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班修炼,下班生活,这样的人生离我们还有多远?

 火岩山 2020-04-03
小时候写《谈谈对马克思“劳动是人类第一需要”的论断的理解》之类的命题作文的时候,基本只有挠头的份,然后胡说八道一通交差。现在想来,马克思还是有点意思的。他不是中国人,居然有点弄明白了中国人才会明白的劳动与人的关系。
 
老马关于劳动的论述大致把劳动分为两种基本形态,一种叫做必然劳动,一种叫做自由劳动。必然劳动存在于生活资料普遍不足的社会,劳动是人生存生活的第一需要;而自由劳动则存在于物质财富无限丰富的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劳动则由必然劳动转为自由劳动,劳动的目的不再是创造财富,而成为人自我实现的一种必要的方式。自由劳动是人类的第一需要。再进一步说,就是必然劳动是被动劳动,是让人“不舒服”的劳动,而自由劳动是主动劳动,是让人进步的劳动。
 
老马看到了西方人被逼着去劳动的各种难受各种痛苦。而要摆脱这种难受和痛苦的劳动的冲动,就是最终埋葬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的原始的动力。
 
但是老马没机会看到东方人早就把两种劳动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耕读传家,又耕又读,一边学习,一边劳动,劳动修身,读书修心,身心双修。劳动即是为了果腹的必然劳动,也是为了生命进阶的自由劳动。
 
这是农业生产社会的理想的生活劳动状态。那么在工业生产社会里,中国人还能不能实现这个理想的劳动状态呢?我们的工厂我们的流水线我们的快递小哥外卖小哥是不是也可以实现这种理想的劳动呢?
 
当然是可能的。那么要达到这种状态,需要哪些必要的前提条件呢?难道也要等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之后,人不再为财富而劳动时候才能实现?也许西方社会,只能等到财富极大丰富的时候才能实现,而在中国,永远不能用西方社会的常识来衡量。
 
要谈达到这种状态的必要条件,首先来描述一下这种状态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上班修炼,下班生活,工业生产时代的理想人生状态。

上班不是为了谋生而不得不去应付的苦逼差事,上班就像去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武馆学拳,又或者是像去一个自己喜欢的厨艺培训班学做一道自己很喜欢吃的红烧大肠,又或者是像一次旨在长见识的旅行,一次和智者的求教对话……反正上班,不是冲着每个月工资卡上增加的那一串数字,而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或身心更健康、或感悟更进一阶、或上下求索为求一解、或为一技之能……修炼之途万万千,每个人追求不同,修道之法不同,总之上班不是非去不可的不去就得饿肚子的被动差事,而是主动去修炼自己的选择。这个选择是众多选择中的一个而已。而这个选择,就是付出的劳动就是自己修炼的必要前提。
 
单位提供这个劳动一切必要的客观条件甚至可以提供必要的修炼评价体系,并且能够收购或者代销劳动的所得。单位不再因为效益而对员工进行劳动潜力挖掘,只会为员工提供修炼上的帮助和支持。
 
现在的单位也对员工职工进行培训,但是这种培训的根本目的不是提供修行便利,而是为了员工更加适应效率游戏而已。说白了,现在的培训还是围绕着效率而对员工的人性进行压缩手段之一。
 
一、对于单位而言,要做到员工到单位上班就像进修炼场一样,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劳动岗位的转化,让劳动岗位成为很具有训练目的的方式。很多岗位的劳动是为社会提供工业时代所需要的产品、工艺或者服务的,在这个前提下,单位不再为效率而改造岗位,而为员工的修炼需要而改造岗位,在修炼需要和社会工业生产需要之间找到交叉公约点,在这个点上,既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也能满足人的修炼需求。而那些怎么研发也不能满足人的修炼需求的岗位则会慢慢被淘汰。
 
