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成药外治儿科病“”的小妙招 用法简便,疗效确切

 图书 馆员 2020-04-05

中成药药效稳定,取材方便,尤其是外治儿科疾病,疗效确切,用法简便,患儿容易接受并可减轻其恐惧心理,亦可减缓家长的心理负担。现介绍几则疗效确切的可用于儿科疾病外治的中成药,家长们不妨一试。

1.“柴胡液”滴鼻治小儿发热:

取柴胡注射液4毫升注入滴鼻瓶内滴鼻,每次两侧分别2—3滴,两侧交替使用;2小时一次,热退后续用2—3天。重复用药仍有效。

2.“藿香正气水”治小儿疖疮:

取藿香正气水加等量冷开水混匀既成,用药前洗净患处,并用生理盐水冲洗消毒,而后用该药涂擦外部患处,每日3—4次,连续3—5天。

3.“云南白药”治小儿鼻衄:

取本品适量,加少许凉开水调匀后制成敷料,消毒后备用。取敷料塞入患侧鼻腔,血止后取出。此法适用于心脾积热或肺胃郁热型衄血者效果较好。

4.“六神丸”防治小儿暑痱:

夏季婴幼儿洗澡时,取六神丸5—10粒,研细,加入浴水中,对痱子有预防作用;加10粒对于已起痱子者有治疗作用,也可溶解后湿敷患处。

5.“双料喉风散”治新生儿脐炎:

用温开水洗净患处,用干净棉球或用纱布蘸擦干后,取本品直接喷涂患处;同时,使创面暴露,每天喷药5—6次,保持创面清洁干燥。操作时动作要轻,避免损伤皮肤,连续用药5—7天。

用“中成药外治儿科病“”的小妙招分享 用法简便,疗效确切

6.“冰硼散”治婴幼儿湿疹:

先用3%洁尔阴湿敷,稍干后撒上冰硼散治疗,每日2次,4天为一疗程,连续二个疗程。

7.“京万红”治新生儿尿布皮炎:

将患处冼净擦于,然后均匀涂擦京万红烫伤药膏一层,覆盖皮损面;每天换药一次,注意勤换尿布,保持局部干燥。一般轻症1—3日,重症5—7日即可获愈。

8.“跌打丸”治小儿肌注后局部硬结:

取跌打丸2—3粒,根据患处大小,用白酒调为稀糊状外敷患处,每日换药二次,连续2—5日即可。

用“中成药外治儿科病“”的小妙招分享 用法简便,疗效确切

9.“伤湿止痛膏”治婴幼儿腹泻:

取伤湿止痛膏一张,外贴患儿脐部,并用热水袋轻轻热敷;每日2—3次,每次lO一15分钟,连续2—3天。

云南白药治百病(儿科)

由于小儿服药困难和易致呕吐,所以云南白药治疗儿科疾病时,口服法的应用受到局限,而外敷法则应用较多,脐部外敷法在儿科疾病的治疗中较为实用。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等病时,口服后如有呕吐,可改为鼻饲。

一、新生儿头颅血肿

新生儿头颅血肿是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发生急产、滞产或使用胎头吸引器及产钳助产等,使胎儿头颅过度挤压、磨擦,而致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积聚所引起。常见于初产妇的婴儿。主要表现为出生后数小时至数天头颅出现肿物,迅速增大,以一侧多见, 患处皮肤正常,血肿开始之时饱满, 在吸收过程中逐渐变软而有波动感。血肿吸收时间以肿物大小而定,约需1~4个月。

(一) 云南白药加保险子

[治法]采用云南白药加保险子外敷法。①先将1粒红色保险子研末,然后混于4克云南白药粉内,再加 75%酒精10毫升,调和均匀。根据血肿大小及具体情况而加减药量。②将云南白药直接敷于患儿血肿处,要超过血肿边缘约0.5厘米,然后进行加压包扎。③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一般用药1~3次, 有的患儿用药6次。

[功效]使用云南白药外敷治疗新生儿头皮血肿,收到良好效果。采用75%酒精调剂云南白药外敷新生儿头皮下血肿,可以促进血肿消退,有止血、化瘀清热等作用。云南白药外敷时加压包扎,可以使药物直接紧贴敷于血肿处,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吸收。新生儿头皮血肿100例,经用本法治疗后痊愈70例,好转26例,总有效率为96%。疗效与出生后用药的时间有关系,出生后半小时内用药者20例,用药1次,全部治愈;而出生后48小时用药者80例,则用药1~6次,50例治愈,26例好转,尚有4例未愈。

