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书法的书体?

 xianfengdui111 2020-04-07

古人说书法点画

2018-10-08 23:01 书法密码

◆夫著点皆磊似大石之当衢,或如蹲鹄,或如科斗,或如瓜瓣,或如栗子,存若鹗口,类如鼠屎。——东晋、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

◆点如高峰之坠石,新钩似长空之初月。横若千里之阵云,竖如万岁之枯藤。戈钩劲松倒折,落挂石崖。横弯钩如万钧之弩发。撇如利剑截断犀象之角牙。捺笔一波常三过笔。——唐、欧阳询《八诀》

◆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梢。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况云:积其点画,乃成其字。——唐、孙过庭《书谱》

◆余尝谓,甚哉字法之微妙,功均造化,迹出窈冥,未易以点画工,便为至极。——宋、赵构《翰志》

◆夫作字之要,下笔须沉着,虽一点一画之间,皆须三过其笔,方为书法。盖一点微如粟米,亦分三过向背俯仰之势。一字有一字之起止朝揖顾盼,一行有一行之首尾接下承上之意。此乃古人不传之妙,宜加察焉。——元、《书法三味》

◆点者,字之眉目。横画者,字之肩背。直画者,字之体骨。撇捺者,字之手足。挑剔者,字之步履。转折者,方圆之法,悬针者,若垂而复缩。——明、陈桐《内阁秘传字符》

◆书有捺满、提飞之法,疏处捺满、密处提飞。平处捺满、险处提飞。此作书要诀,亦自然之理。

凡学书,须求工于一笔之内,使一笔之内,棱侧起伏,书法具备。而后逐笔求工,则一字俱工;一字即工,则一行俱工;一行即工,则全篇皆工矣。断不可凑合成字。——清、朱履贞《书学捷要》

◆然聚字成篇,积画成字,故画有八法。……八法者,点为侧,平横为勒,直为努,钩为趯,仰横为策,长撇为掠,短撇为啄,捺为磔也。以“永’字八画而备八势,故用为式。——清、包世臣《艺舟双楫》

◆每作一画,必有中心,有外界。中心出于主锋,外界出于副毫。锋要始中终俱实,毫要上下左右皆齐。——清、刘熙载《艺概》

◆侧之必收,勒之必涩,啄之必峻,努之必战。此千古书家之公论,诸家所必同者也。然诸家于八法体式各异,但熟玩诸碑可得之。——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赵孟頫的行草书《昼锦堂记》欣赏

古人说书法点画

2018-10-08 23:01 书法密码

古人说书法点画

2018-10-08 23:01 书法密码

古人说书法点画

2018-10-08 23:01 书法密码

原文:

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

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

惟大丞相魏国公则不然: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余光者,盖亦有年矣。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然则高牙大纛,不足为公荣;桓圭衮冕,不足为公贵。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

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

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于是乎书。

尚书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欧阳修记。

译文:

做官做到将相,富贵之后返回故乡,这从人情上说是光荣的,从古到今都是如此啊。

大概士人在仕途不通的时候,困居乡里,那些平庸之辈甚至小孩,都能够轻视欺侮他。就像苏季子不被他的嫂嫂礼遇,朱买臣被他的妻子嫌弃一样。可是一旦坐上四匹马拉的高大车子,旗帜在前面导引,而骑兵在后面簇拥,街道两旁的人们,一齐并肩接踵,一边瞻望一边称羡,而那些庸夫愚妇,恐惧奔跑,汗水淋漓,羞愧地跪在地上,面对车轮马足扬起的灰尘,十分后悔,暗自认罪。这么个小小的士人,在当世得志,那意气的壮盛,以前的人们就将他比作穿着锦绣衣裳的荣耀。

只有大丞相魏国公却不是如此,魏国公,是相州人士。先祖世代有美德,都是当时有名的大官。魏国公年轻时就已考取高等的科第,当了大官。全国的士人们,听闻他传下的风貌,仰望他余下的光彩,大概也有好多年了。所谓出将入相,富贵荣耀,都是魏国公平素就应有的。而不像那些困厄的士人,靠着侥幸得志于一时一事,出乎庸夫愚妇的意料之外,为了使他们害怕而夸耀自己。如此说来,高大的旗帜,不足以显示魏国公的光荣,玉圭官服,也不足以显示魏国公的富贵。只有用恩德施于百姓,使功勋延及国家,让这些都镌刻在金石之上,赞美的诗歌传播在四面八方,使荣耀传于后世而无穷无尽,这才是魏国公的大志所在,而士人们也把这些寄希望于他。难道只是为了夸耀一时,荣耀一乡吗?

