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让《源氏物语》更易读?

 真友书屋 2020-04-07

对《源氏物语》这部代表了日本千年来文学顶峰的著作,后世之人,尤其是千百年来的文史学者和爱好者,越深入了解它越觉山高月小,若是译者,便会越觉无从下笔。

与谢野晶子一生三度翻译《源氏物语》,谷崎润一郎也花了约 30 年的岁月译著,自此之后,从圆地文子到田边圣子,从桥本治到濑户内寂听,再到最新的译者林望,无一不是入文坛数十年的文人学者。物语之最,当属《源氏物语》,曾一度对翻译跃跃欲试的川端康成如是说。

△ 《谨译 源氏物语》全套 祥云社出版

物语,很早之前就是靠说话人讲述的话本。也就是说它本来不是看,而是听的。」在翻译《源氏物语》时,林望每每都要将《源氏物语》的某一部分朗诵一番,从而保留故事中的韵味,使晦涩的台词转为自然。在所有《源氏物语》现代译本中,林望的译本被评价为最易懂的一部。

「《源氏物语》是一点点成长起来的作品。比如说故事最初的部分,在被人讲述出来之后,听众就会问,那究竟是怎样一位人呀,他后面怎么样了。在这样的一来一往间,故事变得越来越丰富。所以在我看来,《源氏物语》就包含了那样的成长过程。」

林望所说的这种成长,就像他自己人生的缩影。他说,年轻时学《源氏物语》,简直不知道究竟哪里值得人反复品读,愤然弃书。直到年纪渐长,经历变得丰富,有了岁月的沉淀之后,再读《源氏物语》,自己开始惊讶其中对人性人心的细致而生动的刻画,认为即便是千年后的今天,也未曾有过如此佳作。

   Interview ...... 林望   

△ 林望,作家,日本文学研究者。出版了多部与《源氏物语》有关的著作,其中《谨译源氏物语》获得了第67届每日出版文化奖和特别奖。

知日:《源氏物语》曾多次被翻译成现代文和外语。林先生您的《谨译源氏物语》与以往的译著有何不同?

林望:语言背后的历史文化各不相同,是造成文字力量与行为规范相异的主要因素。同样是古典文学,同样是使用汉字的国家,虽然都遵循同样的历程,但却上演出不同的篇章。

《源氏物语》无论被翻译成何种语言,我相信只有最原始的语言,才是最能感受到作者心理活动的语言。所以在翻译上我坚持古文研究,就是想尽最大可能接近原著,让大家感受这亘古不变的文字饕餮。

与当今相比,平安时代无论是生活方式、水准,还是生活环境;无论是人淡如菊、心素如简,还是玉食锦衣、鼓腹含哺,除了史料记载之外毫无考证。但是仔细钻研古书,沿其轨迹,渐渐你会发现,即便语言在表达上具有时代局限性,但在心理活动的演变,或是思维方式上都有许多雷同

21 世纪的年轻人的确不会在信息发达和知识泛滥的现在选择啃噬古文,但是若能通过阅读白话文的版本,单纯地品读故事情节,相信许多人都会有一种穿越时空的「心有灵犀」。毕竟一个民族在演变过程中,在摒弃被时代淘汰的鳞片之后,也会保留并未暴露的皮肤,推陈出新,只为了保护精粹不失真、不褪色。

△ 《源氏物语绘卷 朝颜》(土佐光起 绘)

古语从文体来看,没有基本知识和专门训练,人们很难做到读懂内容;而从内容来看,若没有经验积累和人生阅历又很难做到理解内涵。比如涉世未深的人,根本没有能力在第一次接触《源氏物语》时就一见钟情。

所以我在翻译成现代文时最主要在两点上下功夫。对于文体,我改良了以往的古书今读的直译方法,尽量减少脚注、备注等文献式翻译,直接将固有的名词解释放到文中,以方便读者一气呵成完成阅读,如此便可以抛开文字本身,进入故事情节当中,进一步感受人物特点。

△ 林望珍藏在地下书库里的汉诗全集

我在内容上也下了很多功夫。原著中有很多略写的部分,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那是当时人们的常识部分,略写了人们也能看懂。但时代在变化,我首先补全那些略写的部分,加强故事的连贯性

其次,我没有忘记自己是日本文学研究者的同时也是一位作家。所以尽忠于原著的主线、伏线的同时,我也要渲染出属于自己的风格。

这一点说起来比较抽象,比如说这10册的原稿我需要在两年之内完成,前期我花了很多时间在准备过程上,一旦下笔开始写,就绝不停歇。因为在塑造人物时,灵感是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呈现出不同侧面。当然,54帖中所有人物都随着时代变迁、情感变化而成长。但是这是人物本身原本的变化,而我们在翻译过程中会因为我们自己的理解,我们自己内心世界的感受,在原本的人物变化里又加一味药。所以,为了尽量不干扰原本的人物设定,必须要在短时间内一气呵成地完成所有写作过程。

△ 贴满了标注的笔记,翻译时时常参考

这个时候我会着魔,所谓「着魔」就是走进故事当中,把自己当作剧中人物,用自己的容器装进平安时代的水,重饮重品。我会想象自己就是光源氏,在另一个世界重新塑造自己的生命,我称这为着魔,但是可以很大程度提高故事的完整性,加强感染力。

最后除了对翻译的尽忠职守之外,我同样加入了一部分自己的评价和理解,独立成册,这样一来,可以使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人生阅历、不同年龄层次的读者都可以或多或少在小说《源氏物语》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诠释。

△ 翻译时的参考古籍

区别于以往的名作,有一点不得不提,就是朗读《源氏物语》。五感统一是传递情感的捷径。闭上眼睛去感受,通过聆听,我相信每一位读者或者听众终究可以在光源氏身边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

知日:《源氏物语》流传至今的魅力在哪里?

林望:正如很多人认为,文学是一种用语言来影射现实的意识形态。通过文学的客观性看到现实,通过主观性看到作者的价值观,或者说是我们自己的价值观。抛开刀与枪的战斗,才能让爱变得更动人;抛开法与理的争辩,才能使情变得更真实。流泪看似是儿女情长,流血也未必一定沉雄悲壮。

△ 《源氏香之图 夕颜》(三代目歌川丰国 绘)

《源氏物语》中的血,只有女人的血,没有战争,没有压榨,如此这般平和优雅的意境,经过上千年洗礼,依然呈现出它原本的光芒。这可能正是日本人心中的向往,或者说直至今日,这依然象征着日本人的一种心态。

最初的《源氏物语》在平安时代的贵族之间流传,其物语本身也是发生在贵族之间的故事。对于我们「凡人」来说,这不仅需要跨越语言的鸿沟,也存在价值观差异的问题。我们从未经历过贵族生活,可能并没有办法完全还原那是什么样的滋味。或许这样的疑问、这样的谜团也正是《源氏物语》的魅力之一。

本文节选自《知日·源氏物语,一本满足!》特集

沐卉/文 & 编辑    戴宁/采访    杨晨/摄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