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千年的汉字曾被多个国家当做官方文字,为何现在只有中国在用?

 黑龙江波涛 2020-04-06

我们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据今已经有6千年的历史。在古代,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越南都使用过汉字。如今,朝鲜和韩国书写的是谚文而不是汉字;越南也废除了汉字,改用拉丁字母来书写;日本是保留了部分汉字,但是它最重要的文字是假名。那么汉字文化圈的这些国家,为什么会逐渐弃用汉字呢?

在开始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和大家讲个小故事。说明朝时期,朝鲜的济州岛有一官员叫崔溥,有一天他收到了父亲在家乡去世的消息。于是他就从济州岛出发,回朝鲜半岛的家乡奔丧。可悲催的是,崔溥坐上船的第一天,就遇到了大风浪,这一漂就是大半个月。等到崔溥靠岸时,发现他已经到了明朝浙江的台州沿岸了。

大家想必都知道,明朝的倭寇那是横行霸道,崔溥就很不凑巧的遭遇了倭寇。这倭寇把崔溥绑起来,逼他交出金银财宝。这崔溥大喊:“我们朝鲜不产金银,你就算要了我的命,我也没法拿出来啊!”听到崔溥的话,倭寇竟然给他松了绑。

倭寇

请注意,这可不是倭寇打算放了他,因为他们转身就拿了笔和纸过来,原来是因为他们听不懂崔溥的朝鲜话,让他把话写出来。写出来就能明白?还真是,因为朝鲜用的官方文字是汉字,这崔溥写的也是汉字,这样一来,倭寇明白他什么意思了,然后又一顿暴打。

后来崔溥好不容易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还见到了当时的弘治皇帝朱佑樘,然后从北京一路走陆路北上,跨越鸭绿江,最后才回到了朝鲜,整个过程历时五个月。这其间由于他们说的都是朝鲜语,所以沟通用的都是汉文。


汉字在邻国的流通

汉字自战国时代起,就逐渐流传到了境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今天的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还有越南境内的政权,都把汉字作为官方文字。通用的也不只是汉字,还有汉字承载的文化内容,比如说汉诗。《源氏物语》里就讲过,平安时代的日本贵族,最爱读白居易的诗。白居易的《长恨歌》在日本广为流传,杨贵妃东渡日本的传说就是受到这首诗的影响。而且这些日本贵族不仅读汉诗,也写汉诗。

在越南,有一段长达千余年使用汉字的历史。中国的中央政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和越南第一次接触的,现在已经说不清了。

《淮南子·主术训》中写:“昔者神农之治天下……其地南至交趾”,把中央统治越南的时间上推到了神话时代,这显然包含了很多虚构成分。

始皇三十三年,秦统一岭南,设立桂林、象郡、南海三郡。秦末天下大乱,南海尉赵佗趁机建立了南越政权,在南越实行秦制,从中原吸收大批有汉文知识的徙民“与越杂处”,赵佗大力发展汉文化,建立学校教授汉学,让越南北部变成了“文明之邦”。

六千年的汉字曾被多个国家当做官方文字,为何现在只有中国在用?

古文

汉代时在交趾(今属越南)等地“建立学校,导以经义。”越南的文学作品也是以汉文的形式写成。唐朝的神童王勃,他的父亲就曾在交趾当官,王勃在乘船去看望父亲时落水遇难。在隋唐,交趾这个地方的人也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当地有一个叫姜公辅的,就考中进士,官至谏议大夫。他的汉文化可以秒杀当时很多中原大儒。越南人至今尊其为“安南千古文宗”。

公元938年,吴权攻打南汉军,越南建立独立政权,脱离中央管辖,但保留了宗藩关系。此后,越南历代王朝仍然以汉字为正式文字,朝廷公文用汉语文言文,崇尚儒学,修建了国子监和祭祀孔子的文庙。

明朝的时候越南被称为安南,明朝曾经派使臣出使安南,明朝使节当然以华夏自居,把安南看成是蛮夷,安南的君主就很不服,写了一首汉诗来反驳,这首诗怎么写的呢?他说:

