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游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里,尽是身世浮沉的风流

 黑龙江波涛 2020-04-04

江水东流,浪花翻滚,一幅画轴在水浪中徐徐展开,遥遥一瞥,已觉绚烂无比。移船相近,手指轻触,我便一下被卷入画轴,进入了一个时代......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只见有一人,站在黄鹤楼上,身穿盔甲,脊背宽厚。他遥望中原,目光所及,是那荒烟外的许多城郭。

突然,他高呼道:'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好像有满腔爱国热血,正在他的血管中汹涌。

神游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里,尽是身世浮沉的风流

我知道了,这是公元1136年,南宋朝廷在金军的虎视眈眈下,风雨飘摇。国家危亡之时,是这个人高高举起了抗金大旗。

就在不久前,他率领纪律严明的'岳家军'英勇作战,迫使金军北撤;他一鼓作气、挥师北伐,收复建康和襄阳六郡;他抱定抗金复国的雄心壮志,让宋高宗感叹'未知能破敌如此',让金军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神游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里,尽是身世浮沉的风流

可当'精忠岳飞'名扬天下之时,金銮殿上主和派的无能和懦弱,正勾勒着他壮志难酬的悲凉。

即便有高官厚禄,他却不愿贪图享乐,不愿与主和派为伍。他甘愿披上战袍,去血洒战场。因为他知道,不把敌人敢出自己的国土,百姓难有安定,国家难以中兴。

神游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里,尽是身世浮沉的风流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此时,他登高远望,壮怀激烈。对国家的爱,对君王的忠,使他始终抱有希望。他期待朝廷醒悟,精诚抗敌,他还想请缨再战,收拾旧山河。

一次次慷慨陈词,上书反对议和;一次次表态明志,誓死攻破敌营。可最终他等来的,确是一道道催令他班师的'金字牌'。面对荒唐的命令,他仰天悲叹:'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神游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里,尽是身世浮沉的风流

百姓拦阻在他的马前,担心受金兵报复,他无奈,含泪取出诏书,道:'吾不得擅留。'面对哭声震野,他最终决定留军五日,以掩护当地百姓迁移。

岳家军班师,然后,金军夺走了已被宋军收复的河南地区。

神游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里,尽是身世浮沉的风流

宋廷为了与金议和,将'莫须有'的罪名按在了他头上。大理寺监狱里,我看到他在供状上留下了八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他的生命在39岁时走向终点,可那又怎样?我告诉他,后世千百年,你的名字一直与'精忠报国'四个字紧紧相连,代代相传。

神游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里,尽是身世浮沉的风流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我乘舟继续东去,历史的车轮也载着畏缩于半壁江山里的南宋朝廷,依旧向前行进着。

岳飞去后,宋金签订绍兴和议,划定国界。以放弃北方领土为代价,南宋宫殿换来了短暂的歌舞升平。

神游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里,尽是身世浮沉的风流

君臣以为,守着这半壁江山可安然度日,何须再辛苦征战。直到有一天,金廷遣使而来,要求重划国界,此时宋人却意识到,他们战也不是,不战也不是。

不战,连半壁江山也要拱手相送;战,早已弃了那些主战的将领,早已丢了最好的战机,如今谁还能战?又如何战?

神游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里,尽是身世浮沉的风流

忽然间,我看到不远处的京口北固亭上,一位白发老人临风而立,他伤今追昔,发出感慨——'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我知道了,这是公元1205年,那位老人正在遥想四十三年前的自己——参加抗金义军,投归南宋,战斗在硝烟弥漫的扬州路,一心想'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怎奈何,到头来却是'可怜白发生!'