魏国公在至和年间,曾经以武康节度使的身份来治理过相州,便在官府的后园建造了一座“昼锦堂”。后来又在石碑上刻诗,赠送给相州百姓。诗中认为,那种以计较恩仇为快事,以沽名钓誉而自豪的行为是可耻的。不把前人所夸耀的东西当作光荣,却以此为鉴戒。从中可见魏国公是怎样来看待富贵的,而他的志向难道能轻易地衡量吗?因此能够出将入相,辛勤劳苦地为皇家办事,而不论平安艰险气节始终如一。至于面临重大事件,决定重大问题,都能衣带齐整,执笏端正,不动声色,把天下国家置放得如泰山般的安稳,真可称得上是国家的重臣啊。他的丰功伟绩,因此而被铭刻在鼎彝之上,流传于弦歌之中,这是国家的光荣,而不是一乡一里的光荣啊。

我虽然没有获得登上昼锦堂的机会,却荣幸地曾经私下诵读了他的诗歌,为他的大志实现而高兴,并且乐于向天下宣传叙述,于是写了这篇文章。

尚书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欧阳修记。

《昼锦堂记》是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为魏国公韩琦在后园建“昼锦堂”写的一篇颂文。此文简洁明畅,说理透彻。魏公主张富贵不归故乡,一定要归,力戒夸威夸富、炫耀乡里。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昼锦之说,本此意。



什么是书法的书体?书法的书体都有哪些?

2018-11-06 22:38 高天晨书法

文:高天晨

我们学习书法,往往会遇到书体的选择问题,从哪个书体入手和学习路线是每一个初学者都要面对的问题,也是不同老师教学经验和教学思路不同的地方。

书法和写字的概念不同就在于,后者往往是楷书实用字体的端正书写,而前者是有着丰富的内涵,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书体的丰富性。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关于书法的书体都有哪些。

【书体与字体】

首先我们要区分一个概念,书体和字体的不同。字体是汉字经过历史而演变的不同形态。早期的书体和字体的概念的重合的,如我们知道的字体(书体)有:甲骨文、金文、大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比如下面“书”字的字体演变。

“书”字的字体演变

隋唐以后,书体的意义又扩展到书法艺术的风格上,如唐代的欧、褚、颜、柳,宋之苏、黄、米、蔡,元代的赵体,清代的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六分半体等等。如下图“书”的不同书体。

“书”的不同书体

所以,书体是由于汉字的出现,随着字体的时代发展变化而变化,最后从字体中分离出来,独立成义,并逐渐丰富的具有各自独特面目和独特风格的汉字书写体系。比如同样是楷书字体,就有“欧、颜、柳、赵”四种著名的代表性书体。

【篆书】

篆书是一个大的概念,分为大篆和小篆,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石鼓文。

相传在中国先秦伏羲氏时期,就产生了文字。陶器上刻划的符号和描绘物象的图画就具有文字的雏型,随后在漫长的发展中,产生的象形(图画)文字。

甲骨文

商朝·甲骨文-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

我们在考古上可确定的35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风格细劲挺直,笔画无顿挫轻重,是刻画的文字。上图为商代甲骨文《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

金文

金文(钟鼎文)

商周时代的"金文"或称"钟鼎文"。风格较之甲骨文更加 圆转浑厚,字形变化丰富,参差不一。

石鼓文

石鼓文

春秋战国时代的石鼓文,又称籀文。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内容最早被认为是记叙周宣王出猎的场面,故又称"猎碣"。其笔划雄强而凝重,结体略呈方形,风格典丽峻奇,是后来秦代小篆的重要参考依据。

清代吴昌硕临石鼓文

小篆

始于秦代。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李斯小篆《峄山碑》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由丞相李斯、胡毋敬、赵高整理,简化统一字体,后人称之为"小篆"。小篆字体略长而整齐笔划圆匀秀美。上图是被称作“小篆鼻祖”的李斯的《峄山碑》

