,对俄罗斯的文化传统不感兴趣,从来不遵守东正教教规,甚至在各类宗教仪式上也表现得有失庄重。在叔叔阿道夫·腓特烈成为瑞典国王后,彼得抱怨说:'把我拖到这个令人诅咒的俄罗斯,我简直就是被逮捕一样;如果当初给我自由,现在我不就坐在文明国家的君主位子上了么。'

       在七年战争期间,尽管俄罗斯和普鲁士是敌对国家,彼得仍公开对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表示支持,毫不隐瞒腓特烈二世就是他的崇拜偶像,并多次向腓特烈二世提供军事情报。伊丽莎白女皇对外甥的出格举动很清楚,但一次又一次地原谅了彼得,只因为彼得是伊丽莎白心爱而又早逝的姐姐的孩子。但是俄罗斯宫廷内外对这位皇储毫无好感,彼得在贵族中间也没有什么威信。

       1762年年初,伊丽莎白女皇病逝,彼得成为俄罗斯帝国的第七位皇帝,史称彼得三世。

       在彼得三世统治的半年时间里,进一步推行了大量改革措施。根据彼得三世签署的法令,解散了秘密警察,没收了教会的土地,建立国家银行,扶助工商业发展,解除外贸禁令,停止了对旧礼仪派教徒的迫害。根据彼得三世签署的《贵族自由宣言》,俄罗斯贵族不必像彼得大帝时代那样终身服役,或者像安娜女皇时代那样必须服役25年,如今贵族完全不必服役,获得了空前特权。

       彼得三世最为人诟病的一个决定就是放弃在七年战争中的所有胜利果实,单独与普鲁士媾和。作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的忠诚粉丝,彼得三世的选择本属情理之中,但他的让步幅度之大实属意料之外。为了进行和平谈判,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向俄罗斯派出了一位特使。彼得三世向来对普鲁士的军事和政治制度视为圭臬,所以对这位和谈特使的意见可以说是言听计从,差一点就委托人家替他来制定俄罗斯的对外政策了。

1762年,叶卡捷琳娜利用贵族的不满,领导近卫军,发动了又一场宫廷政变,彼得三世轻而易举地被推翻,接着被杀死。叶卡捷琳娜则当上了沙皇,史称叶卡捷琳娜大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