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承岐黄薪火 福泽天下苍生——记全国首届国医大师徐景藩

 吴越尽说 2020-04-07
传承岐黄薪火 福泽天下苍生

——记全国首届国医大师徐景藩
 

/杨传泳



    2009年4月,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徐景藩荣获我国首届国医大师称号。

    荣获国医大师者均为泰斗级老中医,不仅要求造诣深厚,而且需在中医药领域内工作达55年以上,经层层遴选,最后徐景藩与其他29位杏林名宿同获此荣。是年,他还入选“5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江苏人物”,时任省长罗志军前往祝贺,亲切地对他说:“您为江苏人民的健康做出了杰出贡献,传承发扬了中医文化。”徐景藩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成功与荣光。我之所以能有今天,除了得益于党、归功于党之外,追根溯源,也得益于我的祖传家教熏陶,并与本人早年济世救人的志向有点关系。”这句话概括了他一生职守与国学相伴、生命与中医共荣的力量源泉


悬壶济世培德堂


    盛泽镇有一条幽静的小巷,名曰祝家弄,那里有一古宅是徐家。堂匾“培德堂”,两旁高挂病家赠送的“起死回生”、“扁鹊再生”额匾。他家每日诊病者川流不息,医师上午门诊,下午出诊。徐家为享誉乡里的中医世家。徐家祖籍是浙江慈溪,祖上从事中医。六世有9人专攻岐黄之术,仁心仁医铸医魂,并拥有国医大师等出类拔萃的名医,在江苏杏林也属罕见的。

    迁至盛泽的为第二代,先祖徐子卿(1875—1942),早年即寓居盛泽,子承父业,学医5载,业中医内科,擅治伤寒、温病,主张逐日辨证。设诊所于盛泽北仲家弄,常施义诊,深得病家敬赞。第三代长子徐省三(1898—1974),次女徐楚云,三子徐畏三(1914—1971)。徐省三,15岁随父习中医内科,寒窗苦读,读经典及各家学说,孜孜不倦,学成后开诊祝家弄。为方便农民就医,他每旬定期到坛丘坐堂看病,遇贫病者不计诊酬。1955年筹建并参加盛泽联合诊所(后改制为盛泽联合医院),为公勤恳,工作踏实,对病人不分亲疏,待同事谦卑坦诚,有口皆碑,曾多年被评为院先进工作者。临床擅治症热病,亦精于肝胃杂病,用药平中有奇,配合恰当,屡起沉疴。他对孩子教育甚严,说:“学医的要牢记古训,即医者德之本,无德之人不可为医。”还说,我们要以割股之心待病家,悬壶济世为天职。这些家教让后辈终身受益。徐畏三,早年从师中医外科徐有金,后随吴兴名医杨舒荣,从事中医外科,学术上宗吴门叶薛诸家。在任盛泽联合诊所负责人、中心卫生院副院长期间,他办事公正廉洁,一丝不苟;勤于治学,精医理。1959年兼任盛泽地区业余中医进修班教师,每周六晚上向同仁开讲医务知识课,教学严谨,诲人不倦,所有讲义亲自撰写,定期考核,一时学风盛兴。徐楚云,师承盛泽名医简伯龙,简伯龙曾任吴江县中医师公会理事长,精女科。徐楚云从事中医妇科工作,定期到嘉兴王江泾药店坐堂诊疗,惜乎英年早逝。

    第四代徐景藩和徐企帆,为徐省三的儿子。徐景藩(1927—2015),2009年荣获我国首届国医大师称号。徐企帆,江苏盛泽医院中医副主任医师,从事针灸临床工作。退休后,友善乡邻,积德行善,关心特困病患者,向社会捐赠钱物达15次。第五代是徐景藩的女儿徐丹华,第六代是徐企帆的孙女徐心田。