2、劳动成果的转化,让劳动所得转化为单位和劳动者的收益。如果觉得这一条和现在的企业没啥区别,那也就没啥好说了。在未来这种转化是逆向的,这有点像农业社会,手工艺人对社会的产品服务是定制的,有需求才生产,没需求的时候,手工艺人就是农民,只为自己种粮食。未来的单位也是,都直接接受需求订单之后才会去组织生产。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一个小范围区域内的信息是畅通的,哪家是做木工的,哪家是做铁匠的,很清楚,定制产品也就是捎个口信或者自己跑一趟不远的路而已。而未来,全社会的信息是畅通的,互联网物联网会连通一切,只有有需求发布,就会有生产响应,没有需求发布,就不会有生产。
 
3、效益评价体系向修炼评价体系的转换。效益评价体系是人围着钱和物转,人是钱和物的奴隶。修炼评价体系一切围着人的进步转,对单位贡献最大的人一种是自己修炼进步最快质量最好的人,一种是对别别人修炼帮助最大的人,包括对别人的理论和经验上的指导分享、或者在客观条件上帮助别人修炼的人。评价体系和奖惩体系将逐渐与钱物无关。
 
二、对于社会而言,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社会不能向个体输送焦虑情绪,不能以未来的不确定性激发人的求生欲望来推动经济的增长。农业社会的人能够保持着内心的宁静,其实不仅仅只因为农业社会的引诱少,更大原因是农业社会的人对未来是可以预见的,是具有确定性的,对未来没有恐慌和焦虑。因为春天一定会播种,秋天一定会收获,这种确定性就像坚信每天的太阳一定会升起一样。而现代社会的未来与天气无关与太阳无关,和什么有关?只和不确定性有关。工业社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太多,没有普通人可以预见未来。没有人知道房价为什么会突然暴涨,也没有人知道股票为什么会暴跌,没有人知道南美丛林的那一只蝴蝶的翅膀煽动会引发什么样的动荡,也没有人知道哪只黑天鹅的落地会在哪儿引起多大规模的经济危机……
 
这种与天道无关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和农业社会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个体看不见未来的确定性。而人的求生本能会让人对不确定性的未来充满了警觉和恐惧。这种警觉和恐惧让人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和能量,所以现代人缺乏安全感,需要通过过度的生存能力获得、过度的财富获得以及过度的地位获得来填满人所缺乏的安全感。人总是在试图追逐社会的确定性。所以现代社会带给人的疲惫感是全方位的。既有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造成的恐惧感所消耗、也有过度追求能力、财富和地位所造成的消耗、还有人本身当下生命的真实需求所必须的消耗……所有的消耗叠加起来,其实远远超越了人的承受能力,所以现代人会特别累,现代人已经没有多余的能量进行修炼……
 
当中国社会的财富积累到了这个时候,应该让对未来的焦虑和不安全感所带来的驱动力停下来,给予每个个体以未来的确定性,人个体从进行与人生命无关的劳累中解脱出来,进行与生命质量相关的修炼。
 
当然有人说了,现代社会的社会保险设计,就是国家对每个个体的未来的承诺和兜底,当然社保的设计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还不够,整个社会的底层驱动力还是人对不确定性的焦虑,人还是不能得到彻底的解放。
 
2、社会分配机制要剔除任何与生命无关的内容,让分配直接与人的劳动价值挂钩,一些公职人员的收入则可以考虑直接与修行水平挂钩。
 
当前的社会分配机制有点乱。分配机制的乱象,深层原因是社会价值观的迷茫和混乱。这种混乱而迷茫的社会价值观通过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分配机制传递到个人,人通过被分配机制接收到的信息也是充满了不确定性的信息,这种信息极大地放大了人对未来的焦虑和危机感。
 
社会分配机制必须坚定而明确地向个体传递清晰的价值观。在未来社会价值观慢慢地转向人的修炼体系。社会分配变得非常简单,总共只有三类:一类的面对全体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这个保障能够让老弱病残能够获得基本的生存权利;二类是根据修炼水平进行评估浮动劳动价值回报。即修炼水平越高的人,其劳动成果的价格越高,相应的其收入也相对高,就像古代的木匠,手艺更好的人,可以收取更高的劳务费;第三类是根据个体对社会的整体贡献值,由国家发放薪水。这些人为全社会提供社会化的服务,包括公务员、军人、公共基建领域从业者等。
 
