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猪的故事

 广东黄汉光 2020-04-05

       今天的猪飞起来了!上市的主妇对着飞在天上的猪肉心中叹息着。猪的珍贵,从上世纪的七十年代又逆袭了。不过,想一想,那时,猪的珍贵比现在更高一级别:对城镇居民来说,猪肉是  品,每月没人那二两半的肉票,让每一个人都视猪肉为至高享受;对农民兄弟来说,养一头猪,就是家里的储钱罐啊,家中一年的零花钱基本就在这头猪上,这种意义的猪就如家庭的银行,是当时的民间金融形式。

       文革期间,我回家乡读书,看到各家各户入门一角,都筑着猪圈,里面养着一头或两头猪。走进门里,就会闻到一股猪屎的味道。每个家庭的主妇和孩子,都会围绕着猪圈里的猪而忙碌地过一天的日子。那时农家的猪一般吃这么几样东西:家中淘米的馊水、米糠、番薯叶,百合菜(一种过去专门用来喂猪的青菜)和小番薯。农妇的任务,除了做饭给人吃,还要做猪食给猪吃。农妇把番薯叶或者百合菜或者小地瓜煮熟了,加上馊水,煮成猪食。喂猪时,还要不时添一点用烂鱼做成的“鱼泥”,猪最喜欢这个腥味,诱猪多吃点。每次猪都吃得尾巴直摇晃,十分享受。喂食的农妇也喂得十分开心,眼前的猪,在她眼里是宝贝,养到年关,可以换成一百多块钱,用来买年货,让春节过得有滋有味。家里小孩为养猪要做的事情第一去菜地掰百合菜的叶子。这种青菜不是一次性收获的,而是掰了叶子后再加肥料,让叶子重新长出来。第二是摘番薯叶,番薯在田里收获后,番薯藤都要挑回家,堆在家门口的空地里,家里的小孩都要搬个凳子坐到番薯藤旁摘番薯叶,摘下的番薯叶在鼎里煮熟了,放到大缸里熬着,喂食时,再掏出来拌到煮热了的馊水里,第三是到田野里找猪喜欢吃的野菜。第四是清晨起来挑“沟水”,就是用粪勺把猪昨天一天拉下的粪尿从猪圈旁边的粪坑里掏到粪桶里,再挑到田野里的大粪坑中,这既清洁了猪圈,又让田园多了肥料,一举两得。写到这里要多说几句,过去的乡村,人畜的粪尿都是宝贝,一点一滴都被农村的孩子送到了建在田野里的大粪坑里。过去潮汕的乡村,每家每户都有一个粪坑,专门用来储家里人和牲畜的粪尿。这些粪尿或被生产队征用去做大田的肥料,或者用作自留地的肥料。每个生产队各家户各户的粪坑基本建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个粪坑阵。如果你是城里人,看到这些粪坑阵会有心惊脉跳。因为每个粪坑直径有二米多长,深几米,每个粪坑之间连接的实地只有一米宽,可是农村的孩子能够挑着粪桶在这些装满粪便,又大又深又臭的粪炕的小道上行走自如!记得,我在家乡生活时,看到村里有一个习俗,女孩子到了十五岁,必须举行名为“出花园“的仪式。在此之前,人们会对女孩子开玩笑:出花园时,你必须连续跳过十五个粪坑才能过关啊!吓得小姑娘都要哭了。可是,别看这些粪坑不雅,它们不仅是庄稼的粮食,而且对家乡卫生的贡献太大了!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环保”。过去的农村十分清洁,就是这些粪坑的功劳,田野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循环,人和牲畜吃了土地生长出来的粮食后产生的排泄物,都被田野的主人用手又送回土地。一点不污染大地。

       回到正题。总之,过去每户农家养的猪,是家庭中的副业之大,用今天的话说,是“共和国长子”大国企,而几只鸡,几只鸭或鹅,则是民营企业。“共和国长子”当然得到重视,因此,猪在家里吃饱喝足,人人喜爱,小孩还经常坐到猪的旁边,为它瘙痒,猪躺着张开四腿,露出又白又嫩的肚皮,眯着眼,舒服地承受着主人爱抚。

       不过,猪在农家享受到极致,长得又肥大之时,厄运就到了,主人要让它这么一身肥肉为家庭做贡献了。于是,家庭的男人把嚎叫着求饶的猪五花大绑,请来屠户,把猪抬上屠椅,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猪在几声尖锐的叫声中结束了生命,鲜血从它的脖子里汹涌流进一个木桶里。此后,这桶血和猪的内脏,成为家庭成员的餐桌上的珍品,而享受猪肉的是市场上的人们。农家家用猪肉换来了过日子急需的钱,也把一个春节过得喜气。

        并不是所有农家都养肉猪,也有农户养会生崽的母猪。母猪要生崽首先必须要有公猪配种,于是过去乡间出现了一种职业:“牵猪哥”。“猪哥”就是专门为母猪配种的公猪。主人将系了一个铃铛的绳子套在“猪哥”的脖子上,牵着走乡串巷,猪哥很瘦,毛很长,露着两个獠牙,嘴里冒着白沫,走路时啃啃声响。有需要的农家听到了铃声,就走了出来,和牵猪人谈好价钱,让他把猪哥牵到自家的猪圈里,猪哥一看到母猪,眼都绿了,嘴里吐出更多的白色泡沫,冲向母猪,两只前腿很快跨到母猪身上,母猪也乖乖地服从,于是,猪哥在哼叫声中成就了一段好事。几个月后,母猪就会产下一窝猪崽。每只母猪有十二个奶头,因此,一般一窝崽是十二只,每只猪崽一个奶头,而且,猪崽自出生吃奶,每只找到一个奶头,今后就固定下来,谁也不会系吸别人的奶头。可是有时母猪会产出十三只猪崽,这就难办了,第十三只崽找不到奶头,只能饿死或送人。所以,我们这里有用“十三猪”来形容倒霉的人的说法。

       养母猪生崽赚的钱更多,但也更辛苦。要保证十二只猪崽的成活率,首先要保证母猪奶水充足,因此,哺乳期间,给母猪的食物要有质量,比如,地瓜、米糠,盐和鱼泥都要喂多些,这造成了喂养成本高些,但猪崽却也长得快些。养母猪不圈养,小猪崽出生一个月后,母猪就能摇晃着尾巴,带着它的十二个儿女在村里到处逛着找吃,二个月后,小猪崽就可以买给人家了。一般是村里人上门前来买回去养,剩下的就挑到墟上去卖,直至十二只小猪崽都名花有主,母猪又要再一次担任生儿育女的任务。家中养母猪的都是经济能力较好的人家,因为他们才能办这么大的“企业”。

       过去农村的农民养猪很辛苦,但也乐在其中,猪在被屠宰之前就是家中的宝贝,可以说是最重要的财产,受到家庭成员的呵护。这样养的的猪出来的猪肉好吃极了,现在这些飞起来的猪肉的味道不能与之相比,可以说是天地之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