[宜忌]发现患儿头皮下血肿时,宜及早应用云南白药外敷,使用越早,收效越快。

[参考资料]刘勋桂,云南白药治疗新生儿头皮血肿100例疗效观察,中华护理杂志,1985

(二) 云南白药合654-2

[治法]使用云南白药合654-2外敷法。①先将血肿处头发剃去。②再将云南白药4克、654-2 10毫克、75%酒精10毫升调匀为糊。③后取上述糊状药物均匀敷于血肿处,药物要超过血肿范围约0.5厘米,另取酒精浸湿纱布包扎,以防药品干燥,每日1~2次。

[功效]头颅血肿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产伤性疾病,虽然多能自行吸收,但需时较长。云南白药能止血、消肿、化瘀、解毒,75%酒精可局部消毒、预防感染,654-2有活血、改善微循环、促进血液吸收的功能。20例头颅血肿患儿,出生后3小时4例、24小时5例、48至72小时6例、72小时以上者 5例,其中帽状腱膜下血肿2例、头皮下血肿3例,颅骨骨膜下血肿15例,面积最大为12×9厘米,最小为3×2厘米。经采取上述方法治疗后,收到良好效果,尤以帽状腱膜下血肿疗效为佳。其中1~5天痊愈者16例,6~7天好转者3例,无效者1例为颅内出血合并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宜忌]①在治疗头颅血肿的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实为重要。②此法治疗头颅血肿时间越早,效果越好,故宜早期应用。   

[参考资料] 齐庆法、史靖邦,云南白药外敷治疗新生儿头颅血肿,中原医刊,1989年第3期

(三) 云南白药配血竭

[治法] ①血竭10克研末,与云南白药2瓶(8克)和匀,再加凡士林30克、热水少量调成糊状。②敷于血肿上,每3天换药1次, 直至血肿消散。

[功能] 应用上法治疗新生儿头皮血肿,一般换药3~5次即可消散,收效甚佳。曾治1例出生10天之患儿,出生后发现枕部6×8厘米之血肿,经多次拍吸加压包扎无效,用上药外敷,3次即愈。

[参考资料]祝松青,中药外敷治疗新生儿头皮血肿,浙江中医杂志,1988年第11期

二、新生儿重度硬肿症

新生儿硬肿症常由受寒、早产、感染、窒息等多种原因所引起。本病多发生在寒冷季节,以出生后1周内多见。先在小腿、大腿外侧出现皮肤硬肿,以后整个下肢、臀部、下腹部、面颊、上肢也受累;表现为皮肤不能捏起或移动,按之似硬橡皮样,伴水肿者按压可有凹陷。皮肤暗红,严重者为青紫色。体温降低至31~35℃,哭声低下,吸吮困难,四肢动作少。胸腹部硬肿者可发生呼吸困难、尿少等。

[治法]采用云南白药口服,654-2静滴之治疗方法。云南白药每次0.25克,日服4次,喂养困难者鼻饲给药。②654-2每次1.5~2毫克,2~4小时1次,静脉滴注,根据皮肤持续呈微红色为标准,而加减药量或延长、缩短用药时间。③同时给予一般治疗,包括复温、喂养、补充液体及热量,出血者给予维生素K1、维生素C、止血敏并输血,有并发症者采取相应治疗。

[功效] 新生儿硬肿症,属中医学“血瘀证” 范畴,其病理与皮下脂肪凝固、血流缓慢、微循环障碍等有关。654-2能有效解除微小动脉痉挛,改善微循环,使硬肿很快消退。云南白药具有止血愈伤、活血散瘀之功能,并能防治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肺出血,与654-2配伍事半功倍,在促使硬肿消退、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及防治肺出血等方面优于对照组(一般治疗加对症处理)和654-2治疗组(一般治疗、对症处理、654-2静滴,方法同前)。新生儿重度硬肿症,日龄1~10天,大部分伴有1~2个并发症如缺血缺氧性脑病、肺炎、脐炎、化脓性脑膜炎、低血钙症等。经用本法治疗后,42例患儿死亡5例、痊愈37例(88.1%), 而654-2治疗组42例患儿死亡14例、痊愈28例(66.7%),对照组43例患儿死亡23例、痊愈20例(46.5%)。应用本方法治疗未见任何毒副作用。

   [参考资料] 李建民等,654-2、云南白药佐治新生儿重度硬肿症疗效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年第11期 

三、新生儿出血症

新生儿出血症多见于极不成熟的早产儿、延迟喂奶者、应用抗生素的患儿、肝胆疾患或长期腹泻者,以及其母在怀孕期间患有慢性肝胆疾病等。发病多在出生后2~7天。主要症状是出血,最常见的是胃肠道出血,表现为呕血和黑便;其次为脐部、皮肤有瘀斑, 偶可发生颅内出血。出血后可有不同程度的贫血,量多者可出现面色苍白、休克等症状。测定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均有延长。

