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蜀翘楚 益州重镇 ,千年古镇—— 黄许

 DavidCCH 2020-04-04

        四川省徳阳市旌阳区黄许镇是一座古老的场镇,具有悠久的历史。

        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华阳国志》载:黄许镇在汉高祖6年(公元前201年)为古绵竹县治所,史称绵竹关,唐为鹿头关,宋时叫绵水镇,明代称绵阳镇,俗称连山铺。清康熙6年(公元1667年)恢复明制,设专管人事,  财赋的布政司和专管刑律的按察司,统称两司。清雍正元年春, 一姓黄的布政使和一位姓许的按察使来川视察工作, 沿蜀道入川,  途中流行瘟疫,染病下榻黄许镇(原名绵阳镇)万寿宫内(江西馆内), 后因不治身亡,四川巡抚奏明朝庭,朝庭怕瘟疫流行祸及百姓,命就地安葬。地方人士将两位大人安葬在南街江西舘后面。1723年病逝埋葬时栽了皂角树为标记,1725年雍正三年立碑建墓,现碑墓毁,但皂树存。并立一块“清布政使黄大人按察使许大人之墓”,(墓和墓碑解放初被毁),清雍正3年(公元1725年)秋,为褒奖勤政而不幸身亡的两位官员遂以2人的姓氏来命镇名。于是,明代沿袭下来的绵阳镇就改为黄许镇至今,民国时期区署所在地,解放后,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为公社机关所在地,20世纪80年代初建区,为黄许区委所在地,1983年德阳建市,84年撤销原黄许乡,并入黄许镇。

         德阳县志《方舆记要》记载:黄许镇市集颇盛,有上场、下场、北栅、南栅、东西街。当时绵远河上自北栅子(孝黄公路以南)、下至牛王庙大柏树(北城1号以北),上下共3个水码头。

        黄许镇由于是古关隘,所以唐代称“天全驿站”。绵远河水上运输直通成都府南河,然后进入沱江,再入长江。

        当时商贾云集,十分热闹。近—公里长(上至今天的孝黄公路大桥到北城1号)的黄许镇绵远河洄水弯里.夜泊商船数百艘,船上灯火通明。由此可见2200年前的黄许经济十分繁荣!

                        这是黄许镇东街码头一景

                    这是黄许镇东街一景
                   这是黄许镇西街一景



                                这是黄许镇北街一景
                              这是黄许镇南街一景
                            黄许镇南街一景
                   这是黄许镇北栅子一景(现在北街)
黄许镇具有1000多年的大柏树(上世纪90年代修建绵远河堤被毁)在现在的北城1号以北的河堤上。

这就是大柏树被毁后的树桩,顽强的生命力使它又长出了新芽!

        天后宫 : 天后宫又名天华宫、天上宫,地址在黄许镇东街。天后宫,供奉天后圣母,江浙一带又称妈祖娘娘。天后宫占地20余亩,是浙江和福建商人会馆,建筑十分雄伟,是当时黄许镇的一座标志性建筑,它属两层走马转角楼石木建筑。正殿供有天后娘娘神位,正殿对面是两米高的木制高脚戏台。正殿石柱上有楹联三副。主联是:“女德成仙十分尊位居天下;婆心即佛百尺神台壮地灵”。”因父捐身祀典崇封天上后;与民为福灯光长救海中人”;右联是:后有谁侍昭昭灵迹传闽地;神无不在霭霭慈云遍蜀天。在天后宫大殿的正梁上,尚依稀可辩“黄许镇闽省30年乙酉”等字样。据查,黄许镇天后宫动土于明末,落成于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天后宫建成后,四周的走廊柱上均刻有人物、花鸟、佛教典故和历史人物等浮雕,这些浮雕都贴有彩色佛金。
                               南华宫一角
                               南华宫广场
       南华宫:南华宫占地约10亩,供奉南华祖师和文武夫子。南华宫又称广东会馆,是广东商人会馆。座落在黄许镇街上靠近绵远河的棉花巷。南华宫面临绵远河,有近20余株大皂角树,所以夏日凉风习习。每到夏秋之季,镇民都喜欢在南华宫歇凉品茗、下棋、摆龙门阵。由于人多,南华宫周边建有许多饭馆酒店和小食店。公元1943年前后,南华宫曾是川军二十九军一二六师一个连的驻地。解放后,南华宫拨给供销社建成了酱油厂。现在的百家堂南面。
        东街牛王庙:牛王庙占地约5亩,庙里主要供奉龙王菩萨,龙王爷和张桓侯张飞的塑像。牛王庙座落在黄许镇东街石梯坎坎下。牛王庙大殿前有一只铁牛,传说是神牛所变,神牛是为了治绵远河洪水而来,水患治理好后,它就变成了铁牛。黄许老百姓怕它离开黄许洪水来了莫法治理,就用铁链拴住。解放后,牛王届被拆毁成为镇民小,后为中心小学幼儿园。现在百家堂南面。
   
