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室里没有差生 老师必须全面客观对待每个学生

 张福涛lu70kpm9 2020-04-06

一、转变教师观念,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

 一直以来,我们常常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即选拔适合高一级学校学习的学生,作为评价活动的最高宗旨。当前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育教学围着考试转的现象,反映在学生评价方面,表现为对考试涉及的内容优先考虑,重点保证,而对考试不涉及的内容则较少关注。虽然这种现象的存在与社会、家长或上级部门的压力有密切关系,但我们必须明白,全面评价学生才有助于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符合学生的长远利益。

 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坚持教育的追求和理想,把教育的公益性放在首位,坚持育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不仅要注重评价对象的过去与现实的表现,更重视评价对象的未来发展;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不仅要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评价,更要对学习能力、科学探究精神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从而创造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对学生个体来讲,全面发展并不是要求学生全优,而是允许和鼓励学生在基本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特长,发展个性。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学校里没有所谓差生的存在,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这样的学生观一旦形成,就使得教师乐于对每一位学生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并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重在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

 关注学生个体间发展的差异性和个体间发展的不均衡性是评价学生应该倡导的方向,对学生评价力求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标准分层性,重视评价对学生个体发展的作用。作为教师,在每一位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优势领域的同时,应将其优势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领域中去,从而促使其弱势领域得到尽可能的发展,这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二、关注学生发展,积极有效地评价学生

 1.对学生的评价要及时

 老师们常常教育学生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其实作为教师自身也要善于发现,善于捕捉,及时评价。在教学中,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一双锐利的眼睛,懂得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更多地看到学生的可取之处,而不是挑剔、刻薄地要求学生尽善尽美。对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好的学习结果及时给予肯定,以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在评价时以鼓励为主,充分肯定学生可取之处,从而激发、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进一步达到学习目标的愿望。

 2.对学生的评价要具体

 评价可以就事论事,针对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具体行为、具体作品,也可以概括地针对学生的某个阶段,或针对某个方面的学习和发展的倾向性表现。但在评价中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征,要有针对性,不能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每一句评价都要具体明白,针对学生的表现具体评价,不能过于笼统,只说一句“你真棒”“太好了”“你真了不起”等。类似的简单的评价,只能使学生听起来糊里糊涂,自然不如具体评价的效果好。

 3.对学生的评价要有度

 我们倡导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以人为本,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和体现个体差异,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日常评价中注重激励性评价,激发主体精神,以促使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自身价值。有的教师误以为提倡创新就不能否定,所以在课堂上不管学生说的有无道理,或轻易鼓励,或保持中立态度,含糊肯定:“你们说的都有道理”或“你们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凡事都得有一个限度,不适当的评价未必是好事。学生发言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出现错的地方,否定的是答案,而不是个人,甚至可以感谢他的出错为大家提供了错误的例子。有时为学生开脱一下:“这个问题很难,能回答到这个程度已经不错了”“你心里知道,只是表达得不太明白,我明白你的意思。”其实没有原则的评价只会弄得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自己到底对不对,模糊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自我表现认识。

 4.对学生的评价要多方面

 评价的多方面是指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等多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它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教学中,注重多方面进行评价,在使学生学业成绩得到保障的同时,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学习兴趣的形成,也有利于学生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综合发展。

 我们要处理好全面评价和差异评价的关系,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学生的差异,运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促使其最大可能地实现自身价值,促进他们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

 教育家告诫我们,世上没有坏孩子。没有差生这种思想,已越来越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只因学生的个别差异,出现一些学慢生、学困生、暂时后进生、行为一时有过失的学生 ,关键是我们要以等待的心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急于求成,不心浮气躁,不指望一次谈话或一次活动就立竿见影、一蹴而就。

 现代意义上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人格上的民主、平等,教学过程是一种共享和对话。在这种关系中,学生就会体验到平等、尊重、信任、宽容和关爱,并受到激励、感化而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万能的权威,而是学生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帮助者。

 三、教室里没有差生

 现时的所谓差生,更多的是与分数、名次挂钩的。学习成绩差就等于一切都差吗?评价标准的单一和不合理而导致学生被认为是差,这不仅不公平而且会导致相当严重的后果,比如信心的丧失、人格的扭曲。再说,仅凭6岁-15岁的表现就判断学生是否可以培养,是差生或优生,显然这为时过早。实际上,不同的人的智力才能表现在不同方面,有的擅长抽象思维,有的擅长动手实验……正好满足了社会需求的多样性。

有教育家抨击现时的教育“不把人训练成废物就绝不收场”。没有差生,并不否认差异的存在,我们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要以一种包容的心态和多元的评价标准,鼓励学生个性张扬,而不求全责备,不求整齐划一,允许标新立异,这样一来,才能不磨灭个性,才能真正培养起现时代所需要的批判精神和怀疑精神、传统观念和现代观念。

 每个学生,无论成绩好坏、听话还是调皮,师生的人格都是平等的。我们没有权力因成绩而冷落、歧视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却总有这样那样的粗暴对待学生、践踏学生人格的事件存在,往往还都罩着恨铁不成钢的谎言。看到学生成绩不好,或者犯了点什么错误,就着急发火,就忘了学生也有自尊,不分场合青红皂白加以责备,其实处于价值观形成阶段的学生犯点错误完全可以理解,“年轻人犯错误,上帝也会原谅”,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原谅呢?

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该给学生自由思考、独立探索留下时间和空间,应该给学生探究甚至尝试错误的机会。好多老师以为“我讲了你懂了,我的任务就完成了”,其实这是片面的。不少老师绝不会想到,自己不经意间批评的话留给学生的往往是绵绵无尽的自卑和痛楚。毫不夸张地讲,遇到一位好老师是孩子一生的幸福,反之,则是悲哀。

 不顾个体差异的整齐划一的教育必然是以大多数孩子的失败映衬了极少数孩子的成功,而这极少数人的成功也是以个性的磨灭为代价的,这是一种掠夺式教育,是极不和谐的教育。教育应该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着想,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中成长。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知识、讲道理,还要从多方面为学生创造条件,培养其好的行为习惯,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教育从严,处理从宽,指出方向,找出差距,树立信心。值得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深思的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我们能够做些什么?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