[治法]云南白药每次0.6克,每日3次,口服或鼻饲给药,直至出血停止,一般用药6~8天。

[功效]2例新生儿出血症患儿,出生后呕血、黑便, 经用维生素K、抗血纤溶芳酸、抗生素及输血等治疗,消化道仍出血不止。加用云南白药后2日则病情好转,出血停止;6~8天后痊愈而停药。随访8~12个月,小儿生长发育良好。

[宜忌]治疗中仅用云南白药粉末,未用红色保险子。

[参考资料]武汉市第一医院小儿科,云南白药治疗新生儿血症2例,武汉新医药1974年第4期

四、婴儿脐炎

婴儿脐炎是因出生时断脐或出生后脐部护理不严,污染细菌引起炎症而致。表现为脐部发红、肿胀,有粘性分泌物或脓性分泌物。进一步发展则可引起脓肿、腹膜炎等。

(一) 云南白药外敷一日1次法

[治法]30~50%酒精或白酒清洗脐部后,上敷云南白药0.25~0.5克,每日1次,直到治愈。

[功就]新生儿脐炎患儿,年龄2~28天,大部分病例有1~3个伴发病,如硬肿症、缺血缺氧性脑病、颅内出血、肺炎、化脓性脑膜炎、婴儿肝炎综合症以及低血钙症等。应用云南白药治疗75例,全部治愈,用药时间为1~4天。对照组(一般治疗:双氧水及酒精洗涤脐部后,涂龙胆紫。)78例,亦全部治愈,但用药时间为2~6天(p<0.01)。云南白药广泛用于人体内外损伤、出血及红肿疮毒,用于新生儿脐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能减少换药次数,缩短病程,亦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并且对伴有渗血及肉芽组织增生者疗效甚好。

[参考资料]李建民等,云南白药治疗新生儿脐炎75例,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年第2期

(二) 云南白药外敷二日1次法

[治法]先用生理盐水或新洁尔灭清洗脐部分泌物,后于患处撒上云南白药1克,再用消毒纱布覆盖后以绷带包扎固定。隔日换药1次,直至痊愈,一般用药2次左右。

[功效]用上法治疗婴儿脐炎10例,均获显著疗效。曾治疗1例患儿,发现脐炎20余天,已在脐部外敷消炎粉、土霉素粉等数日均未奏效,脐窝湿润,脐周轻度糜烂,伴有少量白色分泌物,后改上法治疗, 外敷2次痊愈。

     [参考资料] 杨国文,云南白药治疗婴儿脐炎10例,中医杂志,1983年第4期

五、婴幼儿秋季腹泻

婴幼儿秋季腹泻又称轮状病毒肠炎,轮状病毒是最常见的病原,发病与婴幼儿新生细胞功能不健全和免疫功能发育不成熟有关。本病常发生于秋冬季节,多见于6~24个月婴幼儿。起病急, 常伴有发热及感冒症状,多数患儿发生呕吐,继之腹泻,每日大便多在10次以上,量多,为水样或蛋花汤样,黄绿或黄色,无腥臭味。常出现脱水的症状,病程约3~8天。大便检查偶有少量白细胞。云南白药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采用酒调云南白药糊剂神阙穴外敷法。效果显著,未见不良反应, 简便易行,避免了小儿服药困难和吐泻影响药物吸收的障碍,易于为患儿接受。云南白药活血化瘀、散肿解毒,神阙穴主治肠鸣、泄泻、腹胀、腹痛以及其他虚脱证侯,是治疗小儿腹泻的常用穴位之一,脐部无脂肪组织,表皮角质层薄,与筋膜和腹膜直接相连,并有丰富的血管网,有利于药物的穿透弥散、迅速吸收,用酒精调敷更易于吸收。

(一) 云南白药外敷三日1次法

 [治法]  采用云南白药神阙穴外敷法(亦称“云南白药脐疗”)。①云南白药1克加60%~70%酒精适量调成糊状,敷于脐窝并用风湿膏固定,每6~8小时须将脐部药物取出加调适量酒精。②一剂可连用 3天,疗程为3~4天。③若有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者给予液体疗法,体温超过39℃者予以退热药。

[功效] 神阙穴主治肠鸣、泄泻、腹胀、腹痛等,云南白药具有舒经活络、活血祛瘀等作用,外敷于神阙穴有温中回阳、理气化湿的作用,从而显示出良好的止泻效果。40例婴幼儿秋季腹泻患儿, 年龄为2个月~2.3岁,病程1~6天。经用以上方法后,1天治愈者21例(52.5%),2天治愈者12例 (30%),3天治愈者5例(12.5%),4天治愈者2例(5%)。平均痊愈天数为1.7天,38例(95%)患儿在3天内治愈。