                                       仁圣宫
        仁圣宫:仁宫又名陕西馆,是陕西商人的会馆,座落在镇北街,占地20余亩。仁圣宫供奉文武财神。陕西馆有一方大照壁,照壁上有德阳县名丹青李花村绘制的山水画,院中有一株几百年树龄的腊梅。陕西会馆也有一座木制高脚戏台,一年四季都唱川戏。陕西馆门口有一对一人高的大石狮子,甚是雄伟。据老人说,古时候凡抓到盗贼或不孝敬父母的忤孽不孝儿孙,都要被绑在石狮上示众。
                                  万寿宫
          万寿宫:万寿宫名江西会馆,是江西商人会馆。座落在镇南街,人称江西馆。万寿宫供奉许真君许逊的神像,江西馆门前建造有两根石柱,石柱是蟠龙袍柱。下雨时,房上的雨水就从蟠龙口中喷出。黄许百姓说:江西会馆石龙会吐水。
                                     禹王宫大门
        禹王宫:禹五宫座落在镇南街,百姓又称“懿园”。禹王宫供奉的神像是关圣人、禹王爷和真武祖师。禹王宫,是湖南、广东商人的会馆,占地约10余亩,现在的十字口以南,禹王宫内也有一座木制高脚戏楼,除了唱戏还有茶馆。解放后为黄许粮站面粉社。
                                  天主堂大门
        天主堂:天主堂又称天主教堂,占地10余亩,座落在黄许镇南街。此地原属周姓祠堂,1916年,周姓弟子将周家祠堂卖给了法国神父赖维圣司铎建起了这座天主教堂。 天主堂常年有教徒100余人信奉基督教。解放后天主堂改作了黄许人民公社办公地,1979年后拆毁。
                                    川主庙大门
       川主庙:川主庙在黄许镇南栅子外(南街口),占地约8亩,庙中供奉李冰父子。川主庙以祭祀福神为纪念活动。老川主庙在南街川主巷外,新川主庙紧挨老川主庙重新扩建。川主庙前的空地,曾是黄许镇的辣椒市场,后为黄许轻机厂。
                                    福音堂大门
        福音堂:福音堂座落在黄许镇北街,始建于1931年,是德阳县城北街福音堂的分支机构,常年有教徒30余人。管理福音堂的牧师是英国人俊圣恩。解放后,这座福音堂拨给了黄许区联诊所,后成为镇卫生院(现空置)的所在地。
                                    主簿庙
         主簿庙    主簿庙坐落在黄许镇西街,占地约1亩,俗称猫儿庙。是为了纪念三国时诸葛亮得意门生涪城人杜微在黄许镇的汉绵竹城任绵竹县主簿,由于德政老百姓为纪念他修建的。主簿庙毁于明未,清乾隆年间黄许镇扩场兴场,早成为空地的主簿庙成了周边几个乡镇百姓买卖猫狗的市场。由于曾经是庙,所以人们又称这里叫猫儿庙。
                                    火神庙
       火神庙:  火神庙座落在黄许镇北街,北街又称马路街,占地10余亩。庙中供奉雷公火神,也是当时黄许镇的棉花市场,后作为收蔗糖税的县厘金局黄许厘金所。解放后,火神庙成为黄许供销社的生资站。
                                        魁星楼
魁星楼:魁星楼在镇北栅子的遇仙桥边,木制建筑,也是过街楼。楼下供行人行走,楼上供文典星君神像。魁星一手握笔,  —手持卷。传说中了状元、举人或秀才都是魁星点中的,民间又叫“魁星点斗”。黄许魁星楼人气很旺,一年四季都有人为文典星君披红挂彩。魁星楼毁于文革的1966年。
                                      王爷楼 
       王爷楼 : 王爷楼座落在黄许镇东街牛王庙前的街中心,木制建筑上供奉专司水的菩萨。也是过街楼。
                                         灵官楼
          灵官楼:灵官楼位于镇北街火神庙门口的街中心,属木制结构的过街楼,楼上供奉明察秋毫的灵官大帝。解放前,黄许四乡乡民若有口舌争议解决不了的,两方就到灵官楼拜灵官,纠纷的双方各燃一柱香,禀示灵官后对着灵宫磕头作揖对天明誓说各自的清白,赌完咒双双跳下灵官楼,跌伤者为理亏者。民间称为“跳灵官楼”。
                                   圣觉寺
         圣觉寺:圣觉寺座落在黄许镇圣山村(现三合村),占地约6亩,属旧时德阳县一处较大的平原禅林寺院。圣觉寺又名三灯寺,传说是当年王莽篡汉位诛杀刘姓皇族,刘秀被迫独骑逃往四川省的避难之所。逃到圣觉寺又远离蜀道,感到大势己去的刘秀与圣觉寺得道高僧谈天下,在高僧的感悟下,刘秀树起了恢复汉室的决心。后来刘秀成为了东汉光武皇帝后,此处就改成了圣觉寺。
                                          海音寺

