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过交响乐评价音响器材的准确方法 —— 以西蒙•拉特版《布鲁克纳第九交响曲》为范例

 张逸i5fwigtd0s 2020-04-06

通过交响乐评价音响器材的准确方法 —— 以西蒙·拉特版《布鲁克纳第九交响曲》为范例

一、介绍一种准确客观的主观评价方法

评判音响器材是音响发烧友朋友们永远的话题。有很多种方式可以评判音响系统,例如有客观测量方法,也有纯主观听音评价方法。单纯使用这两种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推荐一种准确且客观的主观评价方法,即以交响乐总谱为依据来仔细聆听新录制版本的交响乐,通过不同乐器的音色辨识度、动态变化程度、旋律线条的辨析度以及乐器定位等多方面来评判音响器材。评判的标准并不是个人觉得好听或者不好听,而是音响系统的重放是否能够准确的展现乐谱中的所有细节,是否能够忠实的传达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为什么说这是一种准确且客观的主观评价方法呢?这主要是有这几个原因:

(1) 与流行音乐不同,交响乐——无论是演绎还是录制——基本都会相对忠于作曲家、忠于作品,而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我们可以通过总谱以及各种音乐学术研究而挖掘出来。因此,作品本身就是音响重放的最根本的锚,可以能够以此来判断音响器材能不能重放好。

(2) 交响乐演奏中,不同乐器的音色截然不同,不同演奏法的乐句处理截然不同,不同演奏力度的响度截然不同,而这些演奏细节在总谱(交响乐的乐谱)上有着明确的标注,并不是纯粹由听众的主观臆断而来的。如果音响重放能让听众把这些客观的演奏细节都辨别出来,就能够说明器材有较好的重放能力。

(3) 2010年以来,录音技术有了飞跃式的发展,已经能够把这些演奏细节完好的录制出来。尤其是部分新录制新发行的高码音乐文件和SACD唱片,已经能够较好的重现音乐厅的现场演绎,因此可以被我们拿来作为标准的古典音乐节目源。

通过交响乐评价音响器材的准确方法 —— 以西蒙·拉特版《布鲁克纳第九交响曲》为范例

通过交响乐评价音响器材有一些关键要素,主要有下面这几个方面:

(1) 各种乐器的音色辨识度要高。交响乐的乐器种类繁多,不同乐器的音色差异较大,好的音响器材应该能将其准确表现出来。从技术的角度来说,这主要是评价器材的失真。

(2) 各个音乐声部要清晰,音乐旋律线条要明显。与大部分的独奏乐器不一样,交响乐是有着多种音乐声部的,好的音响器材应该能展现多声部的音乐线条。从技术的角度来说,这主要是评价多种频率下器材的失真

(3) 演奏细节要清晰。古典乐器演奏方法众多,就拿小提琴来说,就有拨弦、拉弓断奏、连奏、泛音演奏等多种演奏方式,好的音响器材应该展现出这些演奏细节。这也是评价器材的细节与瞬态能力。

(4) 演奏的动态要能表现出来。乐谱上的强弱记号是很丰富的,可以从极弱到极强,这也是考验器材的动态范围与瞬态表现。

(5) 交响乐队的乐器定位要清楚。交响乐队中各种乐器的座位都是有规则的,音响要能够较为准确的呈现出舞台的声场,能够让人听出各种乐器是在哪里发声的,这是考验器材的声场与定位。

研读交响乐总谱是这种听音评价方法的核心,考虑到大多数发烧友朋友并不具备这种能力,我会在仔细研究总谱后,将总谱用通俗的文字描述出来,大家可以一边看我的文章,一边仔细聆听对应的音乐,品味个中真谛。

这一期,我通过解析西蒙·拉特版《布鲁克纳第九交响曲》第二乐章来以实例讲述这种准确客观的主观评价方法

乐理小知识:力度记号

通过交响乐评价音响器材,或者是音乐爱好者理解音乐,需要了解一些最基本的乐理知识,我将会逐步通过小栏目将这些乐理知识用通俗的语言介绍给大家。

所谓力度记号,是作曲家在乐谱上标有详细的力度标记。从最弱的到最强,通常可分为十几个层次,每一个层次的力度都是一个相对值。

力度记号基本由p及f表示。P是piano的缩写,是弱的意思,P越多就越弱。F是forte的缩写,是强的意思,f越多就越强。有意思的是,现代钢琴的英文全称就是PianoForte,简称piano,这正是指钢琴能够表现从极弱到极强的动态的意思。