从政治新中国到经济新中国,企业人员有过打破铁饭碗的经历。打破铁饭碗,就是一个由确定性进入不确定性的过程,即以国家的名义把对未来的恐惧感和生存危机转化为社会经济增长的动力。这种转化在文化建设时期如果得以继续的话,其实是非常不道德的,因为对人的生命本身价值摧残太过厉害。
 
3、形成完备的合理的修炼体系。
 
现代社会也有修炼体系,但是现代社会的修炼体系是破碎的、不成体系的,甚至是不合理的。现代社会的修炼体系主要由学历体系、行业从业资格认证体系、职称评定体系、行政等级体系、军衔体系等等构成。如果仔细去分析,你会发现,现有的这些修炼体系的评估标准是五花八门的甚至是乱七八糟莫名其妙的。既跟人的职业素养无关,也跟人的职业能力无关,更跟人的综合素质无关。跟什么有关?只跟制定标准的人的价值观混乱有关。
 
而在修炼时代,人的评价体系就会变得像修真小说里写的那么简单。基本上就跟三个方面有关:第一,身体素质水平;第二,思维素质水平;第三,劳动技能水平。
 
建立这三个方面的教育、评估、实践体系,这就够了。
 
三、现在离全民修炼的时代还有多远
 
农业时代,是个全民修炼的时代。所谓耕读传家,耕,是劳动,是对身体为主的修炼;读,是训练,是对思维为主的修炼;传家,是生命和文化的延续,是智慧和经验的积累传承传播。
 
工业社会,是全民焦虑的时代,但是并不是说工业时代就不能回归修炼。只是我们现在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那么现在离工业社会的修炼时代还有多远呢?还差以下距离。
 
1、还差一个全新的无差别劳动的国际贸易结算体系。现在的国际贸易体系是个以西方为主导的体系。西方人不修炼,所以他们的系统建立在他们能够掠夺全世界的财富的基础上的体系。有这个体系在,中国人民的劳动成果就被西方所享受。生产力过剩、消费力不足的压力始终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传递到个人,就是生存危机始终像阴影一样跟着每个人、挥之不去。在这种焦虑感之下,不可能形成整个社会内心平静的修炼状态。
 
2、还差一个全新的全覆盖的定制和结算的万能平台。社会化工业生产的根本危机是生产过剩。生产为什么会过剩?因为扩大再生产,为什么会扩大再生产?主观上,是生产的投资者——资本家要多赚钱。而客观上,是社会化生产存在的竞争机制以及对市场消费能力的无知造成的。生产的组织者总是假设市场可以买下所有的生产。
农业社会不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生产过剩,手工业者一般采取定制服务向社会提供产品。社会化工业生产能不能通过需求定制向社会提供产品呢?完全可以,只要打通全社会的信息互联、配送互联和结算互联就可以。中国目前的5G、物联网、区块链等方面的基础建设逐渐完成、全国乃至覆盖全世界的快递配送网也逐渐建设完成、互联支付结算也基本实现。农业社会可以实现一个乡镇内的定制自由,工业社会则可以实现全球的定制自由。生产者一定要接到需求订单才会开始组织生产。工业社会的经济危机问题彻底解决。
 
3、还差一个圣人教化天下人开始修炼建立全民修炼体系。圣人是做什么的?圣人其实不管是啥职业,其根本的任务是做天下人的老师,教化天下,让天下人在迷茫无措的时候醒悟过来,回归正道。人类在工业化的道路上狂奔,早就不知所措了。人不仅不再知道自己的生命应该如何提升,甚至不再知道如何保持身体的健康。人为了一些莫名其妙的需求,消耗着生命本源的东西。圣人的出现,会教会大家该怎么在这个工业化的社会里通过劳动和生活进行生命的修炼。圣人会建立适合每个人的修炼教程体系,会建立适合每个人的修炼评估体系,会规划设计适合每个人修炼和进阶的社会组织体系和社会运行模式,圣人甚至会亲自带着先觉者一起建立起这样一个社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