         海音寺 海音寺座落在黄许海胜村10组的关武山(现红海村),占地8亩余,属三重三进中小禅庙。海音寺原名叫龟胜寺,得名于唐宪宗元年(公元806年)。唐左神策大将军高崇文率兵十万讨伐叛军西川节度使刘辟,刘辟利用鹿头关和唐朝大军隔江相持,高崇文只好驻扎鹿头关东面的万胜堆。7、8、9月3个月,绵远河水涨不退,高崇文久攻不下,心里很焦急。一连三夜,有1大龟每夜伏于万胜堆中军帐前的帅旗下,谋士说大龟来恐有不祥之兆。3月后,绵江栅营守将李文悦和鹿头关守将仇良辅双双献关投降,高崇文顺利取下鹿头关。

        平叛后,被唐宪宗李纯钦命为西川节度使的高崇文感谢神龟吉兆,亲自回黄许万胜堆拜祭神龟。后来,当地百姓修一庙取名叫龟胜庙,万胜堆也改名叫龟胜山。到了清中叶,当地百姓忌讳“龟”字就把龟胜山改为梅胜山,龟胜庙改为海音寺。

             唐代806年高崇文、李元奕攻打刘辟海胜山之战
唐代战争:
        《中国通史》中记载的高崇文讨伐叛军刘辟的战争就发生在今天的黄许镇绵远河东面的海胜山。(今红海村)。
          公元806年初,宪宗李纯,命左神策行营节度使高崇文率步骑5000为前锋,神策京西行营兵使李元奕率步骑2000为次军,伙同山南西道节度使严砺共同讨讨伐刘辟,2月,高崇文部攻克剑州。3月,又攻下梓州。4月,兵败的刘辟退守鹿头关,屯兵8万筑城,在绵远河上又修建栏江栅营,又在绵远河以东的万胜堆(今黄许镇海胜山)旗杆山、清平山、猫儿山、鹰嘴崖等8个山头建起日个栅营准备与唐军决—死战。公元806年6月,高崇文部8站把捷攻克了刘辟8个栅营,刘辟只好据江而守。   绵远河农历7、8、9月是洪讯期,江水猛涨,高崇文只好隔江在万胜堆设帐等候绵河水退去再攻鹿头关,高崇文每日望着滔滔绵河水吁叹,关城高垒,重兵把守,加上绵河栅营阻碍,鹿头关何日能攻下?有一晚,万胜堆高崇文的中军帐爬进来一只大龟伏在帅旗下久久不动,有将士说:帅旗下爬来乌龟是凶兆,预示鹿头关攻不下,建议把这只乌龟杀了。   高崇文不允,让士兵用箩筐把乌龟抬出去放生。    一连三日,这只神龟还是出现在帅旗下伏着不动。农历9月的一天,刘辟手下的绵江栅营守将李文悦和鹿头关守将仇良辅背叛刘辟开关投降,高崇文不折一兵一卒顺利破关,刘辟军士投诚者万余人。鹿头关一破,刘辟率数十骑逃往吐蕃,高崇文一边命部将高霞寓追击,一边率大军直取成都。公元807年1月刘辟被高霞寓在土蕃擒拿押解进京后,被唐宪宗李纯处斩于长安菜市口。
