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思考》透过表面看本质的六部思考法

 张东键 2020-04-05

为什么曾经的经验不靠谱?

为什么聪明人反被聪明误?

为什么选择多了,反而越容易错呢?

人们时常用那些个人经验和他人统计的数据来对事物进行判断,这类思考俗称'浅思考'。但这种思考往往在分析的过程中会忽视“时间尺度也大环境变化,容易浅尝辄止,而为达到一定的深度思考,这样往往容易被表面的事物所蒙骗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深度思考》透过表面看本质的六部思考法

《深度思考》就是对这种浅思考的一种反思,作者萧亮,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博士、著名人力资源专家,曾任职于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长期为谷歌、微软、脸书、甲骨文等世界级企业提供顾问服务和专业支持,是脑力开发、思维培训领域的学者。

《深度思考》告诉你如何通过深度思考的六部从一团乱麻中抽丝剥茧,帮助我们进行深层次的了解各类问题,从而透过事物的本质做出正确的判读,从而实现人生进阶。

比如为什么有些办法马云能想到,一般人却不能?为什么人们的情绪总会受到无关信息的影响,并时常重复做出让自己后悔的决策?究其根本,伟大的人物,往往都是深度思考的大师。

什么是深度思考?

所谓深度思考就是不断的逼近问题的本质,在互联网的时代,人们接收的信息不但多样化,并且信息量大。那么,决胜的关键不仅在于所获知识的多少,勤奋的程度如何,而在于是否具备深度思考的能力。

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习惯的力量》

不得不承认,当人们越来越沉迷于碎片化的娱乐、依赖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当速食快乐代替咀嚼价值,就会慢慢丧失原本的思考能力。


“思考始于怀疑”只有时刻对事物保持一种怀疑的态度,才能保持思考的能力。如何养成深度思考的习惯?

深度思考“六步养成法”

第一步:定义

对于信息的判断应该遵守墨菲定律,任何有可能发生的事都会发生。

“可能”这个词就是专门用来“对付”那些自己也不确定是否靠谱的事情。人们的直觉有时可能是对的,但在现实里,大多数时候却是错的,因此乐观想象、期待的结果时常让人大跌眼镜,无法称心如意。所以,在对待事物的时候要做出自己的理解,而非人云亦云。

面对众多信息的时候做好两手准备:1.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2.对任何“确定会发生的事情做好其“确定不会发生””的准备。

如果有人就某件事对你做了100%的保证,那么着中间100%必定存在问题,你就要做好两手准备。

第二步:抽离

当你对一件事存在疑问却又想不通的时候,就要学会放空,让大脑休息一下,转移注意力,让他做一些其他的事情,这就是所谓的放空。


日本著名小说家村上春树创作了《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等多部畅销全球的作品。他是天才作家,而是调节大脑的高手,除了写作,每年还会参加马拉松比赛,作为长期脑力劳动者的一种放松方式。没东西可写的时候,干坐着只能吃力不讨好,有时候坐上几天都写不出一个字,不如放下笔,去外面走走,从生活里找到灵感,这就是放松。

有时候思考也需要放松,就是从原本的问题中将自己抽离出来,因为“不思考”也是一种思考。

第三步:辨别

将信息进行割裂,去除那些“理所当然”,拥抱理性。在问题的思考中,我们总是被“理所当然”这个词骗的团团转。它不知“害”了多少人,又浪费了多少人的时间、金钱和资源。辨别的第一步就是推翻那些“理所当然”的信息。

只有辨认和去除那些干扰我们的信息,才能进行清醒的思考。识别干扰信息原则就是抽离出问题后,尽量减少无关的信息。

第四步:筛选

人们在聊天时80%的话几乎都是废话,浏览网站同样也有80%的信息纯属是浪费时间,可以说,这其中重要的信息在余下的20%之中。


所谓无用的信息都有以下几个特点:1、与需求不匹配,2、缺乏时效性,3、具有欺骗性

筛选顾名思义就是取舍的问题,就是在众多碎片化的信息中找到那些高价值的信息,他们的占比往往不会超过10%,含量虽少,但其意义却很大,往往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起着决定性的因素。

第五步:设计

这里的设计,其实用归纳总结更为贴切,通过搜集一切深度思考所需要的信息,然后将其归纳赠礼,通过四维导图的方式展开“可视化决策”,从而达到提升的目的,完善深度思考的思路,达到精准对策,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

第六步:反馈

了解事物的规律才能更好的进行思考,事物的本质是什么,顶级思考的高手并不是他们比你努力,而是他们比你更懂得世界的运转规律,比你更了解这个社会的基本逻辑。懂得如何将问题化繁为简。将问题归零,紧抓本质,才能让思考“更少但更好”。

我们为什么需要深度思考?

时常进行深度思考的人,不论是对事物的概念还是问题都会保持一种持续思考的习惯,这种习惯在潜移默化中也会成为自身的一种能力。


想要成就一件事情,光有那个想法是不够的,还需要把思考落实到实处。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碎片时代,每天我们接收的信息量很大,在获取的过程多思考,多想,从中甄别出有用的信息,然后像盲人摸象一样,从多层次,多角度看待问题,在按照结构思考的逻辑将各个部分进行搭建组合。

李小龙:不怕一个人会100种功夫,只怕一个人把一个招式练100遍。

在《深度思考》中,萧亮告诉我们想要成功,就要不断的进行深度思考,从海量的信息和蹭蹭包裹的表象上剔除那些无用的迷惑我们就恩的假象,从而一步步接近事物的本职。所以,具备深度思考的人往往都比常人更容易实现心中的目标和梦想。

人们眼中的大佬马云和周鸿祎,他们之所以成为大佬并不是他们比我们更勤奋,而是他们对某个领域的深度思考所产生的结果。马云因为对电商的深度思考有了阿里巴巴;周鸿祎对流量的深度思考,带领奇虎在互联上创下了一片奇迹。

所以,请记住我们不比任何人差,只要用心,或许下一个大佬就是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