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有约】吕铁:走近历史的邓瓷

 刘沟村图书馆 2020-04-04

走近历史的邓瓷

文/吕铁

 

 

宋代叶寘《坦斋笔衡》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江南则处州龙泉县窑,质颇粗厚。上述中的邓,指的就是邓,简称邓窑。2006年邓窑遗址被评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邓窑没有经过发掘,多年来从遗址上采集的标本和在当地征收的器物中看,该窑延续时间很长。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杨育彬先生在《内乡邓州窑》中说:瓷盆为敞口微敛,厚圆唇,深腹,假圈足,内外壁上部皆施釉,该盆颇具唐代风格;一件突出的瓷罐为敛口,圆唇外翻,短颈,宽肩,肩上附有双系鼻,施青釉。但在有些部位出现丝棉状的兰色窑变,这应是唐代瓷。另有一罐片在肩部鼻下面三道阴弦纹作边饰,鼓腹,腹部刻画剔地缠枝花卉;还有一罐底片,假圈足,内底有粗弦纹。外壁和假圈足上有五道浓厚的垂釉,内壁施青黑釉,亦为唐末常见之物
今邓窑遗址西侧有元代至大二年《石堂山麻衣道场重建十方普济宫碑》碑文详细记载。由此可见:邓窑创烧于唐,而盛烧于宋,至金元明末作为一个未被考古部门专业发掘考察过的遗址,一直以来备受争议,有人说窑是一个小窑,杂窑;又有的人说窑在当时是宋代数一数二的大窑口;不过据宋史记载,当时邓州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大州,理应是个大窑口。今天的邓窑遗址内,尚有大量的残片及成堆的匣钵、碎瓷片,每逢大雨,遗址旁边的河边上便露出很多有着精美图案的刻印花碗残片,大大小小,种类甚多。


宋金时期邓窑以烧青瓷为主,以碗、盘为大宗,器表有的表面无纹,有的刻花,有的印花。施釉较厚,垂釉处如透明玻璃珠,釉色青绿介于禹州、临汝窑之间。邓窑青瓷碗的圈足与临汝、宜阳、新安、宝丰窑的宽矮不同,多数是高窄。圈足内又多呈紫褐色,这些风格均反映了邓窑青瓷的故有物色。根据这些年的研究表明,邓窑瓷器的印花和刻花装饰,大部分是凸起的阳纹,也有少量的阴纹,纹饰题材大体分为花卉与水生物两大类。


花卉题材一般有四种:一是缠枝花卉,这是邓窑烧造的器物中最为普通的一种装饰图案。常以大小花朵间隔,大的花朵盛开,小的含苞待放,花藤在其间缠绕连接,组成二方连续图案。二是折枝花卉,一以大花大叶的牡丹花为主题,以饱满的花朵为主,用肥壮的枝叶衬托, 给人以丰满之感;二以小花小叶的菊花和折枝叶纹为主,分别装饰于碗的内壁或底芯上。三是交枝花卉,纹饰以牡丹花为主,几枝花相交,装饰在碗心或盘心上。四是团花纹,多以菊瓣组成,装饰在碗内或碗心上,线条流利生动,图案优美大方。而水生物题材也有两种:一是以海水纹为主,在水浪荡中有海螺、游鱼、荷叶映衬。二是以鱼纹为主,装饰于器物的内底上,图案颇具生趣。青瓷碗的印花多在碗的内壁印水波纹,其上或为一条游鱼浮于水面,或为一海螺沉于水底,荷叶挺拔,水草飘摇,图案匀称,形态生动逼真。 
邓窑所出的器物,反映了在北宋时期所出的产品十分丰富,种类多而齐全。不仅吸收了其他南北窑口特点,还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烧造出一批批精良佳品,深得了当时北宋皇宫的赏识,派出职官进行管理。1985年文物普查时,在遗址上采集到一件青釉器的残片,上刻窑司二字,而窑司刻铭应是在宋代主管窑务的官吏对邓窑进行监烧的实物见证。
北宋中期是邓窑的发展时期,产品造型多,装饰手法、图案严谨程度上有很大的发展与突破,刻花、划花,品种增多,而且线条流畅,釉色莹润。北宋晚期是其发展的鼎盛时期。可谓鼎盛一时,风靡一片,竞相争辉,瓷窑众多,窑烟蔽日。精良的工艺加上超群的技艺,产品之多,市场之广,可见一斑。同时,大量使用印花模制碗、盘,大幅度提高了产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官商的交流合作,品种多样,印花形式、图案取材丰富。各窑口印花碗、盘大量生产,并吸收了兄弟窑口的图样造型,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层次。造型别致,图案清晰,具有较好的艺术效果。在为北宋宫廷烧造的器物中,釉如碧峰翠色,晶莹明丽,汁水莹泽,含水欲滴,釉如膏脂而不流,明亮而不刺目
至于金代,不少学者认为不及宋代,所以很少提及。然而自从1992年在淅川县城关丹江水库内发现了金代属于邓窑沉船瓷器,使人们对邓窑烧制的金代青瓷有了重新的认识。金代瓷器烧造有的与宋代相比丝毫不逊色,无论是造型硕大的碗、洗或精致秀巧的盘、碟,均做得非常规整;其釉质晶莹光亮,仍然有青玉一般的质感。这批青瓷全部为通常所见的生活用品,器形以盘、碗居多。碗又分大碗、中碗、小碗、盖碗 , 盘分大盘和小盘 , 另外还有两件青釉瓷洗。釉色为单一的青绿色,釉质温润,施釉较厚,大多施釉不过底, 但也有个别满釉。装饰比较简单,使用刻花、印花兼而有之的工艺手法, 如内壁刻菊瓣纹,内底印缠枝花卉纹。由于施釉肥厚,纹饰较为模糊,给人以若隐若现的感觉。