        高崇文平叛有功,被唐宪宗李纯任命为川西节度使后,常常想起鹿头关决定胜负大破刘辟的一战,三夜从远处爬来伏在帅旗下的那只大神龟,他猛然悟出帅旗下的神龟是来给他报吉信的。第二年,高崇文来到黄许镇鹿头关绵远河东的万胜堆拜祭了神龟。后来,当地老百姓在高崇文拜祭神龟处建了一座大庙,取名叫龟胜庙。从此,万胜堆称为龟胜山了。到了清末,当地百姓因“龟”字犯讳,把龟胜庙改名为海胜庙,把龟胜山改为海胜山。

                         海胜之战情景图片

血战绵竹关
       在黄许镇新丰村1、2组和龙安村8、9组中间一条长3里宽约1里的地方,这里曾经发生了一场惨烈而可歌可泣的古代战争,战死了蜀汉五位大将军。三国魏将邓艾率魏军破江油关后直捣涪城,后蜀主刘禅派自己的妹夫诸葛亮之子诸葛瞻领子诸葛尚、张飞之孙张遵、黄忠之孙黄崇和李球率蜀兵七万增援涪城,哪知诸葛瞻领军行至现黄许镇这个汉绵竹故城时闻涪城失守而退守汉绵竹城。邓艾大军围绵竹城攻而不下;用辱骂挑衅之语激怒蜀军,诸葛瞻单骑出战。两军在(现在黄许镇新丰村1、2组和龙安村8、9组中间一条长3里宽约1里的地方)上对垒交锋,蜀军连胜两场,后诸葛瞻轻敌中计被魏军引入埋伏战死。邓艾将诸葛瞻人头挑在竹竿上派人到汉绵竹城上叫阵。诸葛尚见父被杀报仇心切,不听众将劝阻轻率出城交战,黄崇、张遵、李球见状只好一同出城与魏军厮杀导致全军覆灭。这就是三国有名的“血战绵竹关”的史实。
          汉绵竹故城城破,邓艾礼葬了五将于(现黄许镇新丰村1、2组和龙安村8、9组周围)。从此,黄许镇这汉绵竹故城南面的平川槽沟地就被人称为'五马归槽'。

                        

                         血战绵竹关情景

                            血战绵竹关情景
                                   仙  人  树

           仙人树:秦始皇御医韩仲公元211年所栽,至今已有2250余年的历史。位于黄许镇金桥村。

           据传,在很早以前这里有座道观,名叫“秦真观”。是纪念秦始皇的御医韩仲所建的道观。秦始皇在公元前211年统一六国后,命韩仲入蜀(今四川)采集长生不老药,韩仲来到这里,筑观炼丹为民治病因为他知道世上绝没有长生不老药,所以至死未回咸阳复命。由于他医术精良深受百姓爱戴,被称为“韩神仙”。他死后升天成为神仙,百姓为他建祠。并把他出门行医常过的桥称为”仙人桥”。桥头原有石碑刻有“仙人桥”三字。韩仲所植的大榕树被称为“仙人树”。距今约2300余年。权属国有。

       后来,秦真观(后改为邱仙观)损毁, 仅存仙人桥和这株大榕树。 大榕树树高二十余米,胸径4左右米,树干古老苍劲, 树冠枝繁叶茂, 生机盎然。树 冠幅覆盖面积500余平方米。

                        