[参考资料]沈云生,云南白药敷脐治疗秋冬季腹泻40例,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年第11期

(二) 云南白药外敷一日1次法

[治法]①用70%酒精将云南白药粉1克调成糊状,局部用75%酒精消毒后,将云南白药糊剂敷盖于神阙穴上(脐窝)。②无菌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或外用4×6厘米之麝香虎骨膏,贴在脐周封严。③每24小时换药一次。④同时给予调整饮食、助消化药,酌情给予抗生素、补液等治疗。

[功效]云南白药外敷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主要是用其活血化瘀和解毒之功,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活血化瘀能促进肠壁血液循环和新生细胞的成熟,其解毒作用也有利于抑制轮状病毒的生长。任脉上的神阙穴,通过调整肠道功能而起止泻作用。另外,麝香虎骨膏不仅起固定药物的作用,同时还能靠其香窜而增强云南白药的作用。64例婴幼儿秋季腹泻患儿,应用本法治疗,一般贴敷1次即愈,少数患儿需敷2~3次,总有效率为96.19% 。而对照组(调整饮食,给予助消化、收敛剂,酌情予以抗生素、补液等治疗)48例患儿总有效率则为39.58%(X2=26.48,P<0.01,两组对照,差异非常显著。说明本法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效果显著,优于普通疗法。

[宜忌] ①本法不适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肠炎、真菌性肠炎以及细菌性痢疾所引起的腹泻, 望选用时注意。②有报道成人外敷云南白药引起过敏性休克和外敷麝香虎骨膏引起皮肤局部过敏的病例,64例患儿皆未发现此类不良反应,但如患儿有过敏史者则不宜采取此法。

[参考资料]管宁,穴位贴敷云南白药治疗婴幼儿腹泻,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年第3期;孟玉蓉等, 云南白药穴位敷贴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52例,中国医药学报,1990年第4期 

(三) 云南白药外敷一日3次法

[治法]①云南白药(粉剂)0.5~1克加75%酒精调成糊状,敷于脐窝,并用风湿膏固定。②每6~8小时换药一次,一日3次。必要时给予补液或抗生素。

[功效]运用云南白药敷脐法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64例,效果满意。

[参考资料]张羽等,云南白药敷脐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体会,山西医药杂志,1990年第6期

六、小儿上消化道大出血

小儿上消化道出血来势凶险,潜在危险性比成人大数倍。多见于出血性胃炎、应激性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等。新生儿在出生后5天内,由于肝脏功能尚未成熟,以及肠道维生素K合成不足,故易产生暂时性凝血障碍而导致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和黑便,以呕吐鲜血或咖啡色液体多见,亦可表现为单纯性柏油样黑便,或呕血伴黑便。出血严重者可有失血性休克,患儿烦躁不安、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等。出血后可有贫血,血色素下降。

(一) 云南白药散

[治法]应用云南白药内服法。①云南白药0.4克,加糖水20毫升,搅拌均匀,口服或鼻饲。每6小时1 次,直至出血停止,一般用药1~2次。②暂禁食,给予补液、输血等。

[功效]2例新生儿上消化道大出血患儿,出生后24小时、40小时出现呕血,其中1例伴有黑便及休克, 经用止血药、输母血及补液等急救措施无效,后用此法治疗,用药1~2次出血停止。

[宜忌]如口服云南白药后恶心、呕吐,应改为鼻饲法。

[参考资料]玉昭芳,云南白药治愈2例新生儿上消化道大量出血,中级医刊,1985年第6期

(二) 云南白药加去甲肾上腺素冰盐水溶液

[治法]①生理盐水500毫升,云南白药50克,去甲肾上腺素50毫克,混合均匀后置于4~10℃冰箱内。②新生儿每次10~20毫升,婴儿20~30毫升,幼儿30~50毫升,学龄前儿童50~80毫升,学龄儿童80~100毫升;每4~6小时1次,口服或鼻肉。3天为一疗程,如需继续使用,应停药1天,最多不超过3个疗程,出血停止后立即停药。