大医精诚仁者风


    徐景藩出身于中医世家,初小在绸业小学读书,平时苦练毛笔字。在家经常聆听祖父与父亲对病案的研讨,自己也翻阅一些中医药书籍,耳闻目染有所感受,为他立志学习中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高小毕业后,边学中医,边学文化,补习高中国文、英文、数学。1941年,随父学医,把要熟记诵读部分医书、药方,抄于元始纸上,寒暑不辍,装订成册。1944年,再拜师誉满江浙的名医朱春庐,临证抄方,心领神会,编集保存,达几十册,同时练就了字体活泼、笔力雄健的一手好字,赢得朱师的赞许,特地为每册封面上题写“验案精粹”。

    三年出师,初出茅庐,他在坛丘行医。乡亲都夸“小郎中”勤奋好学贫病送诊。此时,他自感不足,渴望有机会接受高等医学教育,充实自己。1949年5月,盛泽喜获解放,他重新燃起上大学的希望火花,他参加了华东人民广播电台的文化学习,借来中学课本,多处虚心求教,见缝插针勤奋自学。1952年3月,逢上好机遇,卫生部发出《关于中医研究人员的招生通知》。他虽未上初中高中,便以高中毕业同等学力报了名,接着一星期废寝忘食地投入考前复习。6月28日他被录取了,于是,北上求学继续深造。在北京医学院的5年里,得到组织上莫大的关爱和培养,他求知若渴,刻苦勤学,加上善于思考,学业进步很快,尽管只有高中同等学力,但学习成绩一直保持优良。

    1957年8月,他毕业离校,成为建国以后最早的高层次中医专门人才,他来到江苏省中医院工作。在那里,博采众长学不厌,登门商借各位先生的门诊方笺存根,回来阅读体会各家学术经验特长,以提高自已辨证施治水平。1959年秋,他参与筹建内科教研组。他言传身教育学生,从教数十年,他总是精心备课,不断补充新内容,反复改进教法,讲授条理清晰,引经据典,深入浅出,结合个人临床体会,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往往白天上课,晚上到教室参加夜自修答疑、辅导。有一次,劳累过度,高血压、心动过速发作,觉得支撑不住了,不得已请人代课,但到课前一小时,觉得症状有所改善,又毅然走上讲台。已是研究生导师的他对研究生说:“要做好一名医生,首先要做好一个人,我们不要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丧失医生的人格。”还说;“病人是医生最好的老师,多贴近病人,才能多增长知识。”指导学生时,他立下了四条座右铭:读书从博到精,撷采众长,分析思考,须有自已见解。诊病务必细心,审因辨证,选方宜慎,择药熟知性能。改进给药方法,针对病情,达于病所,庶能提高治效。积累临床资料,撰文求实,常年不懈,集腋始能成裘。”指导一位研究生写论文时,他亲自查看100多封随访信函,核实疗效。

    他以临床疗效为根基,衷中参西补短长,师古不泥有创新,深入科研求发展。他一直从事脾胃诊治研究,采用中医综合疗法,并用内服、外治、针刺、泡足等方法,取得良好疗效。以前在治疗食道炎时,为中药无法留在食道部位而头痛,他用“藕粉糊剂方卧位服药法”,就破解了这一难题。对诊治肝病重症、阴虚膨胀、胃脘疼痛、急性胰炎,运用中医综合疗法,均取得很好疗效。  他在省中医院里创建中医消化科,使之先后成为国家级“重点脾胃病科”和“临床(脾胃病)研究基地”。他富有创新精神的脾胃病研究,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徐景藩著作颇多,著有《徐景藩脾胃病治验辑要》等2部;参加编写《中医内科学》《现代中医内科学》等4部教材;在中医药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30余篇,有4项科研成果分别获得国家级、省级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和甲级奖。