笔者在整理邓窑图案的过程中,发现这些精美的装饰图案的构成规律也有迹可循,简单归纳有以下几种构成形式。 1.单一式。整个图案采用一个主题,贯满整个图案。 2.交叉式。交叉式多用于花卉图案,即花枝交错,三交叉或两交叉组成图案。运用手法千变万化,但又都恰到好处,给人一种自由自在、洒脱飘逸的感觉。 3.连续式。即图案采用连续式表现,有六分式连续图案、八分式连续图案。有同一图案,也有变换不同的图案,即一分莲花,一分牡丹等。一般连续图案都有一个碗底图案分界开来,并且界面上有一圈花边装饰图。 4.综合式。运用碗盘的圆心,一层层以圆作为基准变化,主要图案作为点缀的表现形式,显得更加自然流畅,犹如行云流水。一般图案边缘都有边线,以表现图案的完整性。外部也有装饰,一般都是用刻刀刻上一片片的纹状,内外呼应,达到一种协调之美。四、图案的釉层关系及刀法也很有讲究。众所周知,邓窑青瓷居多。青瓷,特别是对透明釉来说,瓷胎对于釉层起着很大的作用。若瓷胎发黑,则釉面表现灰墨绿;瓷胎白,洁净,则釉面莹润。瓷胎颜色的深浅决定整体色调的浓郁厚重或清新明快。同时,刻画出的线条越深,填充的釉层越厚,层与层之间颜色对比越明显,邓窑刻花艺术正是遵循这一原则进行雕饰的。对于雕刻的手法,一般来讲,首先是用锋利的雕刀,刻出图案的边沿,再由边沿外,从深到浅,完成这个过渡。以最高的图案部分,一层层划分,高层压低层,层次分明。最高的部
分釉层流去后呈白色,最深的边缘外则呈深绿色,并逐渐变化、过渡。花瓣清晰,关系明确,层次感强,实在是笔触所不能及,且刀锋果断、流畅飘逸。具体刀法表现有三种。 1.单划线:宋早期居多。在坯子的半干期,用刻刀直接在坯子上,线条跃然于器上,干净利落,但稍有单调感。 2.阴阳结合:雕刀沿图案边缘刻下,深入浅出,使花瓣或图案呈白色渐变。刻到处则由深至浅,呈深至浅渐变,留下部分边缘锋利为最佳。一层层重叠,层次变化深刻,是刀刻的最佳效果。如果功力达到,刻出的图案将精妙绝伦,大有呼之欲出之美。此手法的运用以宋代中期居多。 3.阳饰刻法。在阴阳结合的刻法后去底,使所刻图案全部阳起,突出轮廓线条,图案与底部以刀刻深浅为基础。这样图案呈浅白色,而底部呈深绿色,相互衬托。整个图案十分凸显,像漂在水上。此手法在宋朝晚期作品中较为常见。总之,邓窑图案都是以圆为基础,大小层次变化,以对称为法则,以连续为形式。
邓瓷作为一种非文字性固态文化载体,在历史的尘封中逾千年之久,而摆在今人面前一个重大的严肃课题是,今天如何利用有限的文献机载及出土面世的斑驳碎片使之发扬光大。作为一个青年文化艺术后学之士,作为邓州一个工艺文化研究传承工作者,我觉得有必要使邓州大地上的古邓瓷重现昔日荣光。我为自己在邓州先贤哲人浑厚文化积淀中,所继续用我的热情来从事的这份事业感到荣幸,我相信邓瓷这种非遗文化形式,不仅可以光照宋元华夏大地,也必定依旧可以繁荣兴盛于当代中国。

个人简介:

吕铁,河南省邓州市张村镇五湖村人,80后文化艺术创新青年,美院毕业后师从中国著名版画大师,当代“邓瓷”的复原者,中国邓瓷工艺品有限公司创立者,邓州市政协委员:一个心怀家乡,创新有为的时代青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