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弹一星”邓稼先: 62岁因病逝世, 33年过去, 2个子女现状如何

 云指阁 2020-04-04

1964年10月16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国之重器横空出世,当耀眼的蘑菇云升起的那一刻举国欢呼,中国从此终于不再遭受西方国家的核威胁有了自己的战略威慑力量。

而这一切全都离不开一个人——邓稼先。中国的原子弹之父。正是因为有了邓稼先领导的科研团队在新疆罗布泊的实验基地隐姓埋名、艰苦奋战才有了这样一个伟大的时刻。

当1986年邓稼先因为长期工作在核辐射的工作环境而患上癌症逝世的时候,人们深切的哀悼这位把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伟大科学家。

点击加载图片

说起邓稼先,人们想到的可能一位放弃了海外的优厚生活条件,毅然回到当时贫穷的中国的爱国科学家、可能想到的是当年那个西南联大走出去的中国人,也有可能放弃了有可能和杨振宁一样走向科学巅峰的机会把一切都献给祖国和人民扎根边疆的老人。正是有了邓稼先这样的一代人才有了今天祖国的繁荣昌盛。

西南联大的高材生,在美获得博士学位以后依然决定回国

1941年正是抗日战争进入胶着之际,清华大学南迁到了昆明。这时的西南联大汇集了全国上下许多著名的学子。其中就包括杨振宁、邓稼先等这样一批老一辈的科学家。

1947年,邓稼先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赴美留学的资格。次年前往美国普渡大学学习物理专业。由于邓稼先的刻苦努力,仅仅两年的时间邓稼先便完成了所有的学分考试并顺利的拿到了博士学位。这一年邓稼先年仅26岁。

拿到了博士学位后的邓稼先收到了祖国的邀请,那时候正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外有美国等西方列强的虎视眈眈,又有台湾政权随时可能反攻大陆的威胁,同时国内经济水平有十分落后。

点击加载图片

对于这样一个尚在襁褓中的祖国,邓稼先深感责任重大。只有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才有可能让中华民族再一次的强大起来屹立于世界之林。

可是要改变这一切,没有能够可以与西方列强抗衡的战略力量又怎么能行呢?

在这样的思考之后,邓稼先接受了祖国的邀请,毅然的拒绝了美国提出的丰厚报酬以及优越的科研条件,在拿到博士学位九天以后便选择回国参与中国的原子弹研究。

回国之后的邓稼先得到了毛主席的亲自接见。对于那个时候的新中国来说,邓稼先这样一位国际顶尖的物理学专家当真可以抵得上百万大军。邓稼先首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担任助理研究员,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为日后中国研究自己的原子弹提供技术储备力量。

点击加载图片

面对西方反华势力的核讹诈,1958年毛主席说:“原子弹就是那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吧,我们就搞一点吧,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工夫完全可能。”。

这时的中国虽然贫穷,但是考虑到未来随时可能到来的威胁。毛主席下定决心再难也要咬着牙把原子弹弄出来。只有拥有了自己的国之重器,中国人才能够在世界上站稳脚步。

邓稼先收到祖国下达的任务。1958年秋,当时二机部副部长刘杰找到邓稼先时告诉他这个天大的好消息,但是同时也告诉邓稼先从此就要严格保密隐姓埋名的在秘密的研究岗位上扎下根来。

从此邓稼先的名字就要从世人的眼中消失,就连常人所能享受到的人伦之情也都将变成一种奢望。

这时的邓稼先兴奋不已,早已经做好报效国家的准备的邓稼先毅然的答应了刘杰的要求。当天夜里邓稼先高兴的几乎是合不上眼。来到了茫茫的大戈壁的邓稼先,在极其艰难的工作环境里面开始了新中国走向辉煌的重要任务。

在这里由于严苛的气候条件加上生活物资的匮乏。邓稼先面临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但是一切的艰难都抵不过一颗热血忠心所爆发出来的强烈意志。

终于在1964年的10月16日。邓稼先带领着中国原子弹科研团队排除重重困难在新疆罗布泊实验成功。一时间举国欢庆,邓稼先终于达成所愿。

点击加载图片

但是由于在恶劣的环境中长期工作,邓稼先患上了严重的营养不良,身体日渐消瘦。加上长期暴露在充满辐射的工作环境中,邓稼先的身体受到了核辐射的严重伤害。

1986年7月,邓稼先因癌细胞扩散而引发大出血逝世,年仅62岁。当得知这位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科学家逝世的消息时举国哀痛,一代国士就这样离开了我们。

邓稼先的后代如今在何处?

邓稼先婚后与自己的夫人共有一儿一女。女儿的名字叫做邓志典,儿子叫做邓志平。现如今两人都是我国重要的科研工作者。

由于当年邓稼先在新疆的秘密研究基地工作,几乎是与世隔绝的工作环境让邓稼先很少能够照顾到自己的儿女。女儿邓志典由于长期没有父亲的陪伴从小就学会了坚强与独立。

少年时曾独自前往内蒙古建设兵团,在内蒙古建设兵团的日子里面邓志典表现出远要比同龄人更加强大的坚强意志。后来邓志典回到了北京参加工作。

在1978年我国的高考恢复以后便与弟弟邓志平一同考上了大学。后来学习优异的邓志平选择与父亲一样前往美国读书,在哪里她想像父亲一样成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

点击加载图片

临去美国的时候,邓稼先望着女儿殷切的嘱咐道:在美国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诱惑也千万不要背弃祖国去当特务,也不要因贪图享受而被情报机关利用。

是啊,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

前往美国之后的邓志典为人低调,刻苦专研。在面对异国他乡优厚的生活条件和诸多的诱惑之时,她选择同父亲一样一直将祖国惦记在心中。在美期间为了保证父亲在国内的安全,也很少提及自己父亲的事情。

小儿子邓志平在重庆大学毕业后却选择留在国内。选着了与父亲一样成为一名建设祖国的科学工作者。且发布过多篇科研学术论文,作为机械领域的权威专家多次参加重要的科学文献的编撰,如《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数控技术及加工编程》,现在担任《现代制造工程》的编委。

点击加载图片

邓稼先的一生都献给了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他的儿女们也都继承了父亲的意志将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祖国。但是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长期的与家人分别,内心中有多少苦楚和孤独是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

可是为了和平,为了中国的富强他们奉献了一生。正如邓稼先所说“我不爱武器,我爱和平,但为了和平,我们需要武器。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感谢他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