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垃圾箱画派,美国现代艺术的起点

 zdjphoto 2020-04-06
To Vals Tou Gamou 来自美在高处 00:00 04:14
上面这幅《夜游者》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之前在《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一文中,我们也都聊起过。它的作者,就是一生都在描绘孤独的艺术大师,爱德华 · 霍普。 

不过,今天我们要聊的主角,是霍普的师父罗伯特·亨利,以及由他开启的一个有趣的画派——垃圾箱画派。


垃圾箱画派是 20 世纪初,兴起于美国的一个艺术流派。在此之前,美国绘画一直都在模仿欧洲绘画风格,于是无论是新古典主义、新浪漫主义、还是印象派,都轮番领衔美国画坛。可如此周而复始的模仿,不免让人觉得沉闷。

垃圾箱画派的出现,打破了这种状况。这群思想前卫的青年艺术家们,主张美国本土画家,就应当描绘美国的日常生活,他们希望创造出属于美国自身的绘画风格。

纽约的雪,1902

于是,他们把目光投向流落街头的孩子、妓女,关注的场景也多为地铁、拥挤的大杂院等等。正是因为他们爱画贫穷、肮脏的城市,所以被讥讽为“垃圾箱画派”。

其实,专业地看,垃圾箱画派并没有对艺术形式实现突破,而是在绘画主题上,进行了一场革新。他们的作品普遍基调黑暗,内容更侧重于捕捉现代生活的中严酷的时刻,因此也被称为“城市写实主义”。

巴黎之夜,1898

在这群画家中,罗伯特·亨利(Robert Henri,1865 - 1929)无疑是领袖级的代表人物。

亨利出生之际,正是美国内战结束那年。此后,美国进入了马克·吐温笔下的《镀金时代》。这一时期,新富豪们开始导演整个美国的面貌,而各类垄断集团,也开始逐步控制了国家的政治和经济。

蒙帕纳斯,1898

在亨利的青年时期,美国进入了所谓的进步时代。那时的美国社会,开始清理镀金时期所遗留的种种后遗症。一些持改良主义思想的知识份子,开始敦促政府惩治腐败,缩减官僚机构,提高行政效率。

所以,罗伯特·亨利这一代人,注定要和他们的前辈们不一样。艺术评论家罗伯特·休斯说:亨利希望艺术能像新闻业一样。他想让绘画像汗水一样真实,带着人类生活中,无法抑制的气味。

巴黎街角,1896

1906 年,亨利被选入美国国家设计学院。但 1907 年,垃圾箱画派却被该学院拒绝参加当年的画展。亨利指责评审团成员有偏见,将该学院称为“艺术墓地”。然后他离开了评审团,决定组织一场自己的画展。

今天我们很难理解,当时这些年轻画家,想给自己的作品做展览,是何等的艰难。大型的官方展览,控制在反复获奖的那些人手中。他们对社会公众和私人收藏的影响极为强大,让年轻艺术家根本没有机会卖掉,甚至展出自己的作品。

街角,1895

1910 年,亨利在他人的帮助下,组织了独立艺术家展览。这是美国第一次没有评奖的“无奖展览”。他模仿法国的独立沙龙,将作品按字母顺序悬挂,以强调平等。而这次独立画展,就是当今美国独立艺术家协会的前身。

此后,亨利一直执教于宾夕法尼亚美术学院,培养出了包括乔治·贝洛斯(George Bellows)、洛克威尔·肯特(Rockwell Kent)和爱德华·霍普(Edward Hopper)等众多学生。不夸张地说,20 世纪初的美国,几乎没有哪一位艺术家,没有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过他的指导。

    垃圾箱画派的艺术家们,1896
从左至右:埃弗里特·希恩、罗伯特·亨利、约翰·斯隆
事实上,亨利当年的学生,很多都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艺术。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在亨利的教导之下,才第一次听说杜米埃、马奈、德加以及戈雅等艺术家的名字。

亨利对于艺术教育的出发点,并不是追求教化,而是发掘那种潜藏于各种原始伪装之下的,与生俱来的天分。基于这一理念,他将自己从事艺术 23 年来的笔记和信函,收录在他的传世之作《艺术精神》中。

作为一本多达 352 页的名著,《艺术精神》的文字很零散,随手翻开一页便可阅读。在那些纵情恣意的字里行间,亨利的才华如泼墨般挥洒纸上:

对线条、明暗、色彩、笔触的独到见解;对伦勃朗、提香、雷诺阿、塞尚的犀利评论;对绘画、音乐、雕塑、诗歌、哲学的共时思考;还有对时代审美的反思,对自由表达的鼓励,对永恒之美的追寻……他所谈论的,早已远远超出了艺术的范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