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垃圾箱画派

 hzd712 2015-06-28
垃圾箱画派
        美国20世纪初反学院派的画派。又称八人派(The Eight),包括R.亨利(Robert Henri, 1865-1929)、G.B.卢克斯(George Benjamin Luks, 1867-1933)、W.格拉肯斯(William James Glackens, 1870-1938)、J.F.斯隆(John French Sloan, 1871-1951)、E.希恩(Everett Shinn, 1876-1953)、A.B.戴维斯(Arthur Bowen Davies, 1863-1928)、M.B.普伦德加斯特(Maurice Brazil Prendergast, 1858-1924)、E.劳森(Ernest Lawson, 1873-1939)。 他们都是写实的画家。1905年,前 4位青年画家以年长的亨利为首组成亨利派。 

早期的作品 
 
        他们以真挚、热情、幽默的态度描绘市民与贫民窟,并反对美国的印象主义。他们早期的作品色彩灰暗,以灰、棕、黑色为主
 
 

主要人物及事迹介绍

       亨利是一个教师,他鼓励大家从报刊画家转变为油画家,观察周围生活,并向17世纪现实主义大师D.委拉斯贵支、F.哈尔斯、伦勃朗,以及他们的现代继承人戈雅、H.杜米埃、□.马奈学习。主张描绘现代城市生活,先画费城,后画纽约。 为了反对学院派独霸艺坛并争取独立的艺术,亨利派跟浪漫主义画家戴维斯、现代主义先锋普伦德加斯特、印象主义画家劳森于1908年组成了八人派,并在该年2月3日举办了八名独立画家作品展览,轰动整个美国。

        他由于他们爱画贫穷、肮脏的城市,所以被讥讽为垃圾箱画派;但这样却使他们闻名于世,作品销售额达4万美元;宾夕法尼亚美术学院与美国另外 8个城市的艺术机构纷纷请这个画派的画家去展出他们的作品。他们的写实主义被称为城市写实主义。亨利和斯隆趁机在西35号街一座大厦里租下许多大房间,举办独立画展。任何一位按规定付款的画家,均可展出作品。此后八人画展不再举行,但是它的成员,尤其是亨利、戴维斯、斯隆、格拉肯斯都成为独立艺术的领袖。他们和其他画家一起于1913年举办了军械库展览会,并于1917年创办了独立艺术家协会。


八人画派名称由来

       在1900年初期,美国的画廊只展览已经死了的画家或欧洲人的画,新新鲜鲜活在眼前的美国人是轮不到的。亨利,梭仑,路卡斯,格莱肯,西恩,潘得加斯特(Maurice Prendergast,1859-1929),劳森(Ernest Lawson,1873-1939)和戴维斯(Arthur B.Davies,1862-1928),这八个人自己开了一个画展,这个画展因此被叫做“八人画展”,这群艺术家后来在美术史中也就被称为“八人画派”。


潘得加斯特

       潘得加斯特(Maurice Prendergast,1859-1929)就是其中之一
 
       他们这批人画的都是这样的日常小景,甚至内院后街,闹闹哄哄,蓬头粗服。但通过这样的观察和描绘,在美国艺术中“失传”了的写实的创作态度又回来的。而且,这类题材和这类写印象似的画法改变了美国画家素有的对创作油画诚惶诚恐的态度,他们从此变得敢画了,知道如何直接用画笔去记录现实和印象了。后来他们中有人感激地回忆道:“在九十年代,宾夕法尼亚的一群年轻插图画家一无所知,只是象匠人一样工作着。亨利用他启发性的教授使我们成为画家。他是一道催化剂,一个启蒙者。他把美国艺术从幼稚的学院派成见里解放出来,他并且还把艺术家的个性和创造力激发出来。”

画家圈子的形成

亨利的确是一个好教师,他几乎执教终身。他的教育方法的别具一格之处在于,他对学生的教育不以技术为主,而以解放学生的思想为主。他在美国的学校里是第一个用美国艺术家的作品当教学范本的教师。学生都爱听他的课,他的朋友顶爱到他那里去聊天,因为他时时处处鼓励人解放思想,放弃陈见。他对艺术的反权威的态度在世纪初影响了很大一批年轻画家。1900年以后,亨利移居纽约。他先在纽约艺术学院任教,后来在上百老汇开办了自己的艺术学校。过去在宾夕法尼亚的那些年轻画家们也都跟到了纽约,他们常常聚在一起。渐渐地,在亨利周围,一个提倡画美国、画美国人生活的画家圈子形成了。

然而,这个圈子里的艺术家虽然有自己明确的艺术方向,他们却因为得不到展览机会,很难让自己的艺术主张被社会了解并传播。其实当时美国每年都有全国性的美术展览,他们也每次都把画送去待选,但从没有被选中过。因为主持者都是保守派的人士,他们对这批画家直接从生活取材的态度,以及“草率”的画风,根本不能相容。所以一年一度的美术展览总是把他们这批人的画拒之门外。