[功效]去甲肾上腺素稀释液口服后几乎不吸收,能使胃内局部血管收缩,但作用时间短暂,高浓度或持续过量应用可致局部组织坏死。云南白药止血作用缓和而持久。所以应用云南白药加去甲肾上腺素冰盐水溶液可使小儿上消化道出血停止,促使溃烂粘膜愈合。小儿上消化道出血患儿31例, 年龄2个月至14岁,起病到就诊时间0.5~72小时,伴有休克者10例;其中出血性胃炎8例,应激性溃疡6例,十二指肠溃疡5例,胃溃疡2例,胆道出血3例,食管静脉曲张1例,原因不明2例,另外2例手术治疗、2例未作内镜检查。应用本法治疗后,29例有效,2例无效而改为手术治疗,无1例死亡;其中20例在1个疗程内停止出血,9例用药2~3个疗程出血停止。

[宜忌] 有下列情况者不宜使用本法、而应手术治疗①经用本法治疗1个疗程而出血不减少;②24小时内出血量大于血容量的20%;③溃疡穿孔;④意识不清、插鼻胃管失败者。

[参考资料]孙谦来、王丹炎,小儿上消化道出血保守治疗31例分析,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0年第6期

(三) 红色保险子

[治法]红色保险子每天1粒,连服3天。

[功效] 红色保险子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大出血有显著效果。

[参考资料]关升、刘国应,云南白药临床应用进展,临床荟萃,1991年第2期

七、小儿急性肠炎

小儿急性肠炎的发病原因很多,可由病毒、细菌等引起,也可由喂食不当(喂养不定时、不定量等)、气候变化(炎热、寒凉)而引起。多见于2岁以下的小儿。表现为腹泻,每天数次或10次以上,呈黄绿色或黄色,水祥、稀糊状或蛋花汤样,混有粘液或未消化的奶瓣。伴有食欲低下、恶心、呕吐,严重者出现发热和脱水。大使检查可见少量白细胞或大量脂肪球。

(一) 云南白药脐周外敷

[治法]①先用碘酒、酒精消毒脐周半径约5厘米的范围。后以75%酒精与云南白药调成糊剂,以4厘米为半径绕脐敷盖,消毒纱布固定。24小时后拔药,用药1次。②同时口服复方新诺   明、静脉补液以及对症处理。

[功效]中医认为,急性肠炎属“泄泻”范畴,由于外感湿邪阻遏荣卫气血不畅所致。脐周有天枢、中脘二穴,均主治腹胀肠鸣、呕吐泄泻等症。云南白药具有活血祛瘀,舒经活络等作用,外敷脐周,加酒引经,作用于天枢或中脘穴,能达到活血、散湿、舒阳的效果,两穴伍用更能增强疗效。由于小儿的解剖特点,在敷药范围内能覆盖天枢、中脘二穴,且小儿皮肤薄嫩,皮下易于吸收, 故敷药后,胃肠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并使受损的肠粘膜恢复正常功能,从而显示出良好的止泻效果。46例小儿,急性肠炎,年龄为5个月~2岁不等,经用上法治疗后,平均腹泻停止天数为1.2±0.5;而对照组(常规治口服复方新诺明,静滴庆大霉素,补液及对症处理。)33例,平均腹泻停止天数则为3.9±1.2。云南白药脐周外敷治疗小儿急性肠炎,疗效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且方法简便易行,未见不良反应。

[参考资料]李润等,云南白药脐周外敷治疗小儿急性肠炎46例疗效观察,新医学1989年第7期

(二) 云南白药脐部(神阙穴)外敷

[治法]云南白药2~4克,用75%酒精调成糊状,外敷于脐部,用纱布固定。每天敷药1次,用药1~2天。

[功效]  此疗法治疗小儿急性肠炎,比使用庆大霉素和磺胺药效果好。一般敷药1~2次,腹泻即可停止。并且小儿无痛苦,避免了服药困难的缺点,无任何不良反应。

[宜忌]若无75%酒精,可用60度白酒替代。

[参考资料]刘健英,云南白药新用途,开卷有益,1992年第6期

(三) 云南白药合吴萸脐部外敷

[治法] 云南白药10克, 吴萸12克(研末),混合均匀。每次取四分之一量,用少量米醋搅拌如糊状, 敷于小儿肚脐之上,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再以热水袋热敷约半小时。每天1次,直至腹泻停止,一般用药1~2次,最多4次。

    [功效]  祖国医学认为,小儿泄泻是脾胃功能失调之故。本方走窜辛温,直接作用于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共促脾之运化,达到收涩止泻之效。48例患儿,年龄段为4个月~2岁,病程3~34天。用本方法后,轻者1次、重者4次即可治愈。