正常的乐曲中,从弱到强的关系排列是ppp(极弱),pp(很弱),p(弱),mp(中弱),没有标注(普通力度),mf(中强),f(强),ff(很强),fff(极强)。当然,一些特殊的乐曲也有4个甚至5个p或f的。

ppp(极弱)的声音响度和在安静的环境下一根针掉在瓷砖上的响度差不多,而fff的声音响度和一大群人在房间里同时大喊的响度类似。

通过交响乐评价音响器材的准确方法 —— 以西蒙·拉特版《布鲁克纳第九交响曲》为范例

二、西蒙·拉特版《布鲁克纳第九交响曲》简介

安东·布鲁克纳(Anton Bruckner)是浪漫主义时期奥地利著名作曲家。他的作品气势巍峨,色彩明朗,兼用古典派贝多芬和浪漫派舒伯特的传统技巧,以及古代众赞歌的手法和后期浪漫派的音调,内容多具有深邃的哲理性和沉思气氛。

《第九交响曲》是布鲁克纳生前创作的最后一部交响曲,六年时间也只完成了第—、二、三乐章和第四乐章的部分草稿,上帝就匆匆把他带走,留下一部残缺的“天鹅之歌”。作为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布鲁克纳在写第九交响曲时说:“现在我要把最后的作品献给众神之主,我亲爱的上帝,希望他能保证我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它,并乐于接受我的礼物。”由此可见,《第九交响曲》是发自布鲁克纳内心的虔诚之作,同时,死亡的神秘和恐怖始终贯穿其中,这或许就是一个人在生命终点前最深切的感应。

布鲁克纳本人完成的 《第九交响曲》有三个乐章,但后世也有音乐家增补上了第四乐章。第一乐章庄严而神秘,采用奏鸣曲式(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的第一乐章通常都采用奏鸣曲式),表达的是以患重病的布鲁克纳对生活的渴望、对死亡的恐惧以及对上帝的敬畏。第二乐章是激动、活泼的谐谑曲,音乐风格具有暴躁粗鲁感,采用了三部曲式。第三乐章是缓慢、庄严的柔板,也采用三部曲式,布鲁克纳称该乐章是他“向生命的告别。第四乐章是后世音乐家修订增补的,不做介绍。

2012年,西蒙·拉特爵士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出了布鲁克纳《第九交响曲》,此次演出非常成功,《留声机》杂志也以“恢弘、震撼”等字眼形容了的这场演出,EMI也随即推出了根据现场录音整理的唱片,后来华纳收购EMI后也拥有了该唱片的版权,并推出了该唱片的无损高码文件(24 bit,44.1 kH)。

布鲁克纳第九交响曲是经典名曲,有着众多的优秀演绎版本。为什么我以西蒙·拉特爵士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的版本为范例呢?主要原因有几点:

(1)从音乐性来看,此版本较佳,能与知名的优秀历史录音版本相提并论;

(2)最重要的是,这是2010年之后的新录音版本,录音效果非常好,从录制层面能够达到上述的所有要求,而众多的老录音版本在录制效果方面都有或多或少的缺陷;

(3)虽然本版本是四个乐章的补全乐谱版本,但前三个乐章与经典非补全版本毫无差别。

西蒙·拉特版《布鲁克纳第九交响曲》所采用的乐队编制也遵循了乐谱的规定,分别有这些乐器

(1)木管组:3只长笛、3只双簧管、3只单簧管、3只大管;(2)铜管组:8只圆号、3只小号、3只长号、1只低音大号;(3)打击乐组:1组定音鼓;(4)弦乐组:第一小提琴组、第二小提琴组、中提琴组、大提琴组、低音提琴(贝斯)组。

通过交响乐评价音响器材的准确方法 —— 以西蒙·拉特版《布鲁克纳第九交响曲》为范例

三、《布鲁克纳第九交响曲》第二乐章详细解析

布鲁克纳第九交响曲的三个乐章中,第二乐章的音乐内涵相对简单,音乐形象较为鲜明,换句话说,此乐章既效果好又好听,因此我着重分析第二乐章

第二乐章的谱面标注是激动、活泼的谐谑曲,采用了三部曲式,也即本乐章从结构上分为三个部分,音乐理论上分别称这三个部分为呈示部、发展部与再现部。

1、呈示部(即第一大部分)

(1)呈示部的A段(即第一大部分的第1小部分)

