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庞统临死前长叹一声,揭穿了刘备最大的秘密,诸葛亮都敢怒不敢言

 小天使_ag 2020-04-07

  在三国历史中,将军征战沙场,身边一定得有一个出色的谋士,尤其是在东汉末年那样的动荡时期,谋士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而在一众谋士之中,我们第一个想起的自然就是蜀国的诸葛亮了,从南阳到五丈原,诸葛亮用一生规划好了蜀国的版图。但是,在蜀国之中仍有一位谋士堪称是与诸葛亮齐名的,他就是被称为“凤雏”的庞统。

打开WiFi万能钥匙,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庞统最开始的时候是在东吴做官的,但是一直未能得到重用,而究其原因,他丑陋的相貌应该占了不少。赤壁大战的时候,诸葛亮和鲁肃两人都明白,庞统此人绝对是能谋定天下的大才,而率先招揽到他的便是鲁肃,但是等鲁肃满心欢喜的将庞统举荐给孙权时,却遭到了孙权的极度嫌弃,并没有重用他。

  想来也是,当时东吴坐拥周瑜这么一个美少年,自然免不了拿他作对比,试想,羽扇纶巾的周瑜碰上面容丑陋的庞统,孰优孰劣,自然一目了然了。俗话说得好:“面由心生”,即使一个人如何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如果你面相不好,别人都会不由得对你产生一种排斥心理。因此,诸葛亮抓住机会,趁虚而入,将庞统“诱骗”到了蜀汉。

  其实诸葛亮心里也是有担忧的,虽然自己的主公刘备号称“仁君”,但面对庞统这样的容貌难免会有一丝偏颇,所以诸葛亮便为庞统写了一份介绍信,让他在见到刘备后呈上此信便可。但是按照庞统的个性,他肯定是想要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打动刘备,所以并未呈上书信。果不其然,刘备同样是个以貌取人的主,大手一挥,就将庞统安排到了耒阳,当了一个小小的县令。

  庞统本来听了诸葛亮对刘备的一番吹捧,还认为自己遇到了明主,结果事实却让庞统明白了,刘备所谓的“躬行仁义,求贤若渴”之说都是他自己的“包装”而已,真实的刘备其实也是一个欺世盗名之徒罢了。要不是后来诸葛亮写信向刘备询问庞统的下落,恐怕他早都跑到魏国去了,至于什么张飞慧眼识人之类的,是真是假,相信大家自有分辨。

  不过刘备在知道了庞统的身份之后,自然是礼遇有加,而且他还根据庞统的谋划,一步步占领了西川作为自己的根据地,自然兴奋异常。据史料记载,涪城之战后,刘备设宴款待群臣,酒酣饭饱之际,刘备突然看着庞统说:“今日之会,可谓乐乎?”庞统答曰:“伐人之国而以为乐,非仁者之兵也。”

  其实,庞统早对刘备的虚伪有所不满,此前看刘备有所收敛便并未提出,现在战事刚刚开始不久,刘备的老毛病又犯了,顿时原形毕露。于是庞统便用这种回答来暗讽刘备“非仁君”,这不就是打刘备的脸吗?因此,庞统和刘备之间也有了不少嫌隙,甚至到了在后来的雒城之战中,庞统更是彻底看清了刘备。

  在雒城之战前,庞统为刘备提出了著名的“上、中、下”三策,而他提出这三种策略的原因就是想给刘备最后一个机会,但是结果却令庞统彻底死心了,在落凤坡,庞统遇袭,中箭而亡,而他在临终之前却长叹一声,大喊道:“吾死,乃天命也!”而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正是说明东汉王朝的天数已尽,刘备此举只是假借天命,蛊惑人心罢了!

  只可惜,庞统临终前揭穿的这个秘密,并不为后人熟知,甚至有很多人明明知道也不愿相信,其实诸葛亮早就看穿了刘备的真面目,但迫于压力,只得敢怒不敢言,这也是为何刘备后期会重用原本的汉中老臣李严、法正等人的原因,就连之后的夷陵之战,他都坚决否定了诸葛亮的一切看法。难道这就是天命吗?

  好了,以上就是我今天为大家带来的全部内容啦,如果大家想了解三国历史,或者还想知道关于三国杀名将传的最新资讯,欢迎点个关注,谢谢大家,我们下期不见不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