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能治“肺系病证”吗?临床观察,每到冬春季节,风寒袭表,肺系病证(如上呼吸道感染、流感、急性气管

 栖凤轩2013 2020-04-04
拙见之三: 《伤寒杂病论》之“理”是什么? 中医界人士皆知,《伤寒杂病论》(后世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医学著作)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中医经典著作。传统观点认为,该书是以“《素问》《九卷》(《针经》《灵枢》)《八十一难》”等医经理论为依据编撰而成。也就是说,《伤寒杂病论》之理是以“《素问》《灵枢》《难经》”等医经理论为依据,来制定其治法、方剂和药物组成的。果真如此吗? 试问,在《伤寒论》112首方和《金匮要略》262首方剂中,有哪些方剂是用《内》《难》中哪一篇、哪一句的理论为指导而制定的? 经比对似乎没有,即便是有也寥寥无几。那么《伤寒杂病论》方剂之“理”是什么,即其定法组方的依据是什么?看看班固怎么说: 《汉志·方技略》说:“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深浅,假药物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 经方是什么?指古代记载医方之书,或指久经实践检验的效方。宋以后所称的“经方”实际就是指张仲景的方子。 《汉志·方技略》经方家载“《汤液经法》三十二卷”,按照晋代皇甫谧《甲乙经序》和宋臣林亿等《伤寒论序》的说法,即指《伤寒论》。所以民国儒医杨绍伊大夫,当代经方大师胡希恕及弟子冯世纶教授,日本汉方医学大家大塚敬节先生,及著名中医文献训诂学大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钱超尘等人考证,认为《伤寒论》乃取材于《汤液经法》,与《内经》无渊源关系。如 晋皇甫谧《甲乙经序》说:“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仲景论广《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近代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选论甚精,指事施用”。 宋臣林亿等《伤寒论序》说:“夫《伤寒论》,盖祖述大圣人之意,诸家莫其论拟。故晋皇甫谧序《甲乙针经》云:伊尹以元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汉张仲景论广《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近代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甚精,皆可施用。是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神农之经,得不谓祖述大圣人之意乎?” 据杨绍伊《考次汤液经序》考证,今本《伤寒论》包括《汤液经》、张仲景《论广》和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三部分组成。并认为王叔和并非张仲景的衣钵弟子,不属经方家学派,王叔和的学术思想属于岐黄学派,即医经家。王叔和在对仲景《论广汤液》的基础上,重新编次整理,从而加上了一些岐黄学说,结果误导中医界几千年,从而使中医界许多志士仁人误认为《伤寒论》的学术思想与《内经》有关。但亦有不同意此说者。从医学学派而言,《内经》与《伤寒论》不属一个医学学派。一个是医经学派,一个是经方学派。《内经》重于中医理论论述,而《伤寒论》重于临床施用。 经方大师胡希恕说:“《汤液经》见于《汉书·艺文志》,晋代皇甫谧于《甲乙经·序》中谓:‘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可见仲景著作大都取材于《汤液经》。谓为论广者,当不外以其个人的学识经验,或间有博采增益之处,后人以用之多验。《汤液经》又以失传,遂多误为张氏独出心裁的创作,因有‘方剂之祖’‘医中之圣’等无稽过誉的推崇。……仲景书本与《内经》无关,只以仲景序言中有‘撰用《素问》、《九卷》……’的为文,遂使注家大多走向附会《内经》的迷途,影响后来甚大,其实细按其序文,绝非出自一人手笔,历来识者亦多疑是晋人作伪,近世杨绍伊辨之尤精。”(《胡希恕伤寒论讲座》) 钱超尘《伤寒论文献通考》说:“仲景书既有他自己的临床经验与研究成果,皇甫谧《甲乙经序》‘论广’一词可作明证;又有他编辑、总结汉末以前各重要医书的重要内容,而《伊尹汤液》构成了《伤寒论》的主体内容。” 原来是神农尝百草有了《本草经》,伊尹调百味而创《汤液经》,仲景论广汤液而撰成《伤寒论》。从《本草经》《汤液经》到《伤寒论》,“是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神农之经”,一脉相承。可见《汉志·方技略》之“经方”论述,即“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深浅,假药物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指根据药物的寒热温凉、四气五味,来调治人体疾病的表里寒热(阴阳)虚实等,因此仲景《伤寒杂病论》之“理”是以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作为定法组方的依据! 以上管见,不当之处,请拍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