    徐景藩非常注重医德,认为以德统才,方为良医。江苏省中医院建院初期,作为年轻医生,他一个人主管30多张病床,医疗任务繁重。一个半个月,在病房值班,24小时在病房里观察处理病人,连续数日,不能返家。有一次,院长家访,发现他妻子因眩晕发作,己整整卧床4天,孩子无人照料。院长急忙通知他回家看望,他为妻诊治,待稍有好转,又回病房工作。早年在急诊室工作期间,值夜班时,他总是带些米去煮粥当夜餐,每次总是小心翼翼地把上面的粥油一勺勺地舀出,喂给重症病人。“十年动乱”刚开始,医院被迫停诊,重病者计20余人,医院将他们送至3公里以外的幼儿园作为临时病房。领导派出人员中,医师仅他1人。他整整工作45个昼夜,诊治抢救病人,没回过一次家,直到所有病员出院。1982年,有一位溧水县农民患溃疡性结肠炎,多年疗效不佳,便卖牛求医,但半路上被人偷走“保命钱”,痛哭不己。徐医生就从家里拿来200元给他,并亲自安排住院治疗,患者流下感激眼泪,连称徐医师是“救命恩人”。得知一位安徽患者因经济困难回家无路费,他悄悄地给病人一封信,内有路费及鼓励他顽强战胜疾病的话。其实当时徐医师自已生活也清苦,一家5口人的生活费,全靠他的工资来开支的。

    1983年,他作为学有建树的专家被任命为省中医院院长,兼省中医研究所所长。他以超出常人的工作负荷,不辞辛劳,制订医院发展规划,重点抓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且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多方奔波筹措资金,大大改善医院就医条件。目前该院72个重点专科门诊,四分之三就是他任期内建起来的。在1984年,该院在全国省级中医院医疗质量综合检查评比中获得第2名,为医院创建三甲中医院和全国省级示范中医院奠定坚实的基础。


景藩学术有传人


    徐老在学术上倡导李东垣的脾胃学说与叶天土的养胃阴理论,精研《脾胃论》《临证指南医案》等,兼收江南孟河学派的学术思想,并蓄费伯雄等多家学术经验,形成了自己的以脾胃为主的学术思想体系。

    他学术上的造诣和高尚的医德,在江苏省中医界享有较高的声誉。1988年,他亲自主持了以培养主治中医师为主要目标的“江苏省中医内科提高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采用课堂讲学、门诊、病房实习、备课试讲、集体评议等方法进行辅导,学员收获颇丰。该班毕业生后来成了江苏中医骨干。数十年来,他先后指导培养国内外的各类进修生,有的获霍英东青年教师奖,有的走上领导岗位,有的被选为江苏省跨世纪人才培养工程的对象。1990年10月,他作为江苏省老中医代表,赴京参加了国家二部一局主办的拜师大会,他亲自选定学术继承人中,刘沈林获高徒奖,陆为民获优秀学术继承人奖。刘沈林后来担任江苏省中医院院长、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病科胃癌首席负责人、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陆为民成为主任医师、教授。自己女儿徐丹华现为江苏省中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徐景藩学术经验传承研究室副主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第三批学术继承人。徐丹华主编了《国医大师徐景藩临证百案按》,该书精选徐景藩历年来临床诊治脾胃病及其他内科疑难病证验案100余则,逐一详加分析,介绍其临证辨治思路、用药经验及特色,对中医临床工作者有较好的启迪作用。 他的侄孙女徐心田,在南京中医药大学读博士研究生,勤奋攻读中医内科,决心继承优良家风,为祖国中医事业作贡献,还手抄徐景藩撰写的四言诗作为做人行医的座右铭。诗如下:“中华医药,治病保健。源远流长,民族繁衍。博采众长,勤学深研。继承创新,启后承前。认真诊疗,热情恭谦。辨证用药,合理检验。仁心为本,服务志坚。亷洁淳良,诚信可鉴。”64个字,既是一代名医徐景藩一生悬壶济世的心得,激励、警戒自己的座右铭,和践行知行合一的生动写照,也对学子及家族后辈的行医指点迷津,且提出殷切期望。徐心田对此牢记于心,发愤学习,年年荣获奖学金。

    2020-01-1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