[参考资料]张大华,云南白药合吴萸外用治疗小儿泄泻48例,湖北中医杂志,1992年第3期

八、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

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由痢疾杆菌所引起,常在饮食不洁、进食被痢疾杆菌污染的食物后发病,以夏秋季节多见。主要特点为腹泻,每日10余次或更多,为粘液脓血样大便,伴有里急后重, 发热,腹痛,恶心,呕吐,精神萎靡,严重者可发生脱水、甚至中毒性休克。大便化验检查可见成堆白细胞、脓细胞、红细胞,细菌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血液中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数均增高。

[治法]云南白药口服,每次5毫克/每公斤体重,每日3次,4日为一疗程。同时给予补液、对症处理等辅助治疗。

[功效]云南白药治疗急性菌痢的作用机理,可能与该药通过对痢疾杆菌的抑灭作用,减轻肠粘膜炎症,加快毒素排出,促进溃疡面愈合及止血等因素有关。从而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46例急性菌痢患儿,年龄6个月~12岁,病程17~49小时,使用上法后治愈41例(89.1%), 好转5例(10.9%), 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口服复方新诺明,辅助疗法同前。)45例中治愈26例(57.8%), 好转6例 (13.3%), 无效13例(28.9%),总有效率为71.1%。云南白药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中无效的13例改服云南白药后亦均治愈。应用云南白药治疗未发现任何副作用。

[参考资料]李晓楼。口服云南白药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46例,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年第1期

九、小儿脱肛

小儿脱肛是由于幼儿发育不全或营养不良,肛提肌和盆底筋膜薄弱无力所造成的。随着小儿不断的生长发育,本病往往在5岁之前有逐渐自行消失的可能。主要表现为脱肛初起,排便时有肿物脱出肛门外,排便后自行复回,无疼痛。以后逐渐加重,出现便后下坠感,便时脱出的肿物增大, 须用手推回肛门内。脱出的直肠粘膜有炎症、溃疡等。

(一) 五自散外用

[治法]运用五白散(云南白药、五倍子各等量)治疗。①取五白散3克,溶于100毫升生理盐水中,坐浴。②用五白散适量,局部外敷。

[功效]五白散以收涩为主,兼止血、定痛、消肿、解毒功能。该药外敷可剌激局部组织产生无菌增生性反应,使脱出之肠段复位后与深层粘连,使之固定而不脱出,达到治疗目的。采取以上方法治疗小儿脱肛100余例,效果显著。

[参考资料]侯连兵,云南白药的若干临床用途,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0年第2期

(二) 复方云南白药散外用

[治法]①云南白药粉末8克,五倍子12克, 煅龙牡12克,枳实3克,后三味共研极细末,再与云南白药混匀,即成复方云南白药散。②先以3%温盐水坐浴,再外涂石腊油后,以药粉均匀薄薄地撒敷在脱肛的粘膜面,手法复位后卧床休息1小时。

[功效]用该法治疗100例小儿脱肛患儿,一般用药3~5次即愈,收效满意。

[参考资料]韩万明,云南白药临床新用,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年第10期

十、腮腺炎

腮腺炎常见的有流行性和化脓性两种。流行性腮腺炎是急性传染病,多由咳嗽、食物等传播,发病以冬春两季较多,多见于儿童,常为双侧腮腺肿大,表面不红,血液中白细胞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计数增多。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多见一侧腮腺肿大,局部皮肤发红,血液中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增多。主要表现为耳垂下腮腺部位肿胀、疼痛,有压痛,伴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饮食减少,全身有适等症状。

[治法]采用云南白药病灶外敷法。云南白药适量,加醋或白酒调成糊状,涂于患处。

[功效]一般治疗2~3天即可见效,能减轻局部疼痛,消除肿胀,加速炎症的消退。

[宜忌]如为急性化脓性腮腺炎者,同时应用抗生素。

[参考资料]钱群,云南白药的新功用,开卷有益,1989年第3期

你知道藿香正气水的其他用处吗?

一般多用它治疗因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所导致的霍乱吐泻、发热恶寒、头痛身重、胸膈满闷及脘腹疼痛等症。近年来,随着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藿香正气水不但可以口服,还可以外用。那么,藿香正气水可治疗哪些疾病呢?

