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蝼蛄

 逍遥散人书馆 2020-04-04

【中文名称】蝼蛄

【拉丁名称】Gryllotalpa

【别       称】蝲蝲蛄、杜狗、小蝼蛄、水狗、都猴、耕狗、土狗崽、蠹蚍,地蝲蛄、蟪蛄、天蝼、蝼蝈、仙姑、石鼠、梧鼠。

【所属类别】界:动物界—门:节肢动物门—纲:昆虫纲—目:直翅目—亚目:螽斯亚目—总科:蟋蟀总科—科:蝼蛄科—亚科:蝼蛄亚科-属:蝼蛄属

蝼蛄为蝼蛄科昆虫蝼蛄或华北蝼蛄全体,夏秋捕捉,开水烫死,晒干。

 【分布区域】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以东北为多。

【药用部分】蝼蛄科昆虫蝼蛄或华北蝼蛄的成虫全体。

【性       味】咸,寒。有小毒。

【归       经】归膀胱、大肠、小肠经。

【功       效】利水消肿,通便。

【临床应用】

用于水肿、腹水、小便不利等症。

用蝼蛄五枚,焙干为末,饭前用开水送服一钱,以小便通畅为效,加甘遂末一钱、商陆汁一匙,忌盐一百日。

【处方用名】蝼蛄(晒干用)

【用量用法】三至五只,煎服。研末服,每次一至二只。体虚者不宜用。

【药物配伍】

1、用于大腹水肿、小便不利等实症,可与大戟、芫花等配伍。

2、如用治尿闭,可用蝼蛄焙焦,趁热研碎,用黄酒或开水调服。

【方剂举例】

半边散:土狗(即蝼蛄)、大戟、芫花、甘遂、大黄。治水病。《普济方》

【文献记载】

1、《本经》:"主难产,出肉中刺,溃痈肿,下哽噎,解毒,除恶疮。"

2、《日华子本草》:"治恶疮,水肿,头面肿。"

3、朱震亨:"治口疮。"

4、《纲目》:"利大小便,通石淋,治瘰疬,骨鲠。"

5、《玉楸药解》:"清利湿热。"

【禁忌事项】体虚及孕妇忌服。

【本草纲目】-蝼蛄

【释       名】蟪蛄《本经》、天蝼《本经》、 仙姑《古今注》、石鼠《古今注》、梧鼠

时珍曰:《周礼注》云:蝼,臭也。此虫气臭,故得蝼名。曰姑,曰婆,曰虫之名。蟪蛄同蝉名,蝼蝈同蛙名,石鼠同硕鼠名,梧鼠同飞生名,皆名同物异也。

【集       解】

1、《别录》曰:蝼蛄生东城平泽。夜出者良。夏至取,曝干。

2、弘景曰:此物颇协鬼神。昔人狱中得其力,今人夜见多打杀之,言为鬼所使也。

3、颂曰:今处处有之。穴地粪壤中而生,夜则出外求食。《荀子》所谓梧鼠五技而穷,蔡邕所谓硕鼠五能不成一技者,皆指此也。《魏诗》硕鼠乃大鼠,与此同名而技不穷,固不同耳。

3、宗曰:此虫立夏后至夜则鸣,声如蚯蚓,《月令》“蝼蝈鸣”者是矣。

4、时珍曰:蝼蛄穴土而居,有短翅四足。雄者善鸣而飞,雌者腹大羽小,不善飞翔。吸风食土,喜就灯光。入药用雄。或云用火烧地赤,置蝼于上,任其跳死,覆者雄,仰者雌也。

【气       味】咸,寒,无毒。

《日华》曰:凉,有毒。去翅、足,炒用。

【主       治】

1、产难,出肉中刺,溃痈肿,下哽噎,解毒,除恶疮(《日华本草》)。

2、利大小便,通石淋。 

【发       明】

1、弘景曰:自腰以前甚涩,能止大小便;自腰以后甚利。

2、朱震亨曰:蝼蛄治水甚效,但其性急,虚人戒之。

3、颂曰:今方家治石淋导水,用蝼蛄七枚,盐二两,新瓦上铺盖焙干,研末。每温酒服一钱匕,即愈也。

【附       方】

1、十种水病:肿满喘促不得卧。《圣惠方》:以蝼蛄五枚,焙干为末。食前白汤服一钱,小便利为效。杨氏:用蝼蛄下截焙研,水服露一夜,日干研末,酒服。

2、大腹水病:《肘后》:用蝼蛄,炙熟,日食十个。《普济》半边散,治水病。用大戟、芫花、甘遂、大黄各三钱,为末。以土狗七枚(五月能飞者),捣葱铺新瓦上焙之,待干去翅、足。每个剪作两半边,分左右记收。欲退左即以左边七片焙研, 门冬煎汤,五更调服。候左退三日后,服右边如前法。