拒绝的次数多了,这些人全火了:什么玩意儿,这样再三再四地压着我们,这辈子也甭想出头了。你们不让展,我们自己给自己展,难道非得在你这棵树上吊死?于是,这伙人自己动手筹备画展。他们说动了一家画廊接受他们的展览。


第一次美术展览

1908年5月,展览在在纽约的一家画廊开幕,一出台立刻在美国艺术界引起轰动。这是第一个和美国学院派分庭抗礼的在野艺术家独立举办的画展,而且展出的作品几乎都是取材于人们身边的日常生活。庸人琐事,不仅不美,而且还粗鄙龌龊,这让美国观众着实吃惊不小。

他们已经习惯在画展上只看欧洲派头的、人物典雅优美、技巧精致讲究的油画,这个画展中的作品却告诉他们,油画也可以画得随便,轻松而且贴心——不必画大事情,就画日常生活;不必画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就照直画身边的市井小民——这些全是和他们的审美习惯反着的。

于是,舆论大哗,画展一开幕,马上成为纽约城里的热门话题,评述的文章天天见报,毁誉迭起,但攻击“八人画展”的是多数。批评家们几乎气急败坏,骂不绝口,说他们是一群口味恶劣、道德败坏的“黑帮”,痛责他们绘画题材的粗鄙猥琐,丑陋庸凡,绘画技术马虎潦草,胡涂乱抹。客气一点的,还肯叫他们“八人画派”,不客气一点的就干脆叫他们“黑帮画派”,“丑陋的先知们”,“垃圾筒画派”等等,因为他们用真实的生活玷污了艺术考究的美。


触动美国美术界

虽然挨骂,“八人画展”总算成功地触动了美国美术界。它等于是一个宣言,明白无误地向美国人宣告:美国画家完全可以不模仿欧洲,而是脚踏实地,面对美国,画美国人自己的生活。“八人画派”给美国艺术界在当时带来的这个信息很可贵,尤其是进入了20世纪后,艺术的现代化成为美国艺术面临的重要课题,而“八人画派”昭示的立场是指导性的:艺术不能是外来的,必须是自己的,必须从自己的社会中产生出来;让我们先把脚跟移过来,移到自己的土地上,面对美国作画,然后,我们才可以有前途,有发展。

历史后来也证明,当现代艺术在美国真正产生的时候,也是美国人真正找到自我的时候。因此,虽然世纪初出现的“八人画派”的画今天来看的确是画得不太好——说他们“技术马虎潦草”其实并没有冤枉他们,而且他们完全没有触及当时已经开始了的艺术形式的革命,他们用的还是传统的绘画手法,但由于它立场正确,矫正了美国艺术只顾追附欧洲的心态,“八人画派”还是在美国艺术史上留下了一个很光彩的位置。


独立艺术家展

在“八人画展”之后,美国“在野”艺术家自己举办的画展成为一个扩大自己影响的利器。两年后,亨利他们这些人胃口更大了,办了一个规模更大的展览,起名为“独立艺术家展览”。这展览面对的不再只是他们这个圈子中的人,而是面对美国所有追求独立的,不肯跟从学院派的艺术家们。为了体现独立精神,他们有意不给这个展览划任何范围,也不设任何评选委员会一类的机构来给展览把关,谁想参加,都可以把作品送来,只要自己交一小笔放自己作品的场地租金就行。

这么一来,这个展览吸引了许多未能成名的艺术家,结果一共有103个艺术家送作品来参展,全部展出的作品有260张油画,20件雕塑,219张素描和版画。为此他们不得不租下了一整栋三层楼的房子,把三个楼面全都放满了。亨利给这个展览写的前言中明白宣称:这个展览不为别的,就为了给美国艺术家一个展现自己个性的机会。他希望观众能从中受到启发,得到鼓励,对于个性的自由和独到的精神有更多的理解。
 

垃圾箱画派代表作《蓝色的早晨》


<吉奥瑞塔> 罗伯特.亨利 ;三大最著名肖像画家之一,垃圾箱画派,提倡艺术应反映现实生活.