神游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里,尽是身世浮沉的风流

几十年的光阴里,多少次'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可征战沙场、恢复中原的一腔热血,却被孱弱的朝廷所弃,屡遭主和派弹劾,数次起落,最终只能退隐山林。

南宋边关少了一位将军的身影,历史文坛却多了一位杰出的词人。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这,都是他辛弃疾的无奈、忧虑,亦是他的信念。

神游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里,尽是身世浮沉的风流

他为国家而忧,为自己不能出征抗敌而无奈,但他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的关切不曾有丝毫流逝,那颗赤子之心,只是寄寓在了他的词作里。

从意气风发到鬓发已苍,他终于等到了朝廷决心再次北伐的消息。看起来,朝廷又起用了他,可那不过是一个闲职,不过是想利用他主战派元老的身份。

神游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里,尽是身世浮沉的风流

一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诉尽热血与衷肠。但他更忧虑的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他害怕当朝主政者,如南北朝时的宋文帝一样,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反而让对手趁机挥师南下。

历史最终应验了他的顾虑。我对他说,历史的波涛会将很多风流人物淹没,但你熠熠生辉的文字,你在几十年里留下的豪情壮志,却任凭雨打风吹,始终散发光芒。它们流传千古,激励后人。

神游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里,尽是身世浮沉的风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乘舟继续随画卷的展开而东行,历史的车轮也继续向前。

北方,强大的蒙古国开始崛起。苟且偷生的南宋朝廷仰仗蒙古国势力,熬到了金国灭亡。可是很快,蒙古建立元朝,南宋也成了待宰羔羊。

神游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里,尽是身世浮沉的风流

比起金军,蒙古铁骑更让宋人胆寒。朝廷上下,议和已变成了乞降。可是破碎山河里,总有一些忠义,选择勇敢抗争。

珠江口外,零丁洋里,元军北渡的船只上,有一人身穿宋衣,身材魁伟,目光如炬。他回想昔日惶恐滩边,自己忧国忧民,诚惶诚恐;再看今天零丁洋上,母亲被俘,妻女被囚,他孤独一人,自叹伶仃。

神游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里,尽是身世浮沉的风流

我知道了,这是公元1279年,南宋抗元将领文天祥战败被俘,被囚禁船上,经过零丁洋。这名字,好像正应了他的一世零丁。

四年前,元军沿长江东下,长江上游告急,宋廷诏令天下兵马勤王。他捧着诏书哭泣:'国家培育臣民百姓三百多年,一旦危急,征集天下兵丁,没有一人一骑入卫京师,我为此深深遗憾。所以不自量力,准备以身殉国,希望天下忠臣义士,会有听说此事后而奋起之人。'于是他罄家财为军资,招兵5万,入卫临安。

神游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里,尽是身世浮沉的风流

他曾上书朝廷,建议加强地方军政实力,以此和蒙古相抗,可惜未被采纳。与此同时,宋廷却在拉拢已投降变节的吕氏一族,一心达成议和的目的。

可步步紧逼的元军不是从前的金军,他们又怎会接受议和?南宋弃守了临安,向元军投降。

被俘的文天祥,被带到了元军统帅张弘范面前,元兵逼他行跪拜之礼,可他凛然不屈。张弘范让他写信招降宋将张世杰,他却在招降书上写下了那个千古名篇,最后一句尤为醒目——'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神游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里,尽是身世浮沉的风流

在元大都,元世祖忽必烈也想留住这位在汉人中影响力巨大的人物,便亲自劝降,许以宰相之职。可他宁死不降,在他心里,'国亡不能救,作为臣子,死有余罪,怎敢怀有二心苟且偷生?'

回到囚室,早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他,写下一首《正气歌》自勉——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神游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里,尽是身世浮沉的风流

我对他说,刀戈相向终会停止,有些胜利只是暂时的,唯有一些精神能成为永恒,你的浩然正气、视死如归,就在其中,闪闪发亮。

那一日,春寒料峭,监斩官问:'丞相还有什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他只是问:'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他整整衣冠,面南而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

他们都生不逢时,在军事羸弱的朝廷中,无法施展报复。又或者,他们都恰逢其时,于动荡战乱的年代,才能彰显英雄本色。精忠报国、奋笔疾书、舍生取义,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在华夏文明中留下璀璨,在千古江山中,永驻风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