1、感冒咳嗽:用杏仁10克,水煎送服藿香正气水,每次10毫克,1日3次,连服3日。
2、失眠:可用藿香正气丸,每次1丸,1日2次,连服10日,疗效显著后再用归脾丸作调理。
3、腰痛杜仲、狗脊各10克,水煎,每次送服藿香正气丸2丸,1日3次,连服5日。
4、水土不服:用藿香正气水,每次10毫升,1日次,连服3日。
5、婴幼儿腹泻:先将等份丁香、胡椒各研成细末装瓶备用,每次用1~2克放入小杯内,再用藿香正气水调成稀糊状外敷于肚脐内,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用2~3日即愈。
6、小儿痱子:痱子是婴幼儿及小儿常见病,多发于夏季,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痱子融合,导致脓疮从而继发感染。用藿香正气水治疗小儿痱子,效果较好。可取藿香正气水1支按比例加凉开水或生理盐水稀释,稀释浓度为:不满3个月者,药液与水的比例为1:3;4~12个月者,药液与水的比例为1:2;超过1岁者,药液与水的比例为1:1。用药之前先用温水将局部洗净擦干,然后用消毒药棉蘸稀释后的药液涂擦患处,每日2~3次。
7、小儿消化不良:山楂、神曲各6克,麦芽10克,水煎去渣,再加入藿香正气水20毫升,分3次服,连用3日。
8、胎动不安:当归、白芍、杜仲、艾叶各10克,加水煎成汤,每次送服藿香正气丸1~2丸,1日3次。
9、妊娠呕吐:用藿香正气水,每次10毫升,1日3次,连用5~7日,疗效很好。
10、妊娠腹痛砂仁6克,当归10克,水煎,每次送服藿香正气丸1~2丸,1日次,连服3日。
11、妇女白带过多:用藿香正气水,每次10毫升,1日3次,连用5~7日
13、手足癣:先用温开水或淡盐水洗净患处,擦干,用药棉蘸取适量的藿香正气水涂于患处,涂药后至少要保持2个小时,每日1~2次,对起水泡出黄水者,涂药后4~8小时水泡逐渐小时,12小时变成干皮脱落。
14、湿疹:用藿香正气水外涂于皮损处,每日3~5次,连用3~5日。对湿疹性皮炎、婴儿湿疹、阴囊湿疹、带状疱疹、脚气也有效。
15、蚊虫叮咬:用藿香正气水适量外搽于患部,半小时后搔痒即可消除。
16、冻疮:用藿香正气水适量外搽于患处,每日3~5次。若伴有溃疡者,可先用红霉素软膏外搽,再用本品外涂,连用5~7日。
17、皮肤瘙痒:用藿香正气水直接涂于患处,1日3~5次。
18、扁平苔癣:用藿香正气水直接涂于患处,1日3~5次。
19、晕车晕船:将藿香正气水适量直接或用药棉赚取药液涂于肚脐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20、可治疗外阴瘙痒:藿香正气水中的藿香、紫苏白芷等可杀灭滴虫,对各种致病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用法:先将外阴洗净,然后将藿香正气水按1∶50的比例兑入凉开水中,再用兑好的水清洗外阴。1周为一个疗程,男女皆可使用。
21、可治疗肛门湿疹:用法:在每晚临睡前,先将患处洗净,再用棉签蘸取藿香正气水涂搽患处,2周为一个疗程。此法具有良好的燥湿止痒之效。
22、可治疗汗疹:用法:先将患处洗净,然后用棉签蘸取藿香正气水涂搽患处,每日涂搽3~5次。此法具有良好的止痒作用。经常出现汗疹的人,可在洗澡时将藿香正气水兑入洗澡水中用以浸泡身体,以达到预防汗疹的目的。
23、可治疗外痔:用法:先将患处洗净,再将2支藿香正气水兑入1000毫升的凉开水中,然后用棉签蘸取兑好的药液反复涂搽患处,每日涂搽数次。在痔疮的炎症发作期使用此法可起到消炎止痛、促使痔核萎缩的作用。
24、可治疗疖肿:现代医学认为,疖肿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藿香正气水中的紫苏等成分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用法:用棉签蘸取藿香正气水涂搽患处,每日涂搽数次。
  此外,用藿香正气水治疗蚊虫叮咬造成的痛痒、日光性皮炎及皮肤湿疹等也有一定的疗效。
儿童服用中成药应严格控制时间
进入秋季以后,各大医院的儿科门诊又开始“热闹”起来。许多家长发现,在医生开出的药方中,常常是西药搭配中成药,有时还有一些起调理作用的“保健药”。一次要吃三四种甚至更多的药,可难为了喂药的家长。这些药都必须吃吗?是否能按药效的轻重自行取舍?西药与中成药搭配服用需注意些什么?成为家长们关心的问题。

  宣武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田甜表示,中成药在治疗小儿常见病方面占有重要位置,具有使用方便、药性平和、疗效迅速服用量小,易于贮存等优点。不过和西药联合使用的时候有很多禁忌,家长们应正确看待中成药的疗效,了解中成药特点,避免出现一些用药误区。