3、鼻消水,面浮甚者:用土炒;小便不通:葛洪方:用大蝼蛄二枚,取下体,以水一升渍饮,须臾即通。

4、《寿域方》:用 土狗下截焙研,调 生研亦可。谈野翁方∶加车前草,同捣汁服。

5、《唐氏经验方》:用土狗后截,和麝捣, 纳脐中,缚定,即通。

6、《医方摘要》蝼蛄属用土狗一个炙研,入冰片、麝香少许,翎管吹入茎内。

【形态特征】

蝼蛄属直翅目、蝼蛄科昆虫,俗称拉拉蛄、土狗子等。不全变态。 蝼蛄的触角短于体长,前足宽阔粗壮,适于挖掘,属开掘式足前足胫节末端形同掌状,具4齿,跗节3节。前足胫节基部内侧有裂缝状的听器。中足无变化、为一般的步行式后足脚节不发达。覆翅短小,后翅膜质,扇形,广而柔。尾须长。雌虫产卵器不外露,在土中挖穴产卵,卵数可达200~400粒,产卵后雌虫有保护卵的习性。刚孵出的若虫,由母虫抚育,至一龄后始离母虫远去。我国大陆上所产蝼蛄有二种:即非洲蝼蛄,分布遍及全国,其后足胫节背侧内缘有可活动的棘3~4枚;华东蝼蛄,分布在华东地区其后足胫节背侧内缘有可活动的棘一枚或无。

体长圆形,淡黄褐色或暗褐色,全身密被短小软毛。雌虫体长约3厘米余,雄虫略小。头圆锥杉,前尖后钝,头的大部分被前胸板盖住。触角丝状,长度可达前胸的后缘,第1节膨大,第2节以下较细。复眼一对,卵形,黄褐色;复眼内侧的后方有较明显的单眼3个。口器发达,咀嚼式。前胸背板坚硬膨大,呈卵形,背中央有1条下陷的纵沟,长约5毫米。翅2对,前翅革质,较短,黄褐色,仅达腹部中央,略呈三角形;后翅大,膜质透明,淡黄色,翅脉网状,静止时蜷缩折叠如尾状,超出腹部。足3对,前足特别殳达,基节大,圆形,腿节强大而略扁,胫节扁阔而坚硬,尖端有锐利的扁齿4枚,上面2个齿较齐白石工笔画大,且可活动,因而形成开掘足,适于挖掘洞穴隧道之用。后足腿节大,在胫节背侧内缘有3~4个能活动的刺,腹部纺锤形,背面棕褐色,腹面色较淡,呈黄褐色,末端2节的背面两侧有弯向内方的刚毛,最末节上生尾毛2根,伸出体外。

生活于潮湿温暖的沙质土壤中,特别是在大量施过有机质肥料的地中更多。春、秋两季,最为活动,常在晚间出动开掘土面成纵横隧道,白天隐伏洞中。趋光性强,能飞翔。

【性       状】

干燥的虫体,多已碎断而少完整。完整者长约3厘米,头胸部呈茶棕色,杂有黑棕色;复眼黑色而有光泽;翅膜质,多碎落,足亦多折损不全,腹皱缩,浅黄色,有的呈黑棕色。疏生短绒毛,或无毛,质软,易碎。有特异的腥臭气。以身干、完整、无杂质及泥土者为佳。

【化学成份】

血淋巴中游离氨基酸有13种,其中丙氨酸、组氨酸、缬氨酸含量较高。睾丸中的游离氨基酸有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组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脯氨酸、丝氨酸、酪氨酸、缬氨酸,其中以脯氨酸浓度为最高,天门冬氨酸、丝氨酸、酪氨酸为最低。尿中的氨基酸有胱氨酸、赖氨酸、精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以及未详的氨基酸等;此等氨酸,亦为血淋巴所有。精囊中未找到精氨酸和赖氨酸。

【药理作用】

蝼蛄粉混悬液灌胃,对家兔不能证实其利尿作用。蝼蛄长期喂饲,对家兔与小白鼠并未见中毒现象。

【药用价值】

蝼蛄的药用部分为蝼蛄的干燥成虫。体形较大的若虫也可以入药。当采到或用光诱捕到虫体后,应尽快用沸水烫死,晒干或烘干备用,但应防发霉虫蛀。也有记载将活虫埋入石灰中焙干备用。 蝼蛄有利尿、消肿、解毒功能。内服5g10g,可消水肿,利尿治淋及治跌打损伤;可治疗脓肿疮毒等症。在进行动物试验过程中,发现本虫有小毒,但未见有明显

的利尿作用。

【饲养技术】

蝲蝲蛄:中药材中应用的为华北蝼蛄和非洲蝼蛄。在自然环镜中,这两种的发生量都很大。在野外用灯诱方法采收成虫,常能获得较好效果,足以满足药源供应要求。但随着治理农业害虫的技术手段不断提高,农药及施药的方法不断改进,作为重要地下害虫之一的蝼蛄,虫口数量已显著减少。为了保证药源供应,在掌握药材市场信息的情况下,进行人工饲养还是必要得。 群体饲养蝼蛄,以长300cm、宽200cm、深200cm以上的大饲养池为好,池的四周用砖砌成,以水泥抹平,下部填100cm厚的壤土,稍作压实,为其创造深入越冬或挖掘产卵、育儿的环境;再填入20cm厚的湿润疏松含农家肥或腐殖质的土,这样的土质适应蝼蛄的"跑湿不跑干"、"跑松不跑硬"的习性;表面撒上一层发酵后的马粪、碎麦杆、谷糠等作为保护层,以供成虫、若虫潜入,挖掘遂道,觅食,寻偶交配或躲避天敌的袭击;再在上面松散地放上一层长麦秸、玉米芯、稻草等,作为遮荫、保湿用。池中罩上铁窗纱盖子,防止成虫晚间逃逸。

【炮       制】拣净杂质,除去翅足,或焙至黄褐色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