清代 吴让之篆书

【隶书】

始于秦代,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字体宽扁,左右舒展,平衡对称,整齐均匀。

《云梦睡虎地秦简》

秦朝政府公布的公文、法令、诏书等均用小篆。但结构复杂,笔画多弧形,速写不易,民间多用一种较篆而草的、能急就而成的字体,笔画由圆变为方折,把篆书多弧形变为多直形。这是隶书兴起的原因。上图就是称之为“秦古隶”的《云梦睡虎地秦简》

晋代卫桓《四体书势》说:“秦既用篆,秦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指罪人。从事劳役的人及职位较低的胥使、役吏。)佐书,曰隶字。

所以,隶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隶书在汉代进入成熟期。

汉朝的隶书产生了众多的风格,之后进过魏晋时期的较长沉寂,到了清代重新受到了重视,并在汉隶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创新。

隶书产生的风格非常多,代表的作品主要有:汉《张迁碑》、《曹全碑》、《礼器碑》、《史晨前后碑》、《乙瑛碑》、《石门颂》等。

【草书】

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我们通常说字体演变,从字体的形态变化来说,都是先说楷书,然后说行书,最后说草书。而按照出现的年代来说,草书其实是比行书楷书要早出现的。

草书分为章草、今草、狂草。

章草

章草《急就章》

章草的代表作有吴皇象《急就章》、《文武将队帖》、晋索靖《月仪帖》

草书是早于楷书的书体,章草受隶书的影响很大,是“隶变”而来,字体具隶书形式,字字区别,不相纠连;所以又把章草称为草写的隶书,或称为“草隶”。

索靖《出师颂》

今草(小草)

王羲之《十七帖》

今草起于东汉末期,风格多样,笔势秀丽,今草的代表作很多,最有名的有,晋王羲之《十七帖》、唐朝孙过庭《书谱》等

孙过庭《书谱》

今草是从章草繁衍而来的。汉代张芝对创立今草起了很大作用,被称为“草圣”。“今草”之名,是晋代为了和章草相区别起的名。

张芝《冠军帖》

狂草(大草)

张旭草书《肚痛贴》

草书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大草”与“小草”相对称,大草纯用草法,难以辨认,唐代的张旭、怀素擅长这种字体,称之为草圣,其字一挥而就,气血不断。

怀素草书《自叙帖》

狂草字的写法和今草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写得更加狂放,用笔的连带、省略更多,最能体现书者狂放的性情。

狂草的代表人物史称“颠张醉素”,是讲张旭、怀素常在醉酒后,笔飞墨舞,其狂草线条流走飞动,结体险绝,谋篇奇特,尤如夏云变幻莫测,痛快淋漓。

宋徽宗大草千字文

【行书】

开始盛行于晋代。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行书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笔势不象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正。具体可以分为行楷和行草。

行楷

王羲之行书《兰亭序》

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

李邕《李思训碑》

行楷的经典字帖如: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唐李邕《麓山寺碑》、宋黄庭坚《松风阁诗》、宋米芾《苕溪诗卷》、元赵孟頫 《洛神赋》、明文征明《醉翁亭记》等。

米芾行楷书法

行草

王献之《鸭头丸帖》

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王献之《中秋帖》

行草经典有:晋王献之《鸭头丸帖》、《中秋帖》、唐颜真卿《祭侄稿帖》,行书碑帖众多。

颜真卿《祭侄文稿》

【楷书】

形成于东汉。字体方正,规矩严整。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于东汉。按照风格可分为:魏碑、唐楷

魏碑

东晋以后,南北分裂,书法亦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书体,带著汉隶的遗型,笔法古拙劲正,而风格质朴方严,长于榜书,这就是所说的魏碑。

魏碑《张猛龙碑》

唐楷

楷书南派书法,多疏放妍妙,长于尺牍,发端于隋代,后来发展为成熟的唐楷。

智永楷书千字文

唐代的楷书,书体成熟,书家辈出,唐初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其楷书作品均为后世所重,奉为习字的模范。

欧阳询楷书《九成宫醴泉铭》

柳公权《玄秘塔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