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 | 风清景明,与春天同行;慎终追远,清风寄相思

 京博国学 2020-09-05


清明节,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

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一到,气候暖和,草木萌动,杏桃开花,处处给人以清新明朗、欣欣向荣的感觉。

同时,清明又有祭扫坟墓、结伴踏青等诸多习俗。

清明是最能体现中国人的生命意识与家国情怀的一个节日,它包含了中国人的生死观、善恶观、宇宙观,传达了中国人的信仰。

清明时节雨纷纷,令人“断魂”的,并不只是对逝者的无尽追思,更有对世间万物的悠远感怀,对故乡、亲友的深深牵挂。

清明至,寄相思

据明《帝京景物略》记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

此种情景,今日虽已不太容易见到,但清明节以祭扫、缅怀、追思的主题,却从历史古卷里走来,至今从未散去。

现在的祭祖已然简化了许多,就是“燃香奠酒”,然后在坟前焚烧纸钱,并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缅怀祖先的恩情。

有人觉得祭祖是迷信,但这种观点未免太狭隘。

孔子说:“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意思是,祭祀祖先就像祖先真在面前,祭神就像神真在面前。

对祖先的怀念和感恩,体现着后世对祖先的“不忘”与“情深”,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孝道。

冯友兰先生说,“行祭礼并不是因为鬼神真正存在,只是祭祖先的人出于孝敬祖先的感情,所以礼的意义是诗的,不是宗教的”。

清明节,我们要凭吊的,是一份浓稠的相思;要表达的,是一份深深的怀念。

只要心灵足够虔诚,祭祀形式和祭品种类,并不显得那么重要。

《左传》有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字面理解是:所谓国家重大事务,就是祭祀祖宗神灵与战争。

于小家,个体的祭拜是从先人的追思里,获得家族延续、发展的精神动力;于国家,从对先烈、英雄的祭拜里,获得民族的兴旺和传承。

纪念,是为了新的出发。

心清明,虹始见

我国古人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

意思是说,这个时节先是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最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

清明时节,忍耐了整个严冬的沉闷,一扫雾霾的围合,阳光明媚,草木青青,天气清彻明朗,万物欣欣向荣。

同样是明媚的春光,在不同人的眼里,却是一番不同的景象、不同的心境,甚或大相径庭。

寒食节是在清明节前一两天纪念介子推的节日。在唐代韩愈的眼里,寒食是“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的春意盎然。

而同时代孟云卿笔下的寒食则是“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这也难怪,孟云卿科场失意,过着漂泊不定、流落他乡的生活,即便百花满枝,也难让他从悲苦中感受到盎然的春意。

禅诗有云:“境随心转则悦,心随境转则烦”。

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

“人平旦时起坐,未与物接,此心清明景象,便如在伏羲时游一般。”

这便是王阳明讲述的“心中清明”时所见的景象。

若是修得一颗淡泊清明之心,不与世俗相争,那人生之路便畅通无阻了。

生活难免有烦恼,如果没有一颗清洁明净的平常心,就会把不如意不顺心的人和事放在显微镜下。

常怀一颗“清明”心,烦恼则不攻自破,看什么都美,看什么都顺眼,才能看见人生的彩红。

泽天夬,刚决柔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二十四节气所反映的是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上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里面包藏着阴阳变化的规律。

古人从揭示阴阳变化的六十四卦中抽取十二个卦表示节气的变化规律,称作十二辟卦。

春分之后,谷雨之前,白日开始长于夜,阳气明显见长,卦象由四阳一阴,进为五阳一阴。

所以清明,所对应的卦象为泽天夬(guài),上卦为兑泽,下卦为乾天,天上水气腾腾,欲降成为雨。

夬卦彖辞曰:“夬,决也,刚决柔也;健而说,决而和。”

“夬”的意思是“坚决”、“果断”、“决裂”。

人生其实是由一个又一个的决断构成的,这些决断看似轻而易举,却暗藏着很多隐患,需要慎重抉择。

然而有的人,又会因为过分谨慎,而错失了决断的最佳时机,正所谓“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夬卦告诉人们,只要君子怀着坚定意志,使用正确的方法,就能够去除小人。但是越是看似容易的事情,越要小心行事。越是认为轻而易举,越要慎重地去考虑。

就好比天上的水气,好不容易聚集起来变成云,变成雨水,要想滋润万物的话,急风暴雨没有用,太小的雨也没有用,只有持续的好雨才行。

夬卦告诫我们,惩恶扬善也要把握尺度,掌握方法。

正义与邪恶,正如阴和阳,是永远共存,又斗争不休的。

当正义的力量不断繁荣增长,必将迎来阴暗邪恶势力的对决时刻,只要上下同心协力,众志成城,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共勉。愿转发分享,共同弘扬中华国学文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