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舍岩道人针灸要诀·原序》

 新用户78164330 2020-04-05

盖闻天地开辟,肇(zhào,始)分山川之气。

人始物资,克配动静之形。

东西是日月(坎离),南北是星辰(乾坤)。

两仪(阴阳)妙运于龙画(河图),五行并行于龟铭(洛书)。

四象得路,八卦从令。

气虽悬于白日,理必凭于玄冥(幽暗)。

由贤士之宜讲,岂愚夫之敢忖(cǔn,推测)。

夫气赋于人者,有百骸九窍。

形着于病者,有千邪万灵。

筋骨脉络(阴阳),变化无穷。

生旺休囚(五行),运行不停。

是故古人卜补泻之理,有其理义无其辞。

后哲著温凉(药性)之书,传于后而行于世。

黄岐试药石之问答,华扁垂针灸之典则。

立君臣佐使以治寒热,用补泻迎随而救虚实。

体作三才之栋梁,穴为五行之门庭。

布一身之虚实,审七情之浮沉。

医者,意也,于心必应;

病者,虚也,唯手是聆。

寒(金)冷(水)相升,由肺肾之黑白。

风火互动,作肝心之红青。

湿长流于脾原(平原,坤卦),热恒煽于胸局(胸部)。

胆必生者,小肠也;

脾可产者,肺经。

三焦,散居;

膀胱,咸(肾)匼(kē,环绕)。

引气血归于任脉,二气会合五行。

木母补于火子,心病自痊。

土官溺于水臣,肾必回醒。

抑西官之金气,肝胆安稳。

洗东将之木贼,脾胃遐龄(长寿)。

肝位东方,肾受(授)生而肺受(授)克。

心居南乡,北受(授)克而东受(授)生。

相生者可补,相克者必泻。

虚可补,实可泻。

信医之病可见好,鬼之言莫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