仙人桥

    仙人桥,位于黄许镇金桥村,传说诞生过三位神仙,(分别是:为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之药的术士韩仲、陕西邱道师、邱道师徒弟张道师)。

          公元前206年,秦始皇遣韩仲寻长生不老之药来蜀地(今四川),路过仙桥这个地方,见此地平畴沃野、云雾缭绕、便筑观(名为秦观)修行,并在观前种植两株榕树、并在此烁丹,为老百姓施药看病,后来韩仲飞天成仙。

         再后来,陕西道师邱道人来此,重修道观,并收张道人为徒,也为老百姓施药治病。一天两位道师将道观打扫干净后,也飞天成仙了!

          百姓念两位道人善行,捐款为他们重建道观、将原来韩仲所筑观(秦观)改为邱仙观,并将两位道师肉身供奉观中,民国年间,成都书法家袁楷书写“仙人桥”并勒石成牌,遗留至今。


            刘秀避难途经黄许镇回龙庵(现在的黄许镇新龙村)

                                东汉始皇帝刘秀

      公元9年,王莽篡汉,捕杀刘姓族人。刘秀在武士文臣帮助下,骑一匹白马沿古蜀道逃住四川。途经绵竹关(今黄许镇新龙村)。他又疲又饥又渴,遂下马觅食,见一老尼仙风道骨立于庵前,老尼对刘秀说:“施主,看你鞍马劳顿,何不到庵内休息片刻”。刘秀巴不得已,待乏解腹饱后,老尼手指围棋刘刘秀说:“施主虽足落难主人,观你面相必然大贵,贵不可言”。刘秀听了触动心事,不觉潸然泪下。老尼说:“施主勿忧勿虑,塞翁失马,焉知福祸。凡事有个定数,说不定老尼与你对弈一局,你就逢凶化吉了”。
      老尼让小尼把刘秀的白龙马拴在庵前一株黄荆树上,和刘秀在庵前摆开棋局。刘秀虽无心对弈,但老尼一番古道热肠,不好推脱,只好奉陪。一局完毕,忽闻庵外兵喧马嘶,刘秀惊得浑身打颤。老尼笑道:“施主勿要晾慌,这是你云开雾散出头之日到了”。果然,庵外兵马是接刘秀回咸阳的。刘秀大喜,拜谢老尼后直奔黄荆树前,殊不知,拴马时酒盅粗的黄荆树‘会儿已长大咸碗口大了,也长高了,白龙驹吊死在黄荆树上。刘秀一路上全靠这匹白龙驹,指着黄刑树大哭;“你这树好无理,才一会儿工夫就长高长大把我的白龙驹吊死了,我咒你今后长不高长不大”。刘秀是东汉始皇帝,他的话真成了金口玉言,从此黄荆树就成了灌木,长不高长不大了。

