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阳卧龙余氏

 温馨Wenxlng 2020-04-05

发布人:家谱网 发布时间:2017-7-18 17:55:03

在铺黄缀绿的白河西岸,在磨山、羊山余脉的南头,座落着一个美丽富饶的农家村寨,它就是南阳市卧龙区陆营镇的下范营村。  

    木有本,水有源,人类有祖先。“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寻根问祖,究本溯源,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是许多南阳人梦寐以求的夙愿。下范营的余文甫,尽管只有四十多岁的年纪,目前从事建筑工作,家庭经济条件不算宽裕,但他却是一个家族事务的热心人。早在二十几年前,文甫就东奔西跑,收集余氏谱牒及支系资料,收集余氏先人的轶闻遗事,以期与各地宗亲汇聚一堂,缅怀先祖恩德,共商族务大事。他嘱笔者写成此文,算是对祖宗的一种告慰,也表达了与族人联谊的企盼。

一、余姓起源  

余是年年有余,绰绰有余的余。姓源于王公贵族。是由祖先名字中的字演变而来的姓氏。  

余姓源于黄帝。数传至周武王,有子叔虞,在周成王时被封于唐(今山西翼城西),为姬姓主要封国。后来,叔虞子燮又移封于晋,为晋侯。燮裔孙晋哀公生子由余,因国内政权动荡,避知于西戎,在此地谋生,郁郁不得志。据唐代林宝《元和姓纂》记载,由余有次出使秦国,受到秦穆公的赏识,被封为上卿。由余从此就留在了秦国。他和百里奚等大臣一起制定富国强兵、兼并天下的谋略对策,很快便消灭掉西戎等12个小国,扩大疆土上千里,使秦国成为西方的盟主。由余去世以后,他的子孙便以余为姓,以表明出身这位名贤之后,来纪念自己的祖先。由余的后裔后来发展成为余姓的主体。  

余姓还有其他一些姓源。夏朝少康的庶子无余被封为越王,无余的子孙中也有人以他名字中的余为姓。也有说余姓出自大禹第三子空(又名罕),被封为余度王,其后代以余为姓。还有春秋时齐国有人以余丘为姓,后简化为余。

秦汉以前,余姓集中在今陕、甘一带。这以后,大多数人东迁,相继定居在河南新安、杞县,江苏下邳,湘江湖州,江西南昌等地,并各自发展成为望族,从诸望族中分出风采堂或武溪堂为郡望。

二、历代名人  

余氏在历史上出了一大批知名人物。  

唐代出了个名儒叫余钦。宋代有宰相余天赐、文学家余援。《说岳传》中的武将余化龙待考。

北宋的名臣余靖,为人正直。范仲淹上书朝廷建议兴修水利,改革时弊,结果好心没好报被贬到陕西作官,余靖为之不平,写下《子规》诗“一叫一春残,声声万古冤”。时人把范仲淹、余靖、欧阳修、尹洙称为北宋“四贤人”。余靖博学多才,精通契丹语,多次出使辽国,促进友好邦交。晚年任职广州,开放海禁,大力发展与东南亚的贸易,使广州成为对外活跃的港口。他为官清廉,离任时一件岭南土特产也没带走。

宋朝余玠,少时家贫,行为不俭,在白鹿书院求学时曾在茶楼殴打老人后逃之夭夭。投军后却英勇善战,屡立奇功,深受宋理宗赏识,命他全权治理四川。余玠立下军令状,要在十年内彻底改变四川贫穷现状。入川后,他鼓励百姓开荒种地,薄征赋税,促进商品流通,并利用山岭的险阻建起十余座城寨连为一体,防御外族军事人侵。后朝中有人对余玠进谗言,他被诏回京,不久病逝,据说是服毒自杀。

明代吏部尚书余懋衡,徽州沱川乡理坑村人,为官清正,颇有政绩。  

民族英雄袁崇焕蒙凌迟处死之冤,手下有位余姓义士冒死盗回袁的人头埋在自家后院,自此世代相守,没有返回家乡广东番禺。

清代有学官余国柱、文学家余怀、画家余万喜等。  

当代还有政治家余秋里、文学家余秋雨等名人。  

三、下范营支系  

下范营的余姓从何而来待考。  

据碑文记载,明朝中期,始祖坟在上元寺南边。上元寺位于今跃进四渠东岸。宋至和元年(1054年)建兴国寺,明朝又称上元寺,是一处香火旺盛的风水宝地。在寺旁建墓地,余氏当有远见卓识。  

下范营距上元寺很近,从始祖之后,其子孙的坟莹也有埋在此处的,形成了墓园。现在余氏墓园主要集中在下范营村西岗老柏树下。

南阳与卧龙历史沿革

       卧龙区1994年设立,仅有12年的历史,其历史沿革可追溯到他的前身即原南阳市(县级)。南阳历史悠久,西周时,南阳属荆州。春秋时初设置南阳郡。秦汉时仍置南阳郡。东汉时,光武帝刘秀起兵南阳,成就帝业,南阳被称为“帝乡”。从唐朝起,南阳设邓、唐二州。元朝始设南阳府,明清时仍置南阳府。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设立南阳市,以南阳县的南阳镇为其行政区域。1960年撤销南阳县,并入南阳市,1961年又设立南阳县。1994年,撤销南阳地区、县级南阳市、南阳县,设立地级南阳市。南阳市新设卧龙区和宛城区,卧龙区辖原南阳市的梅溪街道办事处、七里园乡、靳岗乡、卧龙岗乡和原南阳县的蒲山、潦河、石桥小寨、潦河坡、谢庄、安皋、王村、青华、陆营、英庄11个乡镇。

    陆营镇下范营村

    下范营村位于南阳市南边,距离市区12公里。归属陆营镇管辖,北接潦河镇上范营村,南连华村,西邻赵四路,东临宋马营村,全村辖下范营村、上元寺、稍庄三个村庄,共计14个村民小组,村民4480人,土地面积4960亩。 该村耕地以沙土和粘土地为主,主要农业作物以优质小麦、棉花为主导产业,辆以花生、蔬菜。

一,余学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