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师范大学课程建设标准

 昵称53330904 2020-04-04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标准说明

1.课程设计与实施

课程定位

课程定位明确,教学目标清晰,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起重要的支撑或促进作用,课程设置时间合理,与前导、后续课程衔接得当。

课程内容

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科要求;课程内容设计合理、科学、先进,重点、难点突出,能够及时有效将学科发展前沿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内容体系具有基础性、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适应性和针对性,有助于学习者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学环节

设计的各类实践教学活动能很好地结合专业理论知识,满足学生的培养要求,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显著成效。

课程组织

遵循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和能力培养规律安排教学内容、设计课程模块或教学单元,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合理分配教学时数,理论联系实际,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

教学方法与手段

重视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能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案例式等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能主动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紧密结合,积极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好。

2.教学团队

课程负责人

具有良好师德;负责本课程建设和教学工作,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教学特色鲜明,教学成果良好;能够主动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发表教研论文、承担教研项目或获得教学奖励;近三年主讲本课程不少于1轮。

主讲教师团队

团队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合理。

课程团队发展

课程团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高水平教学培训活动,建有定期开展教学研讨的工作机制,能够深入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并切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践应用。

3.教学条件与资源

教材选用与建设

教材选用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重点推荐教材、省部级以上获奖教材或在学科领域具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自编教材,有条件的鼓励选用高水平外文原版教材;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文献资料或资料清单;实验教材配套齐全,满足教学需要。根据学科专业特点,能够优化教材内容或自主编写高水平教材。

实践教学条件

实践教学条件与资源能够更好地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注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教学资源

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丰富,能够积极运用学校课程平台,建设情况良好,运行机制良好,并能够积极更新,切实发挥辅教辅学功能,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

4.教学效果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建立完善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能够积极开展校内外专家督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等多形式的课程教学评价,评价方式科学,评价结果优良。

课程教学效果

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能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学生满意度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