“欲问安南事,安南风俗淳。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玉瓮开新酒,金刀斫细鳞。年年二三月,桃李一般春。”

这首诗的第二联写道:“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可见安南本国的礼乐制度跟中国的一样,安南君主还特别引以为傲。

没错,在汉字文化圈里,儒家的礼乐制度是比汉诗更重要的共同文化基因。汉字文化圈都曾经崇拜孔子,读四书五经,以忠孝仁义礼智信为最高的道德取向,都实行过类似中国的科举制度,考试的教材,用的是儒家经典,考试答题,也用汉字写作。公元1075年,也就是宋朝的时候,越南首次开设科举考试,其考试内容、形式等都和中国无异。

韩国、朝鲜本就是中华文化的后裔,所以就不用多提了。


弃之不用

其实,日本、朝韩、越南弃用汉字的根本原因,简单却也不简单,文字和语言不兼容是一方面。汉字是为了记录汉语而创造的,一字一音,有天然的适配性。日本、朝鲜和越南学去的汉字用来写汉语文言文,没有什么问题;但用汉字来记录他们平常使用的日语、朝鲜语或越南语,就不那么适合了。

六千年的汉字曾被多个国家当做官方文字,为何现在只有中国在用?

汉字

我们拿日语来举例吧。日本的樱花非常有名。在日本汉字里,这个樱字的写法就很奇怪,右上角不是像汉字这样是两个贝,而是三点(桜)。对我们说汉语的人来说,这个字很好记,因为左边木字旁表示这是一种植物,右边婴儿的“婴”提示读音。

可是,对说日语的人来说,日语里的婴儿跟樱花的发音完全不一样,婴儿的婴字又那么复杂,就干脆把两个贝简化成了三点。这就可以看出,汉字里的形声字对说汉语的人来说方便记忆。但对使用其他语言的人来说,声旁反而成了学汉字的阻碍。这是汉字或者说意音文字很难用来完整记录其他语言的原因。

还有,日语的语法结构也跟汉语很不一样,它有词尾,类似汉语的虚词,但数量要多得多。汉语里的虚词,像“的”“地”“得”,都采用谐音的办法,借别的同音字来记录。日语里有那么多词尾,时态和语态一变,词尾都要跟着变,那意义更加抽象,没办法用汉字来表达,只好借用汉字里的同音字来记录这些词尾的发音。

所以,早期日本人要用文字记录日语的时候,就经常把汉字当成纯粹的表音工具。这就像我们小时候学英语,在good morning旁边,要用汉字写上“古德猫宁”。这几个汉字只用来记音,不表示任何意思。日本最早的文学作品《万叶集》,还有最早的历史书籍《古事记》,就都是用这种方法来记录的。

后来,日本人觉得,反正是记音,何必要用汉字那么麻烦呢?而且汉字里同音字又多,都用来谐音的话,你写南方的“南”,他写男女的“男”,我写困难的“难”,都不统一。所以后来,他们就从几个发音一样的汉字里挑出一个作为代表,固定使用,写着写着就从方方正正的汉字变成了汉字草书,再简化成更抽象的符号,而且一个发音只有两种符号,分别用于不同场合,这就是今天的假名。但是相比其他几个国家,日本是除了中国目前世界上唯一大量使用汉字的国家,直到今天,日本的大学入学考试中汉文仍是重要的一部分。

除了不方便使用以外,在我看来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宗主国的衰落。拿朝鲜为例,在明朝时期,朝鲜就已经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民族文字,但是第一等官方文字还是使用的汉字,民族文字只是平民沟通之用。可是460年后的1896年,清朝被列强凌辱的时候,朝鲜的民族文字一跃成为官方文字,而汉字已经被完全替代。


有趣的是,在2005年2月9日,韩国决定在所有的公务文件和交通标志等领域,全面恢复使用汉字标志,改为韩、汉文并用,以适应世界化的时代潮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