  感冒是秋季小儿最常见的疾病,针对小儿感冒的中成药也非常多。田甜表示,治疗小儿感冒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中成药或者西药。选用中成药时,应针对引起感冒的不同病因进行辨证施治。大多数感冒类的中成药都是疏表清热解毒,具有一定的抗病毒和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但在缓解症状方面有时不如西药见效快。西药对感冒的治疗主要是缓解症状,防止继发感染,见效较快,缺点是大多对病毒无治疗作用和消炎作用。另外,各种西药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

  北京中医院小儿科副主任医师王明表示,一些中成药为了更快地达到疗效会添加西药成分,这个情况在一些小儿常用药里也存在,如麻甘颗粒、咳喘宁、小儿热咳口服液等都含有麻黄碱,如果与氨茶碱合用可能会增加心悸、失眠、头痛等不良反应。

  另外,医生还经常会给孩子开一些类似万金油的“小药”,如猴枣散、小儿葫芦散等,王明表示这些中成药属于调理型,多是一些复方制剂,医生会针对病人的情况开一些,用于调理在疾病状态下身体的不足。但这类药物不建议滥用,因为有些药里含有大黄等成分,长期服用会影响小儿营养吸收,还有一些中成药里含有朱砂,长期服用会引起中毒。

  ■ 用药提醒

  服用中成药应严格控制时间

  ●田甜,宣武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

  很多家长都觉得中成药药效比较平和,可以多吃几天,其实不然。儿童服用中成药也应该严格控制用药量和用药时间。

  一般常用的药物剂量是指成年人的用量。而孩子的身体还没有发育成熟,对于药物的代谢、排泄都不如成人,且和成人相比还比较敏感,所以通常计算孩子的用药量时应该以:儿童用药剂量=儿童体重/60×成人剂(其中60=成人平均体重,单位:千克)作为标准。

  同样因为上述原因,应该注意孩子用药的时间。孩子的肾功能发育还不成熟,药物排泄缓慢,在体内的释放作用时间也相应延长。所以吃中成药要做到“中病即止”。除了一些治疗慢性病或者补益类的中成药可以在医嘱下吃一阶段外,大部分药物在病情好转后,都要立即停止,不可长期服用。有些药的毒性虽小,但长期蓄积可致中毒,对肝肾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

  ■ 小贴士  中成药与西药混用禁忌

  1、蜜炼川贝枇杷膏不能与感冒清并用。蜜炼川贝枇杷膏中含有大量蜂蜜,感冒清的退热成分与蜂蜜能形成复合物,减少药物的吸收速度,使退热作用减弱。

  2、甘草不能和奎宁、麻黄素、利血平、维生素C并用,因为甘草酸可与这些西药发生沉淀。常见的含有甘草的中成药有复方甘草片、橘红化痰丸、止咳定喘丸、清心牛黄丸等。

  3、含有酸性成分的中成药如复方甘草片、保和丸、山楂丸、五味子丸、橘红丸、香砂平胃丸,不能和碱性西药如氨茶碱、苏打片、胃舒平、氢氧化铝凝胶等碱性西药一起服用。因为两类药物的酸碱性会发生中和。

  4、含麻黄的中成药如气管炎丸、气管炎糖浆、半夏露冲剂等不能与西药痢特灵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因为服用这类西药制剂后麻黄中的麻黄碱不会被破坏,而随血液循环到全身组织,会引发恶心、呕吐、头疼、呼吸困难等情况,严重时还可能出现脑出血。

儿科┃推拿法治疗小儿腹痛,速收藏!

腹痛是指剑突以下整个腹部的任一部位发生疼痛,是小儿常见的症状之一。许多内、外科疾病均可引发腹痛。腹痛轻者多属功能性疼痛,及时推拿大多会缓解或消失。重者应去医院检查确诊,以免延误病情。

通用取穴

揉一窝风150次(见图1),揉天枢150次(见图2),摩腹200次(见图3),揉脾俞150次(见图4),揉胃俞150次(见图5),揉大肠俞150次(见图6),或刮脾、胃、大肠俞至皮肤发红或皮下瘀斑(见图7)。

加减取穴

腹痛喜温 加揉外劳宫150次(见图8),推上三关100次(见图9)。

呕吐 加掐揉内关100次(见图10),揉板门150次(见图11)。

腹胀 加分推腹阴阳50次(见图12),拿肚角5次(图13)。

便秘 加退六腑100次(见图14),推下七节骨100次(见图15)。

注意事项

饮食宜忌 宜清淡易消化,忌食生冷、油腻。伤食引起者应暂时禁食。

腹部保暖 喜温者腹部可加温热敷。

设法通便 便秘者给予通便。

配合药物 有家族史或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应配合药物治疗。

明确诊断 推拿不能缓解者,应去医院检查确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