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案例分享 | 比色杯携带污染

 新用户01259739 2020-04-04

本期再同大家分享一篇交叉污染的案例:

某7180用户反馈,每天会有几例标本的UA结果异常偏高,但复查后结果正常。平时该项目质控结果和重复性均良好。

1

 查看反应曲线 

首先,查看结果异常的反应曲线

如下图所示,标本号为10号,UA结果为1026.7umol/L,结果旁标有超线性范围数据报警标识,反应曲线整体光滑无跳点,但反应至10分钟时,反应曲线显示反应未达到平衡。(UA的分析方法是两点终点法)

图1. UA结果异常反应曲线

其次,查看复查反应曲线

将该标本分别在7180和另一台7600(为了排除仪器的其它可能原因)进行常量复查,结果分别为589.7umol/L(7180,图2)、576umol/L(7600,图3),两台仪器复查结果接近,反应曲线正常(10min时反应已达到平衡);表明第一次结果可能假性偏高。

图2. UA 7180复查反应曲线

图3. UA 7600复查反应曲线

为什么每天都会有几例标本出现UA假性偏高呢?

2

分析可能原因

观察当日各标本项目结果、反应曲线,查找规律,发现仅几例UA结果异常。

结果异常的可能原因有:

「1」 光源灯老化

光源灯老化优先表现在340nm主波长的项目,反应曲线常有明显跳点;

「2」清洗机构滴液,比色杯溢水

清洗机构滴液、比色杯溢水导致的结果异常通常会在不同项目间出现,而且反应曲线会出现断崖式变化;

「3」携带污染等原因

携带污染的特点为第一次测试结果异常,常量复查正常,具有偶发性。

经检查,光源灯正常,清洗机构无堵塞、滴液,比色杯表面干净无溢水现象。因此初步判断可能为携带污染导致。

携带污染分为:

「1」样品针携带污染

样品针携带污染为前一高浓度标本影响后一标本;

「2」试剂针携带污染

试剂针携带污染为前一项目试剂针上的残留物影响下一检测项目的反应,其加样特点具有一定的规律,例如特定项目排序时出现试剂针携带污染现象;

「3」搅拌棒/比色杯携带污染

搅拌棒、比色杯携带污染为前一项目的产物/中间产物黏附到搅拌棒/比色杯上影响下一检测项目的反应,因其工作特点具有随机性,不容易排查。

此次10号标本样品针为同一标本连续加样,因此不存在样品针携带污染。试剂加样顺序为:…UREA→CREA→UA…,而UREA、CREA对UA无明显干扰,所以暂时排除试剂针携带污染的可能。初步怀疑为搅拌棒/比色杯携带污染。

进一步排查

使用生化仪的比色杯历史功能,打印比色杯使用记录(图4),查找干扰来源。

7180打印比色杯使用记录操作路径:

 Print---Utility---History of Cuvettes---Print 

图4. 打印比色杯使用记录

根据异常结果的标本号(图1,N00010号)查找到该UA结果异常的标本所用的比色杯为87号比色杯

然后根据反应时间再找到87号比色杯的前一循环的测试项目为N00779号标本的TP(图7),且其他UA结果异常的标本前一循环的比色杯测试项目均为TP。由此怀疑UA结果异常可能是由TP所引起的。

图5. 比色杯使用记录

3

实验验证

考虑到TP对UA可能同时存在试剂针携带污染(图4,UA前4个项目中有TP)和比色杯携带污染,因此结合比色杯使用顺序(图6)和试剂针加样顺序设计交叉污染实验,验证TP对UA试剂针和比色杯的携带污染。

实验方案如下:

制作混合血清分为6个标本,分2次循环,每次循环均在仪器自然待机情况下进行测试。具体如下:

「1」 第一次循环验证试剂针携带污染:

1201~1203号标本测试TP,1204~1206号标本测试UA。

「2」第二次循环验证比色杯携带污染

1301~1306号标本均测试UA。

实验结果如下

  • 1201~1206号标本为试剂针加完3次TP后再加UA试剂;

  • 1301~1303号标本UA使用的比色杯与1201~1203号标本TP使用的比色杯相同,即都使用1、42、83号比色杯;

  • 1304~1306号标本使用的比色杯与1204~1206号标本使用的比色杯相同,均为UA项目,因此做为UA无干扰浓度,用以计算结果偏差;

  • 以卫生行业标准《WS/T 403-2012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常规项目分析质量指标》规定的1/2TEa(6%)作为偏差可接受的判断标准。

实验结果验证UA结果异常是由TP的比色杯携带污染引起;同时如果试剂针的加样顺序为TP→UA时也会产生试剂针携带污染,对标本测试产生较大的偏差。

4

解决方案

针对此类携带污染的处理方式为:

「1」设置TP项目分析参数中的比色杯清洗(Cell Detergent)为Detergent1&2;

「2」若设置完「1」后还存在比色杯交叉污染现象,则设置TP项目的比色杯特殊清洗;

「3」设置TP对UA的试剂针特殊清洗;

「4」对于多模块/多试剂仓的仪器(如日立的LST系列)进行TP、UA的分仓放置,避开干扰源。

因为该用户使用的是7180,所以在采用「1」和「2」的处理方式后,UA结果恢复正常。




总结


导致携带污染的可能因素主要有:

『1』样品针、试剂针、搅拌棒脏污;特氟龙涂层老化,携带率增高;

『2』清洗机构清洗针、流路、电磁阀堵塞;小白块老化;水压降低,清洗能力下降;

『3』使用非正品清洗剂(酸性or碱性清洗剂)导致清洗能力不足;

『4』比色杯脏污、老化、有划痕、变色、黏附率高;

『5』比色杯清洗参数设置不良等原因。

良好的维护保养是测量结果准确可靠的保证,定期进行维护仪器、确保使用日立正品清洗剂、按时更换相应的正品耗材可以有效减少携带污染的发生。

作者:唐 文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