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的分数越高,人的缺陷就越大

 tjboyue 2020-04-05

浙江大学的明星教授郑强在一次演讲中说:“高考分数越高的学生,个人缺陷就越大。”

这句话虽然逻辑上不够严谨,但是很有道理。

高考的分数越高,人的缺陷就越大

为什么许多孩子考上大学后,疯狂地玩电脑,玩游戏,谈恋爱,还把学习扔在了一边。

因为他们小时候都没得玩,所以到了大学就报复式地“补课”。

中国的小学生、中学生都很厉害,参加奥林奥林匹克竞赛,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全面碾压欧美国家。

为什么中国的小学生、中学生那么牛?因为他们每天都在高负荷地学习,每天有做不完的作业。

欧美的小学生大多数时间在干什么?就是玩。

可是中国学生长大后就不一样了。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大都是欧美人。前两年中国作家莫言才刚得了一个诺贝尔文学奖

孩子们小时候不是很厉害吗?长大了怎么就落后了?

因为中国的教育程序颠倒了,用力过火了


本来小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可是家长不让玩,就让学习。所以孩子小时候的学习表现很优秀。可是,长大后他们就要反弹。成人了,自由度大了,他们就疯狂地玩,不愿学习了。

欧美的小孩,童年时能尽情地玩,到了十八岁他们玩够了,人也成熟了。玩就没意思了,他们就投入地学习、研究。

这么一对比我们就会发现,中国的教育把人的天性与学习倒挂了。

高考的分数越高,人的缺陷就越大

教育的倒挂,源自如今的教育制度。简单说就是分数教育,也可以叫生存教育。

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得高分。得高分才能上好大学,上了好大学就有好工作、好前途,然后才能挣钱多、有地位,过上富足又幸福生活。

所以考高分就是学生的一切。

对学生来说,学习的内容不重要,学习的兴趣也不重要。孩子们从小就被这样的学习折磨,早就厌烦了。

学习的内容失去了灵魂,也磨灭了人的兴趣。考上大学后,还能有多少人有学习的热情,有创造的兴趣?

所以,在唯考分的人才选拔制度下,中国孩子的成长被严重扭曲了。

我们把教育的问题再向上溯源,就会发现,到现在我们还没有突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格局。


教育制度的思想格局从属于国家的发展大局。改革开放后,中国高速发展的四十多年里,中国高等教育功不可没,为国家的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中高级应用人才。

然而,就是这个应用型的培养机制,成了当前束缚中国长远发展的结构性问题。

高考的分数越高,人的缺陷就越大

四十年来,我们全力补课,补的是欧美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发展积累。中国的经济从弱到强,从粗加工到精密化,经历的是一个学习、模仿、改善的过程。

然而,我们终于从跟随制造来到了创造创新的关口。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制度从培养应用型人才,向培养创造型人才转型。

当前,我们的创新能力依然落后,而M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依然遥遥领先。代表信息科技的互联网经济,虽然商业应用的优势在中国,底层技术却在美国。

对于前卫的人工智能领域,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公司的比较优势依然在于商业应用。

我们原创性的科技创新,依然任重而道远。

科技创新的支撑来自基础科学,基础科学发展的后盾是人才,而人才是教育机制塑造出来的。


管中规豹。从诺贝尔奖的获奖者国籍来看,中国的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现代科学体系,是西方哲科思维一脉的发展延续。

虽然我国早已经进行了几十年的西方科学的教育体制。然而,我们学习科学和应用科学的过程,似乎只得到其形,而未得其神。

科学教育的核心,在于思维方式的科学化

而我们的教育,却长期把科学知识的应用当做最重要的事。

我们原先的教育制度,虽然起到过历史性作用,但是人才的选拔方式却违背了人的成长规律,并耽搁了我们的思维方式的科学化。

所以,要改革教育,我们就要从底层着手。

首先,尊重并顺应人的成长规律,让孩子在该玩的年纪玩,该学的年纪学,该创造的年纪创造。

其次,尊重并培养人的科学思维,把塑造思维方式作为教育的底层基础。

只有教育的底层改革到位,才能培养出与时俱进的卓越人才,为国家的创新创造提供长久的动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