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件真正的“国宝级”小楷,普通人只要练几行,就能成为书法家!

 Zhanggx 2020-04-07
赵子昂曾经在王羲之《兰亭序》的《兰亭十三跋》当中有过这样话,他意思是说,得古人数行书可以成家矣。

在古代印刷技术不发达,普通人学习书法一般会从当代人书写的作品可是练习,倘若是达官显贵或者名门望族的话,可能回收藏有古人字帖。所以我们纵观古代的一些大书法家,往往都是士大夫阶层的人。

对于平民百姓来讲,是很难出现书法家的,教育的缺乏与珍本字帖的不可得,往往使这些人失去了学习的机会,纵然是一般的文人想见到古人的字帖也是很难的。

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人,早年也得不到古人的字帖,那是的他们学的最多的是当朝周越的字,黄庭坚后来见到了怀素、高闲的墨迹,才真正领会古人的笔法真谛。

古代的文人才子往往有一本字帖便如获至宝,然后几十年如一日苦练一本字帖,终能成家,而当代人往往在琳琅满目的字帖当中迷失了自己。

今天我们介绍一本小楷字帖,这是一件真正的“国宝级”小楷,一般人只要练几行,就能成为书法家!

这件小楷作品叫做《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是600年来小楷的巅峰,被历代帝王视为“至宝”,如今重见天日!

小楷书法作为书法家的必修课,是每一个书法家所绕不过去的一门书体,你可以草书写不好,也可以篆隶写不好,但是你的小楷若是达不到一定的境界,自然成不了合格的书法家。

小楷书法的流派很多,其中以晋人小楷和唐人小楷达到了历史的巅峰,而明清小楷则将这种巅峰延续了下去,也是学习人数最广,影响力最大的一种类似,其代表风格就是“馆阁体”。

晋人小楷的特征是保留了一些隶书的笔意,使这个字整体的造型为扁式,风貌朴拙而浑厚,而唐人小楷的风格以智永和尚而滥觞,结体端丽,妩媚多姿成为了唐人小楷的基本面目。

到了明清两朝,小楷书法开始变得程式化,这种程式化,在风格上更加雷同,在结体和排列上也逐渐趋于一种造型的统一,这种表达在元明的时候称之为“台阁体”,在清朝的的时候称之为“馆阁体”。

在众多的“馆阁体”当中,也并非所有的书家都是千篇一律的,其中不乏超越前人的经典之作,比如这件金粉小楷《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这件小楷经文乃是宫内高手所作,清朝以来一直藏于皇宫的内府,后来民国建立之后,溥仪皇帝将其带到了长春,在伪满洲国时期,这件作品落到了当代的军阀手中,后来辗转流离被大银行家吴普心所得,后来流落到了国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