本乐章的呈示部又分为三段,其中A段(第1段)是本乐章的最主要及最重要的部分,因此我会非常详细的描述此乐段。

乐曲开始时,由一只双簧管与三只单簧管同时以弱的力度(谱面标记为p)奏出三个音,从而开始了本乐章。紧接着,第一小提琴以中强的力度(mf)通过拨弦的方式奏出奇怪而陌生的主题旋律,然后,中提琴与大提琴也是拨弦奏出第二句旋律。

在第10秒的时候,一只小号以极弱(ppp)的力度奏出一个单音,如果器材不够好,这个音有可能听不见。这个音会一直持续到第37秒,而且力度在逐步加强,最后会发展成非常明显的一个声部。

在这个小号弱音出现后,小提琴、单簧管、中提琴、大提琴交织演奏着旋律发展,力度也逐渐加强,直至第35秒,在高音区会出现三只长笛以强的力度(f)和断奏的方式吹出9个音符。

其后,乐曲短暂的停顿半秒,在第38秒的时候,突然进入全曲的第一个高潮,此处,突然停顿、突然进入高潮以及高潮段落内的演奏,要表现的干净利落,丝毫不要拖泥带水,这也是考验器材的瞬态及动态能力。在这次高潮时,低音提琴(贝斯)第一次出现,除了长号、低音大号、定音鼓外的所有乐器也都参与演奏,而且全部是用很强的力度(ff)奏出。在这里,好音响器材应该表现的既要地动山摇又要从容不迫,换一句话说,就是既要极富冲击力,传达出作曲家的不安且粗暴的情绪,又是在大编制大动态下表现的丝毫不乱,并且每一种乐器都能够分辨出来。

在第1分钟的时候,第一次高潮结束,紧接着第二小提琴拉奏出旋律,其间双簧管、单簧管、小号断断续续的会奏出音符,四只圆号也会持续断奏出伴奏音符。在第1分08秒,旋律改由三只长笛奏出,到了1分12秒, 旋律又转为由单簧管与中提琴齐奏,在1分18秒,低音乐器大管第一次演奏出声。在1分22秒,圆号与小号以三个音为一组以很强的力度交替出现。

在从第1分钟开始的这一段中,演奏力度由很弱开始,通过逐步的增强,到了1分22秒时,已经到了很强的程度,开始进入第二次高潮。第二次高潮比第一次高潮要更强烈一些,到了1分31秒,具有很大低频声压的乐器——长号、低音大号、定音鼓全部出现。在此次高潮时,乐队所有的乐器都以很强的力度进行演奏,营造出比第一次高潮更猛烈的气氛。此处,管乐器尽情嘶吼,乐队十分粗鲁,持续的重音象一记记重拳挥向阻止作者完成第九交响曲的一切因素。

直至1分47秒时,第二次高潮结束,呈示部的A段(第一大部分的第1小部分)也同时结束。

(2)呈示部的B段(即第一大部分的第2小部分)

一般来说,三段式中的B段都会与A段形成对比,因此本乐章的B段也显得轻快一些。

在第1分48秒, 定音鼓轻轻的敲击,然后小提琴拉奏出一小句旋律,紧随其后是一只双簧管的吹奏。在1分58秒,又是定音鼓轻击,然后是小提琴的拉奏,这次紧随其后的是一只长笛与一只单簧管合奏旋律,同时另外两只单簧管做复调对位。接下来是长笛、双簧管、单簧管与小提琴的不断交织发展。

(3)呈示部的A’段(即第一大部分的第3小部分)

一般来说,三段式中的第三段(通常用A’表示)是第一段的变化性重复,本乐章的A’段也是如此。在第2分34秒,乐曲有变化的重复第一次高潮,并基本按照A段的发展重复第二次高潮。至3分57秒时,呈示部结束。

2、发展部(即第二大部分)

一般来说,三部式中的发展部会与呈示部有较大的对比,本乐章也不例外,发展部也显得比较活泼。

发展部从第4分开始,小提琴主奏的旋律与长笛、双簧管、单簧管交织出现,形成活泼的画面。

在第4分28秒,小提琴会用连奏的方式拉出本乐章最优美的乐句;在第4分38秒,双簧管也会吹出优美的乐句。

在5分03秒,第一小提琴拉出低沉的旋律,而长笛在高音区吹出持续的快速伴奏织体。

在第6分40秒,相对活泼的发展部结束。

3、再现部(即第三大部分)

一般来说,再现部是呈示部的变化性重复,但在本乐章中,再现部与呈示部却是一模一样,连乐谱上都是通过反复记号直接使用呈示部的总谱,因此大家可以尝试自行辨别各种乐器、各种演奏方式及力度标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