该派重要成员普仁德加斯特的作品《海岸风景》,使观众领略到 “颜料工厂的爆炸”式的风格,
 
 
对现代的影响

离“八人画展”的出现不过两年,代表革新的力量已经有了这样的规模。人果然可以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路来,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亨利他们踩开的这条路改变了美国艺术中唯欧洲是尚的风气,也造成了美国艺术界某种多元的局面,尤其是鼓励了艺术中不因循守旧的革新力量。后来,尽管美国艺术的革新没有继续在亨利等人的路子上发展——因为“八人画派”的艺术形式不新,但亨利和他的“八人画派”依然可以被视为后来出现的美国现代艺术的开路先锋。

美国20世纪初反学院派的画派。又称八人派(The Eight),包括R.亨利(Robert Henri, 1865-1929)、G.B.卢克斯(George Benjamin Luks, 1867-1933)、W.格拉肯斯(William James Glackens, 1870-1938)、J.F.斯隆(John French Sloan, 1871-1951)、E.希恩(Everett Shinn, 1876-1953)、A.B.戴维斯(Arthur Bowen Davies, 1863-1928)、M.B.普伦德加斯特(Maurice Brazil Prendergast, 1858-1924)、E.劳森(Ernest Lawson, 1873-1939)。 他们都是写实的画家。1905年,前 4位青年画家以年长的亨利为首组成亨利派。
 

 





































------乔治·贝洛斯和垃圾箱画派------ 
伯乐山翁 

    由华盛顿国家画廊、纽约大都会美术馆和英国皇家美术院等单位共同组织的,美国都市写实主义画家乔治·贝洛斯画展,目前正在伦敦展出。我看了这一展览,借此机会简单介绍一下这位画家和他的作品。

   我初次知道这位画家是在1995年,在逛旧书店时,碰巧买到了一本他的画册。画册是配合1992-93年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洛杉矶美术馆等四个单位联合组织的巡回展编的,展期长达15个月,画册由纽约ABRAMS出版。后来,我在应出版社之邀,为《造公园的人-Olmsted的故事》一书画插图的过程中,他描绘20世纪初纽约景象的画,给过我不少启示。
  
 
画册中关于贝洛斯和纽约中央公园的介绍 
 

贝洛斯画的纽约和纽约老照片 
 
 贝洛斯属于早逝的英才一类。他1882年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巴斯,1925年死于腹膜炎,享年才43岁。美国艺术史把他归入Ashcan School(俗称“垃圾箱画派”),视为30-40年代兴起的美国社会现实主义运动的先驱人物。
 

   Ashcan School一词出现在1934年,当时出版的一本书《美国艺术》用了这个词,而此前,记者们都把这一画派称为“垃圾箱画派”,以强调艺术家们热衷于把垃圾箱作为大都市下层生活现实的一个隐喻。这个隐喻来自此画派的主要人物罗伯特·亨利的一段话:1906年,亨利对“纽约世界报”说:“应当用更多的对艺术的爱心,去发现那些追随着街头钢琴演奏者的、或攀爬在垃圾箱上戏耍的、都市下层的大群孩子们的特性、感觉,甚至美。”当然,垃圾箱不只是意味着肮脏不堪,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现代社会的象征。

   1908年,以亨利为首聚集了8个画家,自行组织了一个画展,用来对抗当时美国大艺术家们主要的展出场所 — “国家设计学院”所推行的保守政策,展览引起纽约公众巨大反响,画廊外的走廊在早上9点开门前已排起了长队...。展出的成功使这些画家成了当时美国艺术的前卫人物。

   1913年发生了一个重大事件 — 纽约“军械库展”,此展览标志着美国艺术从19世纪艺术价值观到现代主义艺术的转换。这个展览原本的主要组织者就是“垃圾箱画派”的成员、他们的朋友以及同情者。而后来的情况却是展览引起了巨大的分裂,最终展览排挤掉了亨利和他伙伴们领先美国前卫艺术的支配地位。 

   由于贝洛斯是跟随他老师亨利参加了“军械库展”的布展工作,也展出了作品,所以在事后因展览造成的分裂而遭殃的艺术家们中,他是最不幸的一个。那时他只有31岁,还很年轻,却被当成“保守派”一边的流放犯,至少也被看作是一个胆小谨慎的中间派。其实这是很不公正的,恰恰相反,从他的某些作品和艺术观点来看,他是走在了他时代的前列,尤其从他成为30-40年代美国社会现实主义艺术的先驱者的角度来看。

   1925年,他不幸早逝后,纽约大都会美术馆专门举办了《乔治·贝洛斯作品纪念展》说明了美国公众对这一个为美国艺术作出了贡献的写实主义画家的认同。近一个世纪后的当代,他的画依然散发着夺目的色彩,这次他和POP大腕利希滕斯坦,现代艺术的先驱马奈同时在伦敦举办展览,这是一个巧合?还是可以作某种启示或解读?还是任由大家去畅想吧。
 
 


42个孩子         作于1907年(25岁时) 


法兰吉 — 奥尔干的小伙子      1907 
 

哈德逊河雪天的早晨            1910  


浮冰                          1910 
 

纽约                          1911  


码头上的人                    1912  

 


悬崖居民                      1913  


妻子艾玛在钢琴前             1914 




钉死在十字架上               1923 
 

艾玛和她的孩子               192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