乌金钵钵

      黄许镇黄花桥有对老夫妻养了三个儿子,三个儿子娶了媳妇后都闹起分家,老夫妻莫奈何只好分了,大儿子占了正房,二儿子占了东厢房,幺儿子占了西厢房,老两口只好住进猪圈房。分家后老汉怄成了病,不久就死了。从此,儿媳们都不供养娘,东推西让,逼得老婆婆去讨口。老婆婆眼泪花花走进堂屋,跪在祖先人神龛下哭叫:“祖先人呀祖先人,你咋不睁开眼睛看看,我家咋会出这种后人啊!‘’我家昨会出这种后人啊i”哭完了就站起来端起神龛上的香灰钵钵去讨饭,晚上回来还住在猪圈房里。种后人啊”   有一天,老婆婆讨口刚出门,一个云游和尚走来,要买那个香炉钵钵。说好说歹,老婆婆都不卖,要留到讨口用。儿媳妇听到门外说话声都跑出来把和尚围到。和尚说:“老娘子,我买你的香炉钵钵你不卖,我也不能勉强你,只有和你把实话说了。这个香炉钵钵是乌金铸的,当年唐僧到西天取经沿途化斋就用的这个乌金钵钵,后来,不晓得咋个流落到民间。多年来,我祖师爷算到乌金钵钵在你家。今天叫贫僧到你家来看,果然乌金钵钵在你手上,你不卖就请你一定保存好不要损坏。我今天给你二十两银子作定钱,十年后我再拿一万两银子来取,那时候乌金钵钵在哪个手里,我就把银子给哪个。”和尚说完,给了老婆婆二十两银子走了。三个儿媳妇们看到娘手上的乌金钵钵和二十两银子都眼红了,争到要供养妈,闹得打捶闹仗。后来规定一家供养一年才搁平。老婆婆提出:“你们都愿意供养妈的话,二天这一万两银子你们就三股分吧。”儿媳妇都没意见。老婆婆病了,有人端汤熬药;饿了,有人煮饭炖肉;冷了,有人做棉衣棉鞋。九年后,老婆婆死了。三个儿媳妇把老婆婆厚葬了。等了一年多还不见和尚送银子来,都等得不耐烦了,她们正咒骂和尚,和尚就来了。和尚说:“我今天是来还愿的,乌金钵钵还在不在?”三个儿媳妇齐声答:“在、在、在、于是,和尚就叫媳妇们用刀头、香蜡钱纸,棒起香炉钵钵去父母坟前祭拜。和尚拿起香炉钵钵捧在手里站在坟边长声吆吆地说:“你们的儿媳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阿弥陀佛,说完,把乌金钵钵往坟上一甩摔得七零八碎。儿媳妇们听到“垮喳”一声响,抬头一看和尚不见了。乌金香炉钵钵也成了碎片,都爬在地上去抢,抢得的是瓦块不是乌金,一个个气得翻白眼。

会仙桥上遇神仙
        黄许镇会仙桥在哪里?恐怕没有人能说得上出处,但一说到一个姓尹放水汉在会仙桥上遇到上两位活神仙的事,就有人知道点朽朽了。

         话说清康熙年间,黄许镇北栅子外有一位姓尹放水汉扛着锄头到黄花桥去放水。有—天他放完水回家,走到北栅子奎星阁下的石板桥,看见竹林中有两个黑白胡子的老头在石桌子上下棋,旁边还摆了些瓜果。放水汉也是个棋谜,把锄头杵在沟里站下观棋。
        见黑白胡子老头下棋很怪,就跟小娃儿一样爱大呼小叫。下完一盘,黑胡子老头输了,白胡子老头就哈哈大笑说黑胡子老头下臭棋。白胡子老头笑完后就抓起一个蟠桃吃了起来,一见放水汉子站在旁边就捡了一个大的让他吃,吃完桃子又继续下。第二盘白胡子老头输了,黑胡子老头就哈哈大笑说白胡子老头下臭棋。他也吃个蟠桃后又递一个给放水老汉。放水汉把吃完的桃子骨骨丢在沟边也继续看他们下棋。第三盘棋下成了平局,黑白胡子的老汉都哈哈大笑说:“算啦,不下了,下了三盘棋,结果是平局。”一抬头看放水汉没走就说:“你也该回去了。”放水汉一听,扛起锄头准备回家。可一提锄头,
锄把与锄头泡朽了掉在沟里。他觉得奇怪,捡起锄头就往家里跑。回到家,他婆娘以为碰见鬼就大呼小叫说:“你一走三年不见人影,都说你掉到绵远河里被水冲走了呢!”放水汉子一惊:“妈耶,我就看两个老头下了三盘象棋咋就三年了呢?这时,已长成小伙子的娃儿出来叫爸,他才相信。过了几天,他又顺着沟渠到了北栅子奎星阁下的竹林里士探究竟。见石桌石凳都还在,就是他丢在沟边上的桃子骨骨早长成了一人高的桃树他才明白,黑白胡子俩老头下的一盘棋就是一年。后来,放水汉子活了一百多岁,老百姓都说他吃了仙桃。再后来,黄许镇人就把这地方叫会仙桥了。


       车马途经黄许镇,吾当许姓俨然存。

       鹿头关外长桥锁,鹰嘴崖边古阁蹲。

                            清——许时中

                    (许时中,德阳县县令)

        平尽见鹿头,雄镇古绵竹。

        水自君家来,百里送寒绿。

                            清——杨锐

                  连山铺夜雨

             (清初,黄许镇称连山铺)

