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掘清明节的德育价值

 智夫勤 2020-04-05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是中国文化基因的一部分,也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的重要契机。尽管疫情还未过去,但清明节将至,如何利用好这个特殊节日开展德育工作,依然是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的课题。

以地利“唤醒”清明。发挥中华传统节日的德育功能,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清明时节利用各种资源开展教育活动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学校的创办者、与学校有关或为学校作出过贡献的先辈,是我们缅怀的对象,在校史陈列馆、学校文化长廊、学校名人故居等场所,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祭奠活动,感恩和歌颂他们,激励自身,努力学习;走出教室,在校园中发现美、感受美、记录美的瞬间,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校的情怀;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周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这样既能让学生对学校组织的清明节活动产生共鸣,又实实在在开展了德育活动,使校本德育落到实处。

以“最美”定义楷模。清明前后,许多学校都会开展“三月新风月”“四月文明月”等活动,通过寻找“最美身边人”发掘身边的楷模人物,以他们的事迹激励学生,在校园内形成一种发现美、崇尚美、实现美的风尚;同时通过楷模人物的言行培养感恩意识。清明节作为一个具有感恩特殊意义的节日,开展学生尊师重教和感谢父母、感谢同学、感谢社会等感恩教育,特别是今年全民抗疫的特殊经历,无论对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还是对学校文明健康校风的养成,都显得尤为必要。

以远足“体验”长情。清明远足是具有挑战性的活动,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体力,也需要具有较高集体活动合作能力,更需要顽强的毅力。通过远足,让学生亲近大自然,走进社会,更直观地去体验生活、了解社会,既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又能很好地与同学合作,解决活动体验中发生的困难,更能磨炼意志品质。远足后,学校再通过收集整理远足事例,编制校本德育案例等,持续推进德育活动的深化;学生还可以文章的形式记录活动,留存记忆,再经过学校的展示、评选甚至发表,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今年比较特殊,这种远足也可以在学校的统一设计之下,以家庭为单位进行。长此以往,让每个清明节成为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体验课堂,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提升。

以回乡“品味”孝德。清明文化对传承孝老爱亲的传统具有重要意义。清明小长假“回老家看看”,看看长辈,帮他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通过这样的教育活动,让孩子以善、以孝对待家人,不但能培养特殊的亲情,还能体会一下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如今不少地方都在举办如“百名孝星”等与孝德有关的评选活动,对弘扬中华孝德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学校可以通过推选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尊老重孝”榜样学生,讲述榜样学生故事活动,让崇尚孝德、尊敬老人成为学校教育文化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学生的一项基本行为规范,加以实施和推广。

虽然清明节祭奠和远足的方式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但其核心的价值观不会变。充分利用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开展有效的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其德育价值,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和挖掘。(来源:《中国教师报》2020年4月1日 第7版  作者: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春晖中学 许伯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