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发作性睡病的治疗中医会推荐什么方法?

 王不古i 2020-04-06

        “中医认为,发作性睡病是由中气不运所引起的,中气即是脾胃之气,祖国医学有‘脾困人则困’之说”,在人体内,因为“阳”主动、“阴”主静,所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时会引起发作性睡病。

      《灵枢·寒热病》篇说:“阳气盛则嗔目,阴气盛则瞑目。”这说明了发作性睡病的病机主要在于阴盛阳衰。《脾胃论·肺之脾胃虚论》中说:“脾胃之虚怠惰嗜卧。”《丹溪心法·中湿》中说,“脾胃受湿,沉困无力,怠惰嗜卧。”这些可以作为中医对发作性睡病之病因、病理的解释。

        赵先生

        性别:男

        初诊:2019年4月21日

        地址:河南省安阳市******

        年龄:18岁

        患者主诉:之前晚上总喜欢熬夜打游戏,白天睡觉。后来慢慢白天爱打瞌睡,说话气力不足,特别是心里没事时很快就睡了,晚上经常做恶梦,说梦话,有轻微猝倒出现。16岁开始出现轻微的症状到面诊时越来越重。在医院做过(心,脑)电图、彩超,脑CT均正常,后在网上查症状确认发作性睡病。

        面诊:食欲好,食量大,有口渴现象,自述晚上口渴严重,喝水少,喝温水,怕冷,不怕热,精神好,有乏力现象,无心烦,有急躁易怒的症状。口中的味觉正常,晚上口干,大便每天1-2次,不干,顺畅,小便黄,利,易出汗。舌质淡红,舌苔白、厚。

        病机:心脾两虚,气血不足

        诊断:中医谓“多寐”,西医称“发作性睡病”

        治则:开窍醒脑,补益心脾

        方药醒脑补元汤:白术,远志,党参,黄芪,甘草,当归,茯苓,藿香,石菖蒲,草豆蔻,淮山,益智仁,芡实,陈皮等。

        第一疗程后复查时,患者乏力感减轻,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大便仍溏,小便正常,舌体淡胖,边有明显齿痕,苔薄白,脉细缓。上方调整继服。

        第二疗程后,复查时睡病症状基本缓解,没再出现不可控睡眠状态。患者乏力感基本消失,大小便正常,舌体淡胖,边有齿痕,苔薄,脉缓。

        效不更方,第六疗程每隔7天治疗,配合中药养心健脾继续巩固治疗,患者所有症状基本消失改善。加服1疗程后停药,后期回访生活良好。

        发作性睡病的发生主要与心、脾、肾、髓海等脏腑有密切关系。《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为阳中之太阳"。心阳宣发,气血通达,人则时而动,时而卧。

        一般来说,治疗应平衡患者所得到的治疗效果和药物副作用对身体的影响。由于对治疗策略的理解不同,不同的临床医师会对同样病情的患者使用不同的药物剂量。 

       发作性睡病患者来说,目前我国的发作性睡病患者在70—100万左右,这么庞大的一个数量群体,真正明白自己疾病并参与治疗的不到5%,这与很多医院对此病的不关注、不立项研究、不宣传等有着很大的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