          蜀雨常侵夜,秋泥不肯晴。

          几声街鼓寂,四壁草虫呜。

          山运魂犹怯,愁多梦易惊。

          鹿头关外路,明月汉州城。

                              清——王渔洋

                             过德 阳

            出险登坦途,千里尽如扫。

            骑过鹿头山,神驰龙尾道。

            绵竹环仙山,拢宅闻相属。

            不如一对鲤,孝悌堪型俗。

                          灵  龛  镇

             一辞京国都,待望碧山河。

             岭外浮云断,江头绿树多。

             人家明似画,香稻乱如莎。

             翘首西村跨,江声出薛萝。

                 清——张邦坤

(灵龛镇,在今黄许镇新广1组和新胜3组境内)

                             古代楹联

                               利济桥

飞梁跨百十丈波涛几番匠石经营喜见临流成孔道

济世具万千缗功德从此轮蹄络绎何须唤渡觅兹航

                                          清——何令庆

                     诸葛父子战死碑文

       三国君臣独成正统,一门父子共著精忠。

                                          清——佚名

                                    鹿 头 山

               鹿头何亭亭,足日慰饥渴;

               连山西南断,俯见千里豁;

               游子出京华,剑门不可越;

               及兹险阻尽,始宴愿野阔;

               殊方昔三分,霸气曾间发;

               天下今一家,云端失双阙;

               悠然想扬马,继起名硉兀;

               有文令人伤,何处埋尔骨;

               纡馀脂膏地,惨澹豪侠窟;

               仗钺非老臣,宜风岂专达;

               冀公柱石薛,论道邦国活;

               斯人亦何幸,公镇逾岁月;

                                  唐 杜甫

                               鹿 头 山

          马头春向鹿头关,远树平芜一望间。

          雪下文群沽酒市,云藏李白读书山。

          江楼客恨黄梅候,村落人歌紫芋间。

          堤月桥灯好时景,汉廷无事不征蛮。

                                   唐——郑谷

                       绵 阳 古 渡

             漠漠沙洲古渡头,绵江清浅荡轻舟;

             葱葱两岸茉苗秀,陇畔桑麻不记丘;

                                             清——吴商隐

(明清时,黄许镇是绵阳镇,当时的绵江渡口称绵阳古渡)

                            夜宿黄许镇

            小憩征鞍入店门,八年来往笑萍根。

            鹿头关上今宵月;重照寓人拭泪痕。

                                    清——孙缵

                           黄许镇

            牛耳山光接鹿头,绵江一带伐东流。

            即将小镇话疆域,门户都能锁益州。

                                       清——李德扬

           勒石唯存上庸长,求文得自闾里师。

                              诸葛瞻、诸葛尚碑文

                  江头沃野开千里;岭外蚕业接九宵。

                                  汉上庸长司马孟台碑文

                            利济桥

凝利济桥明月滔滔绵水舢板趸船乌蓬船

                                                千帆济济汇赵镇

展鹿头关艳阳迢迢蜀道滑竿包车鸡公车

                                                万马攘攘涌成都

                                          民国——谢玉春撰)

                   马色鸡声明月二分朝雾尽

                   鹿头牛耳斜阳十里晚山晴

                          此联是黄许镇南街栅子门上楹联。

                马色鸡声明月二分朝雾尽

                   鹿头牛耳斜阳十里晚山晴

                           此联是黄许镇南街栅子门上楹联。

              勒石唯存上庸长,求文得自闾里师。

                              诸葛瞻、诸葛尚碑文 

                 江头沃野开千里;岭外蚕业接九宵。

                                  汉上庸长司马孟台碑文

<!---->
图片       < class='mp-upload__' type='file' accept='.jpg,.png,.gif' multiple='multiple' data-v-c15cc872=''>
文字       
视频       
    本地视频 < class='mp-upload__' type='file' accept='video/*' multiple='multiple' data-v-c15cc872=''>
优酷视频

               勒石唯存上庸长,求文得自闾里师。

                              诸葛瞻、诸葛尚碑文

                江头沃野开千里;岭外蚕业接九宵。

                                  汉上庸长司马孟台碑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