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文学史上的天才巨匠——苏轼

 江山携手 2020-04-05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从小研读经史,受儒学影响较深,它22岁考取进士,开始入朝为官,他发表过改革弊政的议论,其后又在《思治论》中提出“丰财”“强兵”“择吏”的建议,他非常希望通过改革,能使社会各阶层自觉来改变社会的衰败,但是都失败了。
神宗时,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推行的新法而卷入上层政治冲突,主动要求外放,先通判杭州,后又做过密州,徐州,湖州等地知州,四十五岁时因“乌台诗案”入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元丰八年,神宗去世,哲宗继位,高太后垂帘听政,苏轼被召入京,任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由于苏轼不同意司马光等人的说法,当权者发生冲突,又自求调离京城,出任杭州。后又辗转就任于颍州、扬州、定州的地方官。
哲宗亲政后,宣布继承神宗的一套,起用自称维护新法的官僚,打击旧党,苏轼也被列入惩处之列,一贬再贬,最后贬到岭南、海南岛。在为官这件事上,苏轼确实是“一肚皮不合时宜”,无论旧党还是新党上台,他都不讨好。
苏轼具有坚定执着的品格,他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不盲从,不寻私,表里如一,在地方官任上他也始终关心民间疾苦,努力兴利除弊。
多年的宦海挫折使苏轼感到极其无奈,他只能从老庄哲学、佛禅玄理中追求超越与解脱,求得个人心灵的平静。虽屡遭贬谪,依然豁达大度,洒脱随缘,乐观豪放,写出了无数千古绝唱,在诗、词、文、书法、绘画各方面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天才巨匠。
苏轼的诗题材广阔,富含哲理,富于变化,挥洒自如,自然奔放,他把古诗中常见的题材提高到很高的层次,使得诗的内涵更为深厚。同时在跌宕起伏中,他把他豁达的人生态度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最有影响力和感染力的是他的言志抒怀诗和对自然风光的吟咏。“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的抒情写景小诗,笔触诙谐幽默,极富生活情趣和哲理,令人回味无穷。
自古以来,诗和酒是分不开的,苏轼不仅会喝酒,而且会酿酒,有人称它为酿酒专家。他在黄州酿蜜酒,在定州酿松酒,在广东惠州酿桂酒,他在海南酿过真一酒,是上等好酒,并且特此为酒写过《真一酒歌》和《真一酒诗》。
就这样漂泊半生,以诗酒为乐,直到元符三年,宋徽宗继位,大赦元祐旧党,他才得以北归,次年到达常州。但是长期流放,加上跋涉的艰辛,他从此一病不起,最后死于常州,追谥文忠。
苏轼代表着北宋文学变革的最高成就,他的创作体现了这场文学变革所追求的文化理想,审美趋向,他的作品已